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王麓水与麓水县的故事

麓水县旧址

坐落在山亭区西集镇风景秀丽的巨龙河北岸、马庄村内的西集粮所,其前身是麓水县机关。

枣庄:王麓水与麓水县的故事

麓水县,位于滕县东部山亭一带,东邻费县,西连泗水县,南至枣庄市,北与蒙阴县、新泰市交界。1945年12月13日,在解放滕县县城的战斗中,山东军区第八师师长王麓水同志不幸光荣牺牲。1946年1月,为纪念王麓水同志,黎玉同志批准,滕县易名为麓水县。4月份,经山东省政府批准,麓水县复名滕县,将双山县改名麓水县。双山县县委书记孙振华继任麓水县县委书记。至年底,全县共有党员2069人。辖11个区委和区公所、一个镇和镇公所。1950年5月撤销,其辖区并入白彦县,其辖区划入滕县、邹县、平邑三县。先后隶属鲁南三地委、鲁中南五地委,建国后隶属台枣地委。机关先后驻山亭、徐庄、西集。

2008年,山亭区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坐落在西集镇马庄村的麓水县机关旧址,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定位、登录。旧址南距巨龙河约100米;东距s345省道(枣济公路)300米,原为当地财主老宅,1949年以后改建为国家粮库(西集粮所),现为木材加工厂,周围是民居。东西长80米,南北宽50米,共有房屋40余间,总面积4000平方米。其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原地带,海拔93米。

经山亭区文物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麓水县机关旧址进行多次考察、论证,一致认为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独特的古遗址艺术价值,并得到了较好的保护。首先,麓水县机关旧址其遗址风格具有当地特色。虽然现存不好,但如整修后,亦可作为山区较为典型的历史性聚落遗址,历史价值较高。其次,保护状况较为完整。其三,“四有”工作基本完成。专家认为麓水县机关旧址作为鲁南地区红色政权的代表性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1999年,麓水县机关旧址被山亭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列为枣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麓水县设县始末

枣庄:王麓水与麓水县的故事

王麓水,又名培岳,1913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县芦溪区长丰乡宗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进入井冈山红军学校湘赣苏区第四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军委警卫连,先后任班长、连长、连指导员。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调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委,参加了苏区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后期曾先后任第五团团长、政治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政治处副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中负重伤。l938年伤愈后任第一一五师补充团政治委员。在风凌渡战斗中,率部击溃3000余日军的进攻。后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晋西支队政治部主任,1940年率部入鲁,历任第一一五师教导第二旅政治部主任、山东纵队第一旅政治委员。1943年夏至1945年任中共鲁南区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

在鲁南抗日根据地极端艰难的时期,率领鲁南军民打垮了入鲁反共的国民党顽固派李仙洲部第一四二师,指挥了歼灭李子瀛的坊前战斗,消灭了惯匪刘桂堂,从根本上扭转了鲁南的斗争形势。尔后又发起了讨伐伪第十军军长荣子恒,讨伐周侗、王洪九、张里元等战役,在率部攻取闫村的战斗中,活捉保安二师师长申宪武,使鲁南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抗战反攻开始后,担任山东野战兵团第八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率部连克台儿庄、峄县、宿羊山、邹县、官桥等重要城镇。年仅32岁的王麓水,身经百战,屡立战功,直至血洒滕县,为国捐躯,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首为人民、为革命光荣献身的壮丽诗篇。

枣庄:王麓水与麓水县的故事

枣庄:王麓水与麓水县的故事

枣庄:王麓水与麓水县的故事

王麓水牺牲后,中共中央领导人董必武、谢觉哉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来电吊唁挽悼,其中谢觉哉的挽词是:“十七参军卅二死,功在人民名在史”。鲁南区党委、行署、军区及八师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新四军兼山东军区首长陈毅、张云逸、黎玉等专程到八师举行追悼会,向全师官兵表示慰问,号召指战员学习王麓水的革命精神,坚定胜利信心。

1946年3月1日(农历一月二十八),鲁南区党政军机关和万余群众于滕县城北关的广场上举行隆重悼念大会,送别王麓水灵柩移至赵镈县文峰山安葬。送灵仪式上,鲁南区党委副书记张雨帆,行署主任李乐平、军区司令员张光中、参议长彭畏三等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张雨帆作为主祭人高度赞扬王麓水同志为鲁南人民解放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号召鲁南军民团结起来,化悲痛为力量,坚决保卫胜利果实,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春宣读祭文时几至泣不成声。鲁南军区张光中司令员呜咽不止,万春圃副司令员老泪纵横,亲扶灵柩送至赵镈县文峰山安葬,与原鲁南区党委书记赵镈一起,同眠在文峰山前。赵镈县委、县政府负责人和各界人士迎接灵柩的到来,灵车经过的路旁,沿途群众自发地摆台设祭,虔诚叩拜,很多人悲痛欲绝,追赶着灵柩,哭喊着鲁南人民的好书记、好师长王麓水。这是继1941年赵镈英勇就义以后,时隔四年,鲁南又一位人民爱戴的区党委书记捐躯疆场。

为纪念王麓水,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把军报命名为《麓水报》,滕县,易名为麓水县(1946年5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麓水县复名滕县,双山县改名麓水县),滕县中学改名为麓水中学。滕县人民还在龙泉塔旁、荆河岸边建造了王麓水烈士纪念碑亭。全国解放后,鲁南人民将王麓水烈士的忠骸由文峰山鲁南烈士陵园迁葬于临沂华东烈士陵园,修建了陵墓,雕刻了塑像。中共中央领导人朱德、董必武和陈毅等分别为王麓水烈士墓题了词。其中董必武的题词是:“身是萍乡一雇工,参加革命显英雄。鲁南解放开新局,痛惜城郊未竞功”。(赵连友 摄影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