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垃圾食品?你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心理学: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食物情绪

,作为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两种东西,彼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最简单地说,有吃的就是好,没吃的就是不好。对于所有的动物来说,饥饿都会引发警觉和敏感,而吃东西总能有效地起到放松镇静的作用,并让人舒服得昏昏欲睡。

不过,心理学家们发现,食物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可没有这么简单。

爱吃垃圾食品?你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心理学: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1.不开心的时候,人为何会想吃东西?

把吃甜的、脂肪含量高的、不健康的食物当作心情不好的应对机制。

有一个心理学上普遍的结论是:人们在有消极情绪时会选择去吃不健康的食物。虽然在对零食的选择上,每个人有差异,但在不开心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把手伸向饼干罐、糖罐和装满零食的抽屉,这也是为什么这种吃东西的方式又被称作“安慰性进食”。

不过,不仅是不开心的时候,在特别开心的时候其实我们也会想吃东西。有些研究发现,愉悦也会导致食物的消耗加速。

另外,一则2010年的研究则发现,如果人们觉得自己的好心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就会选择健康的食物,如果他们觉得快乐是转瞬即逝的,就可能会吃更多的垃圾食品。换句话说,如果你吃特别多垃圾食品,也许说明你是一个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者。

2.吃垃圾食品,源自人类的本能

其实,健康饮食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我们从来都不是靠“健康”的食物来实现生存和繁衍的。天性让我们在吮吸高脂肪含量的骨髓时感到快乐,因为这让我们获得生存所需的能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在人类进食的历史上,高热量、富含营养的、安慰性的食物,长期以来都更受人类偏爱。

而健康饮食,则是在现代社会出现的需求,带有更强的文化性,是当现代人已经可以满足营养和能量的需求后出现的。

或者可以说,吃垃圾食品,可能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本能。

爱吃垃圾食品?你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心理学: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3. “吃与“及时行乐”的哲学

如我们所知,过多地吃垃圾食品,的确会影响健康。当你吃了太多的糖和饼干之后也容易产生负罪感,短暂的欢愉并不会引发长期的幸福感。

有趣的是,在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我们在庆祝活动上都会倾向于一些特殊的、往往是不健康的食物。比如,在生日的时候,会吃奶油蛋糕,在过年的时候总会吃更肥腻的食物,喝更多的酒。

一位教授指出,喜欢吃特别多垃圾食品的人,其实可能是将每天都当做庆典,在日常的成就和开心中也会“奖励”自己

不过,这种狂欢心态的背后可能仍然是悲观主义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而在心情不好时,更容易专注于当下,只看到眼前的东西,就会想要及时行乐。悲观主义者不相信幸福快乐是可以持续的,因此最容易陷入垃圾食品的魔咒里。

爱吃垃圾食品?你可能是个悲观主义者|心理学:食物与情绪的联系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有些疑惑:究竟是情绪影响了食物的选择,还是食物引发了我们的情绪呢

研究认为,食物先引导情绪的情况更多,虽然,情绪会诱惑我们在当时做出对食物的选择。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克服冲动,我们吃下去的健康食物,就会反过来影响我们长期的情绪。有研究也证明了,食物对情绪的长期影响——你第一天吃的食物,会一直影响到第三天的情绪。

也就是说,尽管吃甜食能够给你短暂的安慰,但如果你摄入过多的热量、饱和脂肪和钠,在两天之后,负面情绪会上升。而如果你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控制垃圾食品的摄入,在两天后会有积极情绪的提升。

不仅如此,有意地控制饮食、吃得健康一些,并坚持下来,这个达成目标的、自我克制的过程本身也会让人开心和有成就感。

你是一个悲观的胖子么?下一餐,你打算吃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