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子心学管窥:精神贵藏,剸割易伤

邵子心学管窥:精神贵藏,剸割易伤

【纲】

人之精神,贵藏而用之。苟炫於外,则鲜有不败者。如利刃,物来则剸之,若恃刃之利而求割乎物,则刃与物俱伤矣。

【目】

精神之用贵藏,不藏而外炫则败,譬诸利刃,物来斯剸,非恃其利,而求割物也。若恃利而用之,物刃俱伤矣。

【管窥】

邵康节指出,人的精神,应该珍藏起来,用在关键的地方。如果炫耀才学,很少有不遭致失败的。就好比利刃,有东西过来要切割一下。如果仗着刀刃锋利,什么东西过来都乱砍一通,那么刀刃和被砍的东西,都会损伤。

黄畿认为,精神的妙用贵在珍藏,如果不藏好而四处炫耀,那就是遭致失败。就好比有一把利刃,有东西要切割一下,那不是仗着锋利,而是为了割开物体。如果单纯仗着锋利乱砍,那么被砍的东西,和砍东西的利刃,都会有所损伤。

邵康节的《心学》之前也提及剸割(剸割者,才力也;明辨者,智识也;宽洪者,德器也——三者不可阙一),在那里意为裁决,这里表示切割。今天这段话要联系老子、庄子的教言一起看。

「精神贵藏」的思想,曾见于老子对孔子的叮嘱——「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选自《史记·老子列传》)。

精神钻研难题,就好比利刃切割物体,应该像《庄子·养生主》里的庖丁那样,在使用的时候,「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完了则「善刀而藏之」,这样才能保证「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如果不懂得「贵藏而用字」的道理,其结果是经常利刃也受到损伤,不等不经常更换——「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