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rester积极评价背后,是百度云在新赛季的勇敢亮剑

在中国,公有云的赛道正在变得越来越拥挤。

从2017年开始,科技巨头开始纷纷进军公有云,在2017年先有华为高调成立云BU,后有浪潮成立云计算公司推出浪潮云品牌,到2018年紫光公有云又即将宣布上线。中国公有云的市场竞争也变得空前激烈。

Forrester积极评价背后,是百度云在新赛季的勇敢亮剑

全栈时代,领先的云服务商不能有明显短板

如果说早期云计算是创业和创新公司的“专利”,那时云计算的意义在打破传统IT的常规架构,创造新的生产力。今天的云计算,则是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它的意义在于赋能,作为通用的资源,润物细无声地驱动行业的进化。

的确,企业上云的开启,从根本上打开了云计算的普惠之路,而公有云的市场竞争也早已超越了基础设施资源的竞争,转入了全维化的竞争。计算能力上,涵盖从通用计算到AI计算,同时还要通晓企业架构、流程、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诉求。

换言之,Forrester之所以对全栈公有云进行了评选,其目的还是考量这些公有云玩家在未来服务于企业级客户的能力。

所以,我们明显看到各大公有云服务商在过去两年里对企业级市场的发力,比如2017年阿里云以企业云服务为主发布了相当丰富的企业级产品线,金山云在不久前则刚刚与山东日照达成18亿的智慧城市大单,积极部署政务云。腾讯云,也在云+峰会上,不断增加行业案例的展示。这些信息都告诉我们,全栈能力+行业理解的云时代即将到来,同时,这个时代的云服务商必须面面俱到,没有短板。

另一方面,从IDC刚刚公布的2018年Q1的全球公有云数据看,公有云巨头的市场增速持续放缓,AWS的市场增速已经下降到25%,微软、阿里云和谷歌的增速也都降到了两位数。这说明基于IaaS标准化云服务的竞争,将转入定制和细分的云服务竞争。这其实给了追赶者机会,也是中国公有云市场竞争日渐剧烈的原因。

这也意味着未来公有云市场将会分化。第一,中小云服务商的机会将越来越少,全栈技术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而行业理解则代表着背后要有巨头的支撑。第二,全维度的公有云竞争将会开启,从技术到运维再到服务的全方位竞争,决定了每一个云服务商都不能再有短板。第三,云和智能的结合将会愈发紧密,巨头们都在强调从云到边缘的智能构建,围绕更多的应用场景,智能+云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主战场。

Forrester积极评价背后,是百度云在新赛季的勇敢亮剑

Forrester积极评价背后,是百度云在新赛季的勇敢亮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