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文/马庆云

7月13日周五内地票房榜单中,姜文导演的新片《邪不压正》在排片占比具备领先优势的前提下,最终票房却不敌已经上映8日的老片《我不是药神》。老片胜新片,对中国电影具备很大价值。

《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13日,官方票房数据显示,《邪不压正》取得1.18亿元综合票房收入。而《我不是药神》则取得1.19亿的票房成绩,领先姜文导演新片一百万元上下。截至周五票房统计结束,《我不是药神》已经累积获得21.16亿元,基本可以确定,明日便可进入内地影史票房前十名。

而值得注意的,是《邪不压正》在上映首日的排片占比达到40.5%,上座率则为24.5%。13日《药神》的排片占比则为36.9%,上座率则完成27.1%。《药神》在排片场次大幅低于《邪不压正》的前提下,依旧与姜文新片打平并且最终实现票房数据反超,足以证明《我不是药神》在影迷中的口碑作用。

《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基于两部电影口碑与票房表现等综合要素考虑,14日也就是周六的排片和网络预售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我不是药神》14日重回排片占比第一的位置,拿下42.3%的排片量。而《邪不压正》则明显周六颓势明显,只拿到35.8%。在网络预售方面,《邪不压正》也呈现颓势,只有1826.41万元。《药神》则实现了大幅度反超,稳定在了2334.48万元上。14日周六,将是姜文新片非常难堪的一天。

新片被老片票房追平并且最终反超,次日又被老片大幅超越吊打,老导演姜文被青年导演文牧野吊打,这多少让心高气傲的姜文导演心里不舒服。但从目前预售情况来看,《邪不压正》未来几天将让姜导演更加不舒服。该片在多家票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面前,得出的最终票房预期只有6.86亿元。

《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更让姜文导演不舒服的,则是《邪不压正》的网络口碑。该片13日早晨开画,因为早先大量账号打五星的原因,最早的豆瓣电影评分一度高达7.9分。而随着一天以来,大量真实观众已经入场观看并且进行了打分,该片在13日结束前的豆瓣电影评分下跌到7.1分。而这个综合评分成绩依旧保持下滑态势,预计14日将跌破7分,顺利步《一步之遥》的后尘。

《一步之遥》在豆瓣电影的综合评分只有6.3分,综合票房也只有5.13亿,被认为是姜文导演炒《让子弹飞》冷饭的烂片之作。而对于姜导演的这部《邪不压正》的新片,已经有不少真实影迷评论认为,不过是另一部没有葛优、舒淇等大卡司的“一步之遥”罢了。对于《邪不压正》来讲,确实在明星阵容上不如《一步之遥》,许晴、彭于晏的知名度难以和舒淇、葛优等人匹敌。

《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而真正制约《邪不压正》口碑的,则是改变手撕鬼子式的混乱剧情。姜文导演并未给这部电影应有的叙事节奏快感,相反,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痞子风格,让一部缺少当代内涵的电影沦为北平混混的闹着玩。尤其以彭于晏点火鸦片仓库的对战场面,比手撕鬼子有过之而无不及,影迷不得不大呼,有这样的李天然,抗日只用八个小时就能完灭对手,何必八年。

影迷已经成熟,不愿意继续坚守在手撕鬼子能抗日的意淫剧情当中。而从场面戏方面来论,影迷期待姜文导演带来大的阵仗戏份,但《邪不压正》却让大伙失望了。该片没有什么场面戏份,都是小家子气的拍摄,甚至于可以说是中国中等靠下成本的电影作品。剧情内核空洞,场面不足,演员又是装傻充愣的演绎方式,《邪不压正》口碑滑铁卢是必然。

《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而老片《我不是药神》真正战胜对手的法宝,无外乎几个字,现实主义。该片以程勇拿印度仿制药治病救人为故事背景,讲的是病痛面前的人性挣扎。中国电影少有这样的现实主义的情怀。虽然该片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过分站着患者一方,而忽视了药厂的作用,让药厂人员顺利成为背锅侠等等。但电影本身的情感温度是架得住推敲的。

而这种病痛与人性温度,又正是中国影迷所感同身受的。说白了,这部《药神》电影与每一个人都有关系。大家能够在剧情中看到病痛面前局促的自己。而《邪不压正》充其量只是一个闹着玩的手撕鬼子复仇记的故事,没有什么人性温度与现实内涵。电影要有当下有关,才能满足影迷的观影情绪。姜文导演丢掉的并非老导演被青年导演打败的面子,而是自身对电影艺术进行亵渎的里子。

《邪不压正》首日票房不敌老片《我不是药神》,手撕鬼子没市场

姜文的完败,对中国电影的良性发展是有好处的。《我不是药神》终于为中国电影注入一剂现实主义的强心针,而且这部电影票房大爆发,让现实主义重新占领市场,让这类电影终于有人看而且有这么多的人看。如果我们都关注现实题材,那中国电影将更加良性的发展起来,并且承担更多的社会道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