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譯者注:本文原作者為英國天空體育評論員尼古拉斯·懷特)

英格蘭的世界盃之夢被克羅地亞在加時賽2-1終結。他們究竟錯在哪裡?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在上半場比賽,英格蘭完全掌控了節奏。隨著特里皮爾驚世駭俗的任意球破門,英格蘭取得了領先。但到了下半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佩裡西奇中路的凌空墊射扳平了比分,曼朱基奇在加時賽的進球最終讓格子軍團成為最後贏家。

缺乏穩定性

英格蘭上半場的表現非常有說服力。亨德森、阿里和林加德贏得了中場的控制權。斯特林的速度衝擊著克羅地亞的防線,讓他們心生畏懼。斯通斯也幫助英格蘭獲得了空中優勢。世界盃決賽的門票隊英格蘭來說看起來觸手可及。

但當克羅地亞在下半場進入節奏以後,英格蘭喪失了自己的穩定性。英格蘭球員許多簡單的傳球都迷失了自己去向。而莫德里奇抓住機會掌控了比賽。要知道,這位矮個子中場上半場只有22次觸球機會,而在下半場則劇增到44次。拉基蒂奇跟他的情況也差不多,也對比賽施加了更大的影響力。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當克羅地亞從容地把球來回調度,牢牢掌控比賽節奏並且尋找空間時,英格蘭隊正在艱難地梳理著他們的傳球。克羅地亞的面前也曾閃現過危險,第57分鐘特里皮爾的傳中差點就能讓凱恩再入一球。不過,終其全場,英格蘭傳丟了1/4的傳球。

索斯蓋特事後也承認:“我們的比賽節奏被終止了。”

這是本屆盃賽上英格蘭第一場傳球成功率低於80%的比賽。當克羅地亞擁有莫德里奇在中場為球隊穿針引線之時,英格蘭缺少這樣一位有經驗且富有欺騙性的球員去完成類似的工作。當他們最需要持球在腳的時候,他們卻無法做到這一點。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最好的球員在進攻三區總是如冷靜而冷酷無情的。”內維爾說道。“他們永遠能給自己額外的機會,放慢節奏,然後尋找傳球的路線。我們看起來太著急了。當我們的球員持球突破的時候,他們其實對球缺乏控制力。我們看起來總是著急過火,所以難以完成關鍵的一傳。”

創造力的缺失

除了缺乏穩定性,缺少創造力的問題也緊緊伴隨著英格蘭。他們在上半場能通過運動戰創造一些機會,但凱恩和林加德卻把送到嘴邊的餅給吐了。但到了下半場,他們就已經完全沒有辦法打穿克羅地亞的防線了。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而這樣的情境,已經成為本屆大賽上的主旋律。特里皮爾的任意球得分充分展現了英格蘭在定位球上的無限潛能。但與英格蘭隊9個定位球(任意球、角球、點球)環境下的進球相比,他們只在運動戰中進過3個球。

哈里·凱恩嘗試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他常常為了拿球而回撤到中場。但他還是對改變形勢無能為力。整場比賽,凱恩的傳球成功率只有55%不到,而當他沒有頂在中鋒位置上的時候,英格蘭隊對對方禁區的威脅進一步大幅下降。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在120分鐘比賽結束的時候,英格蘭對克羅地亞的球門只有過1次射正,而這個機會還是通過定位球創造的。索斯蓋特的球隊未來一片光明,但創造力的缺失是他急需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疲勞與邊路乏力

在大多數的賽前預測討論當中,普遍認為經歷了面對丹麥、俄羅斯兩場加時賽的克羅地亞隊體能可能會出現問題。然而,實際情況是英格蘭才是遭遇體能困境的那一方。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這個問題在邊路暴露地最為明顯。特里皮爾和阿什利·楊在上半場掌控了兩條邊路,他們能夠把克羅地亞球員牢牢壓制在半場之內,活力無窮。但到了下半場,他們不得不回收地越來越深,也就讓對手在邊路對他們予取予求了。

內維爾說道:“最令我震驚的情況發生在邊路。他們為什麼比我們強這麼多。我們在邊路踢得太吃力了。在世界盃的大部分比賽裡,我們踢的是352,但現在卻被摁成了532.我們的空間被大大壓縮。當你們有三個球員在中場的時候,你們必須得能覆蓋整個球場的寬度,但你們沒能做到。”

亨德森、阿里和林加德突然需要覆蓋過於寬廣的空間,這給莫德里奇、拉基蒂奇以及克羅地亞的邊後衛們充分的利用空間。右邊衛福爾薩里科的傳中造就了佩裡西奇的扳平進球。而在另一條邊路,斯特里尼奇同樣享受屬於他的康莊大道。他們兩人一共送出了14次傳中,比楊和特里皮爾的9次要多多了。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克羅地亞的邊後衛持續地給邊路的佩裡西奇和雷比奇提供支援,讓他們的表現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他們持續不斷的跑動強有力地在下半場和加時賽衝擊著英格蘭的防線。佩裡西奇尤其危險,他在常規時間結束前的射門中柱甚至差點結束了比賽。

在比賽常規時間的尾聲階段,索斯蓋特用更具活力、體能更好的丹尼·羅斯把阿什利·楊替換下場。但在這時,克羅地亞用實際行動給英格蘭施加了更大的壓力。最終,當腹股溝受傷的特里皮爾拖著沉重的步伐蹣跚走向球員通道時,英格蘭球員們的疲態已然顯露無疑。

止步四強,英格蘭輸在穩定和創造力不足

而英格蘭隊前進的征程,也在那個時刻徹底地劃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