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共计 3717字 | 预计阅读时间12 分钟

热烈祝贺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

文化楚雄》丛书出版

1

新视角

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民族孕育了上古时代的中华文明,这是共识。中原之外,四周有东夷、西戎、北狄、南蛮控制地区。

云南为“南蛮”之地。“元谋人”的故乡是蛮荒之地,是化外之地,由旧史观所致。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事实是,中华民族、中华历史、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长期交融、共同发展而形成的。楚雄不仅有我国人类历史的开篇,而且有从古至今各民族人民伴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从未停止的历史足迹。因此,楚雄是中国的彝乡,是世界的彝乡,我们要有这样的民族自信,这样的文化自信。

回顾楚雄地方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楚雄州自古就是中华民族国家统一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楚雄州各族人民具有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始终伴随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呈现出开放融合的历史发展潮流。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万家坝古墓群遗址保护标志碑及雕塑

陈云峰摄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庄蹻通滇,楚雄州不可能早在先秦时期就在“滇”文化的高度发展中孕育出威楚雄风的历史气象;如果没有汉武置县,楚雄州不可能早在封建帝国形成之初就与大一统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南诏、大理国的崛起,楚雄州不可能在唐宗宋祖的历史碰撞中显示出区域中心的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圆融;如果没有元明清以来中央王朝持续不断的移民屯垦、设府兴学和改土归流,楚雄州不可能形成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历史格局并实现与内地的同步发展;如果没有近代以来举国上下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革命斗争的风起云涌,楚雄州也不可能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之中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更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引领,楚雄州也不可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大锣笙踩火表演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我们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努力彰显民族地区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不应当忽视历史发展的共同性与规律性。任何文化,都是植根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楚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多源共融,这是楚雄州文明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自古而然,于今为盛。

生斯土,长斯土,将来藏骨于斯土,斯土之史当知之。这是草根民众的家国情怀,是乡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时至今日,民族文化强州建设已成为共识,而繁荣楚雄州民族文化,需要在历史的回眸中增强智慧与力量。

这应是“文化楚雄”的新视角。

2

新担当

六亿年前,在一片水边的湿地上,生活着大量的三叶虫,蠕蠕而动的生灵,似乎在寻找着生命起源之秘。过了三亿年,三叶虫还尚未弄懂自身存在之秘便长眠于水下,永留于寒武纪地质层内。此时,滔滔水浪里,畅舒自由的是一些长得怪异的鱼,用鳃呼吸的生命,在液态的生存空间中,抒写不了永恒的文字,它们迁游太累,沉沉睡去,融入泥盆纪地质层中。

又过了一亿多年,波涛汹涌的大海边出现了大片沼泽地,其间生长着桫椤等各类蕨类植物,这些鲜嫩的植物是巨型生物喜食的物品。于是这里出现了大量的恐龙,它们把侏罗纪变成了巨无霸时代。同一时间,诸如龟类、贝类、蚌类等等生命形态大量出现,很是热闹了一段时间。随着气候的改变和外星的袭击,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许多占统治地位的生物默默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而后,在地壳的不断运动中,这片泽国渐渐上升成为陆地,许多生命不能适应变化,提前告别阳光雨露,在阴暗潮湿的地下世界石化为生命传奇。时间又过五千多万年,早已变为陆地的楚雄地界上,在苍天古树中间,一群腊玛古猿来到了地面,尝试直立行走。到170万年前左右,元谋出现了亚洲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巨大转变,开始从这里走向世界。人类生命群的出现,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奇迹。氏族、部落、族群繁衍演化,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彝族创造了万年以上的辉煌文明。人类有寻根探源的天性,我们从哪里来?这需要答案。人们寻来寻去,最终锁定楚雄这块热土。现在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可以自豪地向外宣称,楚雄是人类的老家,我们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恐龙谷

这里曾孕育了东方世界最早的人类,同时,这里也奉献了中华大地最古老的文明。这里有最丰富的彝族创世神话,原始文明的灿烂火光烧红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大规模的畜牧养殖和农耕文明的曙光不可思议地照耀着这里,谱写出艰难创业谋发展、民族融合兴大业的壮丽乐章。在它彝族文化的躯体里,涌动着万物有灵的朴素认知之血,遍布着各种承载华夏文明走向南亚、东南亚的古道和桥梁。茫无际涯的时空长流,淘洗尽人类无法厘清的杂乱足迹,由此沉淀而成的文明遗迹、人文情怀与历史价值,宛如恒星永灿,明月长照,或多或少,有形无形,对我们这些生活在这里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是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记录,彝族文化是彝族继往开来的写真。

中国彝乡·滇中翡翠·和美楚雄,虽然“三古一彝”文化有厚植的深根,但亦须不断地灌溉滋润。遵循历史传统与现代创新,给古老文明注入新的活水,使之源远可溯,流长有望。

这应是“文化楚雄”的新担当。

3

新目标

楚雄州是以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全州共有26个民族,总人口273万人。其中在州境生活百年以上、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有汉、彝、傈僳、苗、傣、回、白、哈尼8个世居民族。各民族总体上大分散、小聚居,其中汉族和回族主要聚居在城镇、坝区或交通沿线,彝族、白族、苗族、傈僳族、哈尼族主要聚居和杂居在冷凉或高寒的山区和半山区,傣族聚居在金沙江河谷地带。相对来说,汉族聚居区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水利、交通条件较好,而各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山高箐深、交通不便,但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5省(区、市)。楚雄彝族的分布也很有规律,楚雄、南华、双柏以哀牢山麓为主要聚居区,大姚、永仁以百草岭为主要聚居区,武定、元谋以金沙江南岸的乌蒙山区为主要聚居区,姚安、牟定、禄丰则与其他民族杂居于山区。早在一万年前,彝族先民就在这片热土上创造了以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灿烂文明。先秦时期,彝族先民在州境繁衍生息。至东汉后期,爨氏统治南中400余年,各种嶲、昆明、滇、劳浸、靡莫等“氐类”氏族部落的称呼逐渐被“叟”代替,标志着彝族的初步形成。至唐代中叶,南诏崛起,加强对爨区的控制。至宋大理国初期,今楚雄州境内已逐步形成了白鹿部、罗部、罗婺部、华竹部以及招萼部、摩刍部、易裒部等以彝族为主体的部落联盟。元朝以后,统称金沙江南北彝族各部为“罗罗”,使之成为彝族最终形成和界定的明显标志。明、清以后,内地汉族大量迁入,促进了彝区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地主制经济的建立,州境各地逐渐形成

“汉僰杂处、罗罗山居”的分布格局。

走进彝山,你可以看到这里的民族大都有古铜般的肤色和清瘦结实的身板。因为在这里,他们是高原的儿女,距离太阳最近,灿烂的阳光不仅照耀在他们的脸上,也温暖着他们的心灵;因为在这里,他们常年行走在大山之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规律融为了一体;走进彝山,你能感受到这里的民族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家家都有一个长年不熄的火塘,户户都有当地自酿的小灶美酒,日常生活离不开火,朋友相聚离不开酒,节日习俗、祭祀礼仪更是火与酒的盛典。难怪一说到山地民族,人们自然会想到火的民族,红红的火把,火火的歌谣,酒歌中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等。这就是楚雄各民族坚守的从大自然中孕育出来的原生态文化,这就是山地民族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水墨鹿城

龙杰摄

千百年来,各民族生活在这片滇中高原热土上,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山地民族勤劳质朴的性格品质和生存之道,团结进步、繁荣发展,是大家的共同追求。

这应是“文化楚雄”的新目标。

4

新探索

孔夫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话很有道理。山地民族,可能算不上是很有智慧的民族,但绝对算得上是有仁有义的民族。重重大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山地民族通往外界的道路,使他们不容易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与无奈。然而,登高望远,人的胸襟会很开阔,不会轻易被世俗所困扰;与大山为伴,人的意志会更加坚韧,认定的目标不会轻易改变;空谷足音,人的思想会更加纯正,待人接物,会更加淳朴厚道。正是这种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赋予了山地民族勤劳、勇敢、务实、诚信、担当等诸多优秀品质。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彝人古镇正门

马兴华摄

秉彝至诚,兼容创新,雄远图强。这应该是楚雄精神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千百年来,楚雄州各族人民秉持山地民族的生存法则,在滇中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中长期形成了适应自然、开发自然的生存能力和至诚至信的性格秉性;同时,滇中高原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形成了楚雄州各民族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文化传统与发展能力,使开放、兼容始终是贯穿楚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流特征。今日楚雄,挟威楚余韵,雄起滇中,山高视远,孕育了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奋勇争先的雄图远志。

文化的最高层面与核心要义是人的品质与精神,楚雄人的精神与品质中从来就不缺乏敢为天下先的积极态度,这体现在已经成为彝州标识的无数第一上。

世界最早的铜鼓——万家坝铜鼓。

世界最大的恐龙展览馆——世界恐龙谷。

世界最大的孔子铜像——石羊孔庙孔子铜像。

中国内地独一无二的罄锤塔——大姚白塔。

中国第一福塔——楚雄福塔。

中国第一历法公园——楚雄十月历公园。

中国最奇特的“森林”——元谋土林。

西南第一高瀑——三潭瀑布。

西南第一山——武定狮子山。

西南第一天生桥——滇中大裂谷天生桥。

西南最艳的茶花——紫溪古茶。

……

文化楚雄,选择的内容和书写的方式,努力实现不从众不媚俗,不偏狭不避俗。每一个人,走遍楚雄,耳闻之事,目睹之物,分析所见,思索所得,情之所系,兴之所至,流于笔端,皆有不同。重要的是我们在差异性中认识到丰富多彩的价值,体会到更多的介入方式和理解方法,以我们所执着的探索与实践,留下一部镌刻在脑海间的书,绘就一幅镶嵌在山水间的画,创作一首流动在天地间的诗,高歌一曲铭记在心灵间的歌。

这应是“文化楚雄”的新探索。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彝人古镇

杨建云摄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彝人古镇清明河

“文化楚雄”丛书各卷文化定位: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文化楚雄》丛书 平装本

综合卷:世界恐龙之乡

东方人类故乡

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

楚雄市:茶花之乡铜鼓故里

双柏:查姆故地哀牢秘境

牟定:中国左脚舞之乡中国名腐乳之乡

南华:道路博物馆野生菌王国

姚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

大姚:祭孔圣地彝剧之乡

永仁:世界赛装源中国阳光城

元谋:人类故里大美土林

武定:狮伏龙潜罗婺灵源

禄丰:滇中福地恐龙原乡

「新书讯」中国的彝乡 世界的彝乡

《文化楚雄》丛书 精装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