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處罰力度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在談論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的時候,垃圾分類是繞不開的話題。

垃圾分類什麼時候能實現?

徐顯明委員認為,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需要久久為功,可能需要30年至50年的時間。這一習慣的養成,需要採取宣傳教育與嚴厲處罰並重的措施。

垃圾分類工作的重心在哪裡?

王毅委員建議,在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垃圾分類方法和考核標準等關鍵方面重點發力,切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制度落地生效。

垃圾分類工作推行難怎麼辦?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羅振指出,如果連垃圾分類都做不好,固體廢棄物甚至是危險廢棄物的汙染防治就無從談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行多年,效果仍不明顯,建議通過立法強制執行。

6月2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對國務院關於研究處理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進行分組審議。圍繞生活垃圾分類的話題,與會人員進行了熱議。

加大處罰力度 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垃圾分類工作仍存諸多不足

報告提到,國務院有關部門採取切實措施,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

多位委員指出,當前,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已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施行,成效顯著,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黃志賢委員認為,在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方面,有關部門努力做了很多工作,但成效不是很明顯,難度也很大。

“儘管北京在垃圾分類工作方面做得不錯,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我走入小街道、進入小社區後發現,垃圾堆放很不合理。規劃好的垃圾存放地點,居民都不按照規定去做,市委市政府免費交給各個單位的垃圾處理箱,也沒有人使用。”黃志賢直言。

黃志賢同時指出,農村垃圾處理問題更多,“地方財政給了錢,地方政府也很支持,劃了區域,也做了許多垃圾處理的工作,但農民卻沒有按照規定去做,隨意堆放,造成環境汙染”。

除了意識方面的不足,管理不到位也是導致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困難的重要原因。

王毅指出,我國城市垃圾清運主要由隸屬於住建部的環衛部門負責,尚未市場化,而再生資源回收由商務部、供銷社等管理的回收企業以及分散的個體回收者承擔,完全市場化。由於兩套系統相對獨立運行,垃圾的源頭減量化將直接導致進入環衛末端處置系統的垃圾量減少,影響環衛企業的利潤,給垃圾分類減量帶來很大阻力。

杜黎明委員認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城市管理部門牽頭組織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負責城市生活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從生活垃圾分類出來的有害垃圾屬於危險廢物,又是由環保部門負責。

“應該說,有害垃圾從產生源頭來說仍然屬於生活垃圾範疇,應從徵收的生活垃圾處置費中抽取專項資金來處置。問題是現在垃圾處置費本身不高,或者收不齊,有害垃圾處置經費往往也難以保障。”杜黎明說。

杜黎明建議,從國家層面出臺分類管理辦法,釐清職責,明確資金來源,確保生活垃圾的分類工作能夠穩步推行,有害垃圾處理有保障。

制定全國統一垃圾分類方法

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周燕芳認為,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上,除了強調提升居民的環保意識與素質、提升社區自治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制度流程的設計,包括經濟獎勵的手段、付費機制的設計等。

韓曉武委員認為,在垃圾處理的問題上,要切實抓好分類回收這個關鍵環節,將生活垃圾按處理方式進行收集和分類,並動員居民積極配合。

韓曉武指出,目前,垃圾多是混合收集之後運至中轉站,再運至處理場,許多可利用的物資和有毒有害物一起混入垃圾中,加大了廢品回收的成本和難度,降低了效率,同時也使垃圾中的有機物含量增多、水分增多、成分更復雜,造成焚燒處理熱值低,堆肥處理產品質量差,填埋處理汙染大等問題。

“現在許多地方雖然採取了分類回收的辦法,但實際運行中效果並不理想,有的甚至是形同虛設。這些地方雖然也搞分類回收,但是粗放式的,只擺了兩三個垃圾桶,寫著可回收物、廚餘垃圾等,但什麼是可回收物,許多說不清楚,於是又回到了隨手亂扔的原點。”韓曉武說。

王毅建議,研究制定全國統一的垃圾分類方法和考核標準,可以考慮推廣廚餘垃圾、一般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的“基本三分法”,各地可根據本地情況適當增加類別,這樣既能實現垃圾分類的基本目標,又相對便於操作。

在設立標準的同時,垃圾分類系統的建立也要跟上。

韓曉武強調,分類回收絕不能只是一個口號,要採取切實措施認真落實。努力建立一個立足於分類收集基礎上的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系統,做好垃圾回收和利用的結合。

王毅認為,可以建立垃圾分類系統和資源回收系統協調管理機制,如將垃圾減量與資源回收納入環衛部門的管理目標,還可以考慮進一步引入社會資本,開展綜合性特許經營,將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整個流程通過招標由專業公司打包運營和綜合處置,以此減少不必要的投資、運營和管理成本,提升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

立法規範居民分類投放行為

在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方面,加強宣傳教育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加強監督管理。監督管理首先是宣傳教育,像城市垃圾的分類、農村環境治理,宣傳教育非常重要。減量化也好、資源化也好、無害化也好,首先得有這個意識,宣傳教育也是管理部門非常重要的一個職責。”徐紹史委員說。

景漢朝委員指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從“小事”抓起,大力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知識。這項工作必須全民重視起來,才能普遍見到效果。

韓曉武指出,垃圾處理是一個齊抓共管、需要全民共同參與的事,必須要下大力氣加強宣傳教育工作,要通過廣泛的宣傳教育,使公眾意識到垃圾汙染的危害和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性,自覺參加到垃圾處理分類投放等環境保護中來。

多位委員指出,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還要加大處罰力度。

徐顯明介紹,垃圾分類最早是瑞典搞起來的,在瑞典,只要被發現垃圾倒得不對,處罰非常嚴厲,倒錯一次垃圾很可能要付5000克朗,正是在這種重罰制度的威懾下,人們才慢慢養成了垃圾分類的習慣。

“在我們的措施裡,如果重罰這項跟不上,只是號召和教育,我認為這個習慣難以養成。”徐顯明說。

黃志賢同樣建議,要加大處罰力度,處罰不狠,要求不嚴,監管不力,這項工作就很難開展。要做好這項工作,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很美的生活環境。

對沒有按照分類要求投放垃圾的行為進行處罰,需要有法律依據。與會人員建議,通過立法的方式,對分類投放垃圾行為進行明確。

全國人大代表楊曉雪指出,垃圾分類處理細分下來可以分為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個環節,一環緊扣一環,其中這一頭一尾的分類投放和分類處理尤為重要。對此,不僅要通過宣傳教育的方式加以引導,更要從法律的層面對居民的源頭分類投放行為加以規範,從而對個人形成有效的約束,才能真正形成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機制。

王毅建議,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為目標,統籌修改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循環經濟促進法和清潔生產促進法及其配套制度。例如,從原料開採、加工、製造、消費、廢棄、利用處置的週期管理需求考慮,將固體廢物汙染控制、規範分類、資源化利用、再製造等要求前置於產生源及全過程,明確和強化政府、企業和公眾對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等方面的法律義務和責任。

更多環保相關資訊,請關注快收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