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史籍典藏中,了解大宋名相寇准的多面人生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宋华州下吉县(今临渭区官底)人。

寇准先中进士,随后作官,19岁踏上步步高升的仕途,33岁做到了“副宰相”,之后,三度拜相。

但是,寇准的人生可谓充满了变数,三次权力颠峰,只维持了短短四年多,戴乌纱43年,期间更是有七次被贬。

从史籍典藏中,了解大宋名相寇准的多面人生

寇准的人生轨迹,可谓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而这与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是分不开的,而在其独特个性支配下的行为方式,使他在不同时期呈现的人生轨迹充满了多面性。

不同的史籍典藏,因所处时代需要和记述者所处时代的局限性,对寇准的记载必然有所侧重,综合相关史籍典藏,让后人了解到寇准多面人生的同时,也让后人了解到一位更加真实的、接地气的大宋名相形象。

一、寇准的功德

元朝人脱脱主持编纂的《宋史·寇准列传》,总结了寇准一生的两件功德:

(一)、敢说话,为赵宋朝廷出了不少好点子;

(二)、不怕死,推动宋真宗过黄河打了个大胜仗,跟契丹人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一百年,宋辽两国相安无事。

《宋史》里说:(寇准)于太宗朝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此三言者,可为万世龟鉴。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

二、《宋史·列传》所列寇准人格中的三处硬伤

《宋史·列传》

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

定策禁中,不慎所与,致启怀政邪谋,坐窜南裔。

勋业如是而不令厥终,所谓‘臣不密则失身’,岂不信哉!

以上短短几行文字,囊括了寇准人格中的三处硬伤。

关于“挽衣留谏”《宋史》里是这样记载的:“(寇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可见寇准是个急性子,但“挽衣留谏”,的确是招人腻味粗暴行为。

关于寇准的“用人不当”《宋史》里这样记载:“(寇准)在相位,用人不以次,同列颇不悦。它日,又除官,同列因吏持例簿以进。准曰:‘宰相所以进贤退不肖也,若用例,一吏职尔。’”

三、同时代的大臣对寇准的评价

同时代的大臣张咏在成都任职时,一听说寇准当了宰相,立刻对人撇嘴道:“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他甚至当面告诉寇准,细细读一读《霍光传》。说白了,就是寇准“不学无术”。

同时代的大臣王旦曾在皇帝面前针对寇准打小报告,他说:“(寇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准乃为己任,此其短也。”

从史籍典藏中,了解大宋名相寇准的多面人生

四、寇准虽为一代名相,但是在生活上极度奢侈

《宋史》记载:“(寇准)少年富贵,性豪侈,喜剧饮。每宴宾客,多阖扉脱骖。家未尝爇油灯,虽庖匽所在,必然炬烛。”

寇准有钱,喜好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他府上经常举办大型“派对”、豪华酒会,犄角旮旯儿,到处都点亮了胳膊粗的蜡烛,即使厕所、马厩也不放过。宴会上,自然少不了吹拉弹唱、美人歌舞。喝得兴起,寇准便慷慨地发放红包、奖励。

针对寇准挥金如土的做派,小妾茜桃曾写过两首诗予以劝勉。

一首写道: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寒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另一首写道:

风动衣单手屡呵,幽窗轧轧度寒梭。

腊天日短不盈尺,何似妖姬一曲歌?

正是基于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面对小妾的劝勉,寇准有感而发,答道:

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棱。

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

从史籍典藏中,了解大宋名相寇准的多面人生

前两句,是寇准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后两句彰显出的却是寇准面对苦短的人生、应该及时行乐的浪漫主义人生观!

从史籍典藏中,了解大宋名相寇准的多面人生

1023年8月,寇准客死雷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