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rester積極評價背後,是百度雲在新賽季的勇敢亮劍

在中國,公有云的賽道正在變得越來越擁擠。

從2017年開始,科技巨頭開始紛紛進軍公有云,在2017年先有華為高調成立雲BU,後有浪潮成立雲計算公司推出浪潮雲品牌,到2018年紫光公有云又即將宣佈上線。中國公有云的市場競爭也變得空前激烈。

Forrester積極評價背後,是百度雲在新賽季的勇敢亮劍

全棧時代,領先的雲服務商不能有明顯短板

如果說早期雲計算是創業和創新公司的“專利”,那時雲計算的意義在打破傳統IT的常規架構,創造新的生產力。今天的雲計算,則是全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必由之路,它的意義在於賦能,作為通用的資源,潤物細無聲地驅動行業的進化。

的確,企業上雲的開啟,從根本上打開了雲計算的普惠之路,而公有云的市場競爭也早已超越了基礎設施資源的競爭,轉入了全維化的競爭。計算能力上,涵蓋從通用計算到AI計算,同時還要通曉企業架構、流程、應用和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訴求。

換言之,Forrester之所以對全棧公有云進行了評選,其目的還是考量這些公有云玩家在未來服務於企業級客戶的能力。

所以,我們明顯看到各大公有云服務商在過去兩年裡對企業級市場的發力,比如2017年阿里雲以企業雲服務為主發佈了相當豐富的企業級產品線,金山雲在不久前則剛剛與山東日照達成18億的智慧城市大單,積極部署政務雲。騰訊雲,也在雲+峰會上,不斷增加行業案例的展示。這些信息都告訴我們,全棧能力+行業理解的雲時代即將到來,同時,這個時代的雲服務商必須面面俱到,沒有短板。

另一方面,從IDC剛剛公佈的2018年Q1的全球公有云數據看,公有云巨頭的市場增速持續放緩,AWS的市場增速已經下降到25%,微軟、阿里雲和谷歌的增速也都降到了兩位數。這說明基於IaaS標準化雲服務的競爭,將轉入定製和細分的雲服務競爭。這其實給了追趕者機會,也是中國公有云市場競爭日漸劇烈的原因。

這也意味著未來公有云市場將會分化。第一,中小云服務商的機會將越來越少,全棧技術能力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過程,而行業理解則代表著背後要有巨頭的支撐。第二,全維度的公有云競爭將會開啟,從技術到運維再到服務的全方位競爭,決定了每一個雲服務商都不能再有短板。第三,雲和智能的結合將會愈發緊密,巨頭們都在強調從雲到邊緣的智能構建,圍繞更多的應用場景,智能+雲有望成為下一階段競爭的主戰場。

Forrester積極評價背後,是百度雲在新賽季的勇敢亮劍

Forrester積極評價背後,是百度雲在新賽季的勇敢亮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