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禅坐,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真实的禅坐,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随缘关注↗

维摩诘所说经 中,舍利弗身在林中树下进行禅坐,却见维摩居士前来,对舍利弗说:并不是安坐在林中树下,就等同于修行禅坐吧! 维摩居意思是说并不是避处荒野、安坐树下,就称之为禅坐的。

真实的禅坐,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真正进行宴坐,是不执着于三界身意的得失,亦不着于灭尽定的出入的。宴坐的意义是在日常的一切处、一切时中,均能安住于正念上,行住坐卧皆在定中。这即是在行、 住、坐、卧四威仪中,也要活在当下,而不是只将心意识封闭在内身,或奔驰在外境,即应如《金刚经》所说「应生无所住心」,这才是修行人的修行宴坐。

传统的修禅原是收摄心意,使不外驰,但若以为摄心于内六根便是宴坐,则又将心着于内外之别,故不能了解佛陀教示宴坐的真正用意。

真实的禅坐,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禅坐是个最被人悟解的修行法门,主要是经书里记载着很多禅坐的人挨骂。因此,不解的人从佛经里断章取义,依文解字,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看到禅坐的人,就骂!说是坐枯禅,坐死禅。还因引经据典说:「行住坐卧都是禅,时时在定中才对。」

其实禅定(三眛)有法门无量。有死禅、枯禅、四禅八定、九次第禅、首楞严大定、华严大定、海印三昧,除非是佛或大菩萨,能观机应教以及时节因缘,才有资格教训修行人。

一切凡夫及三乘人,只看到一个人在树下禅坐,外相(有为)看起来都一样,但却无法分辨内在无形的心理境界。因此,随其心意,而起妄想分别,万法唯心,批评别人也等于批评自己。


真实的禅坐,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譬如,一个是凡夫,坐在菩提树下打坐;另一个是释迦牟尼,在成道的七天里,也在菩提树下打坐。外相看起来都一样,但一个是坐枯禅,另一个是在华严大定中,如果我们不能分辨两者有天壤之别,我们就没资格批评教训别人。

菩提之道八万四千,法法皆可入道,修行者应了悟正心、正念、无心、无念的真义及正确的修行方法 然后依教奉行 精进不懈。

真正佛教的精神,是在生死中不见生死,在涅槃中不见涅槃,于是修行必须不舍世间,不舍众生,在凡夫界行修行事

夫圣人说法,深鉴机缘,一音所演,随根晓悟。

真实的禅坐,与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