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鉴赏一种非常特别的九叠篆古钱币

九叠篆,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

古钱币鉴赏一种非常特别的九叠篆古钱币

九叠篆 金代 谋克铜官印

古钱币鉴赏一种非常特别的九叠篆古钱币

九叠篆皇宋通宝,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中国钱币博物馆藏

古钱币鉴赏一种非常特别的九叠篆古钱币

九叠篆皇宋通宝

皇宋通宝

北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铸,非年号钱。

皇宋通宝九叠篆应不属于流通币,存世十枚以内,但这种钱曾在宋金流通币中出现过。1979年密云县回收二十公斤铜币,拣选出一枚九叠篆皇宋通宝,钱径2.3厘米,铸制精良。

将九叠篆书法采用至正式发行的流通货币中,仅皇宋通宝一例,可谓别开生面!

九叠篆这种篆体主要用于印章上,隋唐以来的朱文印上屡见不鲜,宋元以来更为盛行,且主要行用在官印上。这种折叠造成一种充实、严肃、端庄的气氛,笔画屈曲萦回,既给人以稳定持重之态,又给人以蜿蜒流动之感。

宋金时期九叠篆与明朝九叠篆的区别:

宋金九叠为概数,不足或超过的情况都有,可能只有五叠、七叠。叠即一字中横画的层数。但明代九叠则为实数,就是说每字皆有九层横画。比较而言,明代这种机械性的排满设计,艺术性逊于宋金的九叠篆。

莫嫌我一身铜臭

您的每①次关注

您的每①次转发

都许你一世富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