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古橋的伸臂結構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雲南古橋的伸臂結構

共計 2177字 | 預計閱讀時間7 分鐘

| 如果您不方便閱讀文字,可點擊語音收聽本章節主要內容 |

俗話說:“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對交通而言,主要障礙是大山和江河,建築橋樑,無疑是突破江河天塹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橋”和“梁”在我國古代是同義異名的兩個字。東漢時期的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橋,水梁也。從木,喬聲,高而曲也。”在對“梁”的解釋中又說:“用水跨木也,即今之橋也。”可見,中國最早出現的橋樑應該是木樑橋。

梁橋是在橋臺或橋墩上直接放置木材或石料以供通行的橋。

由於材料強度的侷限,橋的跨度不能太大,超過限度,橋的梁體就會斷裂,如果多建橋墩縮小跨度,又會帶來流水不暢的問題。汛期洪水氾濫,就會沖垮橋墩或橋柱,而且,江河水流中建橋墩,施工也不方便。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古人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利用槓桿作用的原理,在建木樑橋時木料的一端壓上土石,從橋的兩端各伸出一段短梁,在兩段短梁之上再伸出短梁,一層疊一層的短梁由岸邊或橋墩上層層向河谷中心挑出,待兩岸的伸臂梁“伸”到合適的位置後,上面再安放跨度較大的一段長木樑。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伸臂梁橋結構圖

這樣就增加了橋的跨度,減少墩柱的數量或乾脆不用墩柱,這就是伸臂梁橋

據相關資料,甘肅被認為是伸臂梁橋的發源地,代表性的橋樑是蘭州的“握橋”

這座橋位於蘭州西門外的阿幹河上,相傳建於唐代,新中國成立後依然通行。跨徑26 米,橋寬4.6 米,木材直徑約30 釐米,從橋下看,整座橋就像兩隻從岸邊伸出的巨手握在一起,因此稱為“握橋”。

該橋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現蘭州博物館還陳列著它的模型供人欣賞。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蘭州握橋老照片

除甘肅外,四川的一座伸臂梁橋“波日橋”也很有名氣。這座橋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龍縣樂安鄉境內,是一座藏式懸挑結構伸臂全木質結構橋,也是康巴地區現存最完整、最大的伸臂木樑橋。

此橋大約建於元末明初。整座橋由橋身、橋墩和橋亭組成,橋墩用圓杉木、卵石、片石相間疊砌而成,兩橋墩中部用4~6 根圓木漸次撐成拱形,長度自下而上逐步遞增形成懸挑臂,懸臂上架橫樑,鋪橋板,裝欄杆形成橋身,整座橋沒有用一顆釘,全都用木楔連接。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波日橋:波日橋展現了藏區人民卓越的創造力,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伸臂梁橋充分體現了古人的聰明和智慧。這種“伸臂”結構在雲南古橋的建設中也得到了充分應用。

在雲南採用伸臂結構的橋樑中,墨江縣城西南阿墨江上的忠愛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座。

該橋始建於清朝道光十二年(1832),清同治十二年(1873)改建。橋長125 米,寬3.2 米,是一座造型獨特的鐵鏈吊橋。鐵鏈上鋪木板作為橋面,橋兩側有伸臂木樑,下有八字形撐架,橋上建有瓦屋。橋兩頭建有橋頭堡,橋頭堡上分別懸有“滇南第一橋”和“長虹天際”金字匾。

這種結構精巧、形態美觀的伸臂木樑鐵鏈廊橋,在古橋中亦屬稀有。遺憾的是1953 年修建昆洛公路時,這座獨具特色的伸臂結構橋被拆除。但它卻沒有淡出人們的記憶。

1999 年,中共思茅地委宣傳部、思茅地區行署教育委員會在編寫中小學生歷史鄉土教材《思茅》時,特意介紹了忠愛橋。

在雲南現存的伸臂木樑橋中,雲龍通京橋是最具特色、跨度最大的一座。

雲龍通京橋的伸臂結構 杜江榮 攝

該橋橫跨沘江,伸臂木枋從兩個橋墩分五排七層八榫疊高,層層向河心挑出,中間用5根粗大木樑銜接,上鋪木枋作橋面,伸臂木枋斜埋於橋墩部分,用大量鵝卵石砌壓,以保持乾燥,避免木料被腐蝕。木伸臂下方立條石,橫置木枋起支撐作用,橋樑上部用馬鞍架構建弧形屋頂,起穩固、平衡、起吊整橋的作用,屋上覆蓋瓦頂。

除通京橋外,雲龍縣白石鎮順蕩村綵鳳橋長新鄉大達河尾的永鎮橋,以及騰衝縣曲石鎮箐橋村的野豬箐橋都是伸臂木樑橋。

野豬箐橋跨徑30米,寬3米,跨龍川江。此處明朝時建藤橋。民國三十六年(1947)建伸臂木樑橋。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騰衝野豬菁橋 李正疆 攝

除木樑橋外,在石樑橋建設中,古人也巧妙應用了伸臂結構。

建水縣西莊鎮高營潭梨衝有座單孔小石橋潭梨衝橋,橋下河面不寬,橋也不大,但伸臂結構卻十分明顯,左右橋墩各依次挑出三層伸臂石樑,上面再安放一塊大石板,使小橋顯得既美觀又穩重。

位於建水臨安鎮的匯瀘橋別具特色。這座雙孔石橋一孔為拱橋,一孔為伸臂石樑橋。將拱橋和伸臂石樑橋結合在一起實不多見。伸臂石樑三層挑出,石樑橋面上雕刻有動物圖案,護欄上還立有一塊刻有觀音像的石碑。

該橋因沙拉河在此匯入瀘江河而得名“匯瀘橋”。相傳,清代時,匯瀘橋旁鴿子交易十分活躍,因此該橋又稱“鴿子橋”。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建水匯瀘橋 李正疆 攝

與建水縣相鄰的石屏縣也有一座典型的伸臂石樑橋——太平橋。該橋位於壩心鎮瀘子溝村,始建於清朝初年,橋長17 米,寬1.3米,高4.5 米。

這是一座三孔橋,每孔石樑在橋墩上先由三層短石樑依次向河心伸出,最後,大石樑再穩穩安放在最上面一塊伸臂石樑上。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石屏太平橋 李正疆 攝

騰衝太極橋也是一座典型的伸臂石樑橋。該橋建於民國二年(1913),是一座三墩二孔平板橋,由時任滇西都督大理提督的張文光建造。

橋上設石砌飛簷觀瀑亭,結構堅實,樣式美觀。中間橋墩和兩岸橋墩上挑出四層伸臂梁,伸臂樑上再安放兩孔石樑。伸臂使太極橋輕巧精緻,橋亭和橋既為行人提供了平安通道,也為疊水河瀑布增添一景。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騰衝太極橋 李正疆 攝

昌寧縣莽水鎮河尾村場子村民小組寨子腳的蒸塘河上有座永盛橋,橋長15 米,寬2 米,高30 米。因該橋建在陡峭的懸崖上,當地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小高橋”。

據相關資料,這座橋始建於民國七年(1918)。建橋時,人們把河兩岸的大樹砍倒搭在河上,成了簡易的腳手架。

這座架設在懸崖峭壁上的石樑橋也採用了伸臂結構,兩岸石樑向河心挑出兩層伸臂梁後,四塊條石橫架其上,作為橋面,整座橋看上去十分隨意,沒有更多的人工痕跡,顯得簡潔、樸實而又實用。

洱源縣牛街鄉文曲村旁梅刺河上的三孔石樑橋也有明顯的伸臂結構,只不過伸臂石樑石墩上只伸出一跨。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洱源文曲橋 王家凱 攝

伸臂梁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設者們在世界橋樑建築史上寫下的精彩一頁,是古人聰明才智的體現,它為後來的建橋者們提供了寶貴借鑑。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王家凱 著《雲南古橋前世今生》

雲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聲音呈現:馮琰

云南古桥的伸臂结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