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血帅、气母之归途,先天一炁之根本

津液,血帅、气母之归途,先天一炁之根本

咱们经常说补津液,津液到底是啥?

津液是指各腑脏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以水为主体,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津和液的性状功能及分布部位各有不同,津较清稀,含水量多,其滋润作用大于液;液较稠厚,营养丰富,其营养作用大于津。

一般来说,我们把咱们的脉管里的“血”也统称为津液。

渗入于血脉的津液,除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外,是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

由于津液与血液的这种相互渗透和转化,而且又都同源于水谷精微,故有“津血同源”之说。

一.津液有什么作用?

“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血,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液者,淖而极厚,不与气同奔逸者也,亦水谷所化,藏于骨节筋会之间,以利屈伸者。其外出孔窍,曰涕、曰涎,皆其类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

其实,津液对身体的作用就是濡养!

身体各处都需要津液,濡养不好就容易有各种问题!

比如肝胆经络濡养不好就容易出现皮肤发干、早晨刷牙干呕、黑眼圈等 。

而心经濡养不好就容易心烦,心里放不下事儿,也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嘴唇发粉,发紫,发白,脸色发黄,指甲干瘪有竖纹,头发稀疏发黄……都是津液不足惹的祸!

二.为何秋季容易缺津液?

我们将小肠类比为锅(小肠,五行属火),心火下降到小肠为火源,食物的残渣与水份进入大肠以后,利用小肠的热能来蒸化大肠中的水份,水份气化以后,渗透出大肠,洁净的津液进入肺部,肺发挥肃降的功能,令肺中的津液均匀的分布全身。

秋季,五行属金,五脏中属于“肺”,肺为华盖,津液不足,肺主肃降的能力下降,就像天上不下雨,地面很容易干枯。身体津液不足,也会出现各种不适。

三.津液到底怎么补?

津液其实是咱们身体能量的表现形式。

能量是身体靠脾胃获得的,《 内经》云“谷入于胃 脉道乃通 血气乃行”。

如果人体是一个大企业,咱们脾胃就是企业的盈利机构,津液就好比是企业的现金流。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流越来越少,公司必然是一个不健康的发展模式,最后还可能倒闭。

1.

最便宜的大米汤:

抓一小把大米(用东北大米),放多一些水,熬好,喝大米汁,别看这方法简单,却极其好用!

东北大米 也是粳米,粳米在伤寒论里本身是一味药,《伤寒论》113个方子中,有7个用到了粳米,有保胃气的作用。其实你喝的不是米汤,你喝的其实是对身体有益处的药汤。

2.

四物乌鸡汤:

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加水适量炖熟,再加入葱白数段后食用。

3.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

化裁自《金匮要略》肾气丸,是由干地黄、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炮附子、桂枝八味药组成。整体是温补津液的,桂枝、附子都是补充水中的能量,就是把水变成水气为人所利用。

如果单纯补津液的话,可以用金匮肾气丸(或者桂附地黄丸)一天三次,一次两粒(大蜜丸)。

补津液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恢复胃气。

4.

小建中汤:

参考剂量:桂枝45g 、白芍90g 、 炙甘草30 、 大枣12枚、 生姜45g 、生麦芽60g 。

熬药方法:

全部药材放到一起,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水润生】,道家星宗真传弟子,有些事懂一点,也喜欢和大家分享一些。如认可,请转发;如能关注,亦是缘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