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文史」百年老校 革命搖籃——白土小學

「茂名文史」百年老校 革命摇篮——白土小学

“廢科舉,興學堂”是中國近代重大的歷史事件,其意義和影響是巨大和深遠的。隨著朝廷諭詔下發,全國停書院而興辦學校,規定各省官府要設大學或高等學堂一所以上,各府、廳、直隸州均設中學,各州、縣均設小學。於是大、中、小學各種學校如雨後春筍般遍佈神州大地。

茂名地區在明清時期稱為高州府,屬下轄茂名、信宜、化州、電白、吳川、廉江六縣。高州為下四府之首(高、雷、廉、瓊),文化教育較為發達。那時府治設在茂名縣城(故也稱高州城)。

朱振基是茂名縣白土村人,在光緒年間曾應試考取功名(副貢),是高雷地區素負盛名的博學宿儒。為了白土村能首批成立學校,朱振基召集鄉紳、族老合議,再三強調重申教育不但是立國之本,也是民族自強之本,更是家族、個人自立翻身的必由之路,建校育人是白土朱氏興旺發達的唯一途徑……在他的倡議之下,白土朱氏族人一致贊成、擁護將建於1807年的二世永盛祖祠堂(該祠堂三進七間過,面積1000多平方米,祠外有開闊空地)用作校址(校舍和師資是當時建校最重要的條件)。1905年粵西在辦學建校高潮中,茂名縣勢頭最大,速度最快,成立中學三間:府學高文書院改為高郡中學堂,縣學近聖書院改為茂名中學堂(今高州二中),原督學試院考棚先後設立高州師範堂和崇實中學(今高州農校現址);成立小學堂六所:茂名縣第一小學堂(舊址在高州城北街舊蠶桑局)、第二小學堂(高州南關康帝廟——現南關小學),鄉村小學有白土朱氏小學堂(肇南小學)、新洞鄧氏小學堂、敦仁高等小學堂(在分界)和六堡小學堂(在梅菉)。在鄉間的四間小學中,白土村的肇南小學校舍規模最大,師生人數最多,師資最強。

白土朱氏二世永盛祖祠建於1807年,是一座寬敞、明亮的古建築,周邊地形開闊、空曠,用來辦學是最理想的地方,其校舍以及其它設施在當時均屬一流。它成為肇南小學後(完全小學),班級齊全,學生眾多,在茂南地區是規模較大、教學質量較好的學校,就讀的學生多是朱氏族中的佼佼者。校長朱振基是享譽高府茂地的飽學名儒,在他民主、自由、開明的思想觀念薰陶和啟迪下,白土子弟積極向上、追求進步的優良傳統得到進一步發揚。革命先烈朱也赤先後在此校讀書和教學,學校民主、自由思想氣氛濃厚。該校培育出眾多的優秀人才和一大批傑出的革命者,如朱也赤、朱耀權(高州農校教務主任、民主人士,因擁護、支持愛國將領張炎舉行抗日武裝起義,後被株連殺害)等。朱也赤的犧牲,為白土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朱耀權的被害,激起族人的憤慨和覺醒,在黨的領導下,他們為民主、自由而前仆後繼與國民黨反動派作堅決鬥爭。

1946年地下黨員馮柱朝受組織指派以教師職業為掩護,在該校秘密開展革命活動。為了建立這個革命據點,馮柱朝首先做好學校師生的工作,尤其是建好教師隊伍。他先後向校長推薦了茂師的同學、共產黨員李匡一(1946下半年)和許俊文(1947上半年)當教師。1947年下半年經組織安排,又由馮柱朝介紹共產黨員蘇克(當時改名為陳美娟)、吳國華來校任教。他們因工作突出而贏得了校長的充分信任,這對開展革命工作十分有利。白土村的革命烽火自朱也赤犧牲後,再次由馮柱朝領導的革命師生在肇南小學點燃。他們在這所小小的學校裡堅持活動了兩年,不斷擴大了革命隊伍,為日後的革命鬥爭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於國民黨當局對該校有了猜疑,1948年8月撤掉朱耀榮的校長職務,大部分老師也同時被撤換了。縣政府派了特務頭子關懷德的小老婆來接替校長職務,肇南小學革命活動的據點被迫撤離。但地下黨的革命活動並沒停止,師生們仍然堅持與反動當局作不屈不撓的鬥爭,方式方法更加隱蔽和巧妙了。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為適應工作的需要,1948年冬,白土地下交通聯絡站設立在迓谷嶺村朱至唐家(離肇南小學約50米處)。高州地委副書記林其材、常委車振倫等常到白土,直接領導當地的革命鬥爭工作。1949年初,隨著形勢的發展,經上級的批准,在白土地下交通站的基礎上,中共茂名縣委(1月)、茂名縣人民政府(10月)先後成立。

1949年10月下旬,地下黨在茂南地區文田鄉白土迓谷嶺村公開露面和開展活動,茂名縣第一面五星紅旗,在白土迓谷嶺村肇南小學升起。11月1日,高州解放前夕,解放軍13軍副軍長陳康、軍部參謀朱尤林率領先頭部隊,與中共茂名縣委書記龍思雲、縣長梁昌東、副縣長熊夏武等在肇南小學會合,共同部署翌日進城接管高州的各項工作。

1949年11月2日高州解放後,對中小學校進行了調整、合併,肇南小學改為白土小學。至文革前,無論是教育質量還是辦學規模,在茂南片區的鄉村小學裡,白土小學一直名列前茅。

至今,白土小學已建校110週年。

(文/朱仁中)

「茂名文史」百年老校 革命摇篮——白土小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