夫妻离婚,如何降低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视角探讨抚养权归属

夫妻离婚,如何降低对孩子的影响?——从孩子视角探讨抚养权归属

刘亚娟律师

文 北京市盈科(深圳)律师事务所 刘亚娟律师

夫妻离婚,孩子抚养权问题是绕不开的痛,但是一段没有爱、只有伤害的婚姻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更大。如何理性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作为成年人应该更多地从孩子的视角去考虑,尽量降低因夫妻离异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首先,我们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深刻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这句话对于很多父母来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就笔者接触的案件而言,实际上很多父母都无法做到,很多人往往只会站在自己角度考虑:我只想和孩子在一起,我离不开孩子。可是,我们有没有真正思考过孩子的感受?!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也曾经观察过我的两个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举两个小例子,比如女儿八岁多时,因为(搬新家)转学而舍不得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故在新课堂上听到《送别》这首歌便触景生情、偷偷哭泣——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女儿能够与我交心谈心,向我倾诉这些,而女儿曾经的闺蜜好友更是在作文中写道:“好久不见,你过得好吗?过了快半年,但我还是没有把你忘记。想起你和我玩时,我就很想回到那个时候……”——在这里,特别感谢女儿曾经的语文老师与我分享了这份感动!再比如,我一岁多的儿子,每次我和他爸爸下班回家时,儿子都会先扑到他爸爸的怀里,有一次,我先下班回家了,儿子还对我叽里呱啦一通,尽管听不懂他说啥,但能感觉到他在问啥,当我问他是不是说爸爸怎么没回家,他连连点头。从这两个小例子可以看出,孩子,即便是一岁多正在牙牙学语的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感受。作为父母,我相信只要细心观察,没有人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小孩的感受,而在特殊时期关键时刻,我们必须要理性、客观地从孩子的这些感受中提炼出一些东西,比如,通过我对我儿子的观察,儿子显然对他爸爸的依恋感更强,更喜欢与他爸爸待在一起,所以,我偶尔与我老公开玩笑:“如果万一哪天离婚,我不会和你争儿子的抚养权。”,其实无论孩子与父母哪一方更亲近一些,我们都没有必要为孩子争风吃醋,重要的是孩子过得快乐,而我们努力做好自己即可。因此,万一出现夫妻感情破裂,考虑孩子的抚养权归属时,一定要结合孩子的性格特征、感受等来考虑。

其次,无论孩子跟随哪一方抚养,请一定要记住:无论你对自己的前妻或前夫有多么的憎恨和讨厌,但请都不要迁怒于孩子!因为孩子是无辜的,离婚后,作为非直接抚养小孩的一方,仍然要让孩子能够随时找到你,定期探望孩子及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既是你的权利同时也是你的义务。而作为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更不得限制另一方的探望权(有时在法庭上诚恳表达会保障对方的探望权其实会给法官带来更好的印象)。如此,孩子方能很快理解并能适应父母分离的状况。

再次,很多人有一种误区,认为只要自己经济能力更强、教育背景更高,便更有可能获得孩子的抚养权。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经济能力强、教育背景好的确是争取孩子抚养权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法庭上,法官绝不会以这两点来判断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在父母争取孩子抚养权的同时,笔者建议更多地考虑自己是否能抽出合理时间、精力来陪伴孩子,对于单亲家庭,对孩子的陪伴尤其重要,包括陪同孩子一起与其他小伙伴们玩耍。

此外,作为父母,自身的身体状况、精神状况(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也很重要,始终要相信:自己好,孩子才会好。如果为人父母,总是愁眉苦脸、充满负能量,请相信我的忠告: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孩子的。笔者多年以前曾经代理的一起案件,接触到一个女孩子,本来年轻、漂亮,且又聪明,自身条件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偏偏对待感情并不慎重,频频更换男友、未婚先孕,甚至在男友蛊惑下私藏毒品,了解其家庭情况,女孩的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便离婚了,女孩随母生活,母亲整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给女孩的心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阴影,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女孩的价值观。因此,结合该事例,即便父母双方离婚,也切记,一定要让自己坚强起来、乐观起来,而事实上,笔者代理的多起案例中,双方离婚后,各自重新找到幸福的也不少。

总而言之,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无须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婚姻,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庭功能的完整性比结构的完整性更为重要,考虑孩子抚养权时务必结合孩子的情况,并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考虑,尽可能降低对孩子的影响,非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也需要定期探望小孩,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