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解读之张先《一丛花令》(原创)

 
宋词解读之张先《一丛花令》(原创)​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是张先的得意之作,这首词一问世,张先一时间名声鹊起,就连欧阳修对张先也是顶礼膜拜,称之为“张郎中”,称赞张先是医疗相思之苦的高手。此词当中的经典之句就是“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这是以一个少女的口吻叙述自己的闺怨,把相思而不得的缠绵思绪表达出来,认为自己还不如桃花、杏花,知道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候飘落在春风里,也算是嫁与春风无愧于青春了,而自己只能苦苦相思,空留余恨了。张先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一度和柳永齐名,张先的词大多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题,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但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无法达到柳永的高度,这和人物的经历有关,柳永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并漂泊流迹于大半个中国,尝尽了人间的凄苦沧桑,其词里自然有很多的人生味道。反观张先,他一生富贵,并无波折,对于人生的体验大都是风流快活,他善解女人心,在莺莺燕燕花花草草中生活,在当时是风流公子一枚,羡煞旁人。

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张先。张先生于官宦世家,40岁中进士,所做的官职不大,从知县到知州、知府,晚年在朝中为官直至退休,他一生并没有卷入朝廷党争,也不曾得罪权贵,仕途可以说是比较平坦的。到了晚年,他又谋了一个闲职,就是为官妓写词。这里的官妓就是政府宴会时候的舞女,官妓相对于家妓和私妓来说,地位是很高的了,她们受政府差遣,拿着政府俸禄,是很多家妓和私妓求之不得、望尘莫及的;家妓是官员们自己家养的歌妓,主要是给主人取乐,平时跳舞唱歌,主人高兴了还可以纳为侍妾无非是增加了生育功能;私妓是最低级别的歌妓,在酒肆青楼供职,相当于在现代的洗浴中心、情趣饭店之类的地方混迹。宋代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气象,张先的词缠绵情深,自然是官妓们的最爱,他不用像柳永一样四处漂泊去做职业词人,他的任务就是游山玩水、垂钓自娱、作词为乐。张先活到了89岁,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神话,是被阎王忘记的人,令人羡慕的是他80岁时还纳了一个18岁的少女为妾,苏轼即兴为张先作诗写道:“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在古代女人更容易为情所伤,如果对一个男士产生好感,只能藏在心里,父母如果不同意,亲事是成不了的,自己没有爱情决定权,往往就会相思成苦。本词当中有一句“无物似情浓。”就是痴情女子对于爱情的向往,即便是求之不得,但心有所属,也是情深意浓,她认为没有任何的感情能比的过爱情的深厚。通过下面者一句“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可以知道她的心上人已经远走了,她站在高处什么也看不到了,只能回想起情郎临走的时候马蹄声渐远,尘土飞扬。在这里,她并没有埋怨情郎负心,看来分手的原因是有难言之隐了。在古代自由恋爱的成功率是很低的,读书的男人要忙于考取功名,很多时候进京赶考一走就是几年,考中了就不会再回家乡了,考不中再回到家乡,一般就物是人非了,当年的姑娘已经婚嫁生子,自然难续姻缘。在这里,她望着情郎远去,心情是比较复杂的,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充满了担心,这一去虽不是永别,但意味着爱情的夭折。本次虽然没有直接写男欢女爱的情节,但从词句描述来看,男女双方的感情是不错的。有一句“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这很明显,看到池中的鸳鸯戏水,就想起两人在船上游玩的场景,看得出两人情投意合、成双成对很久了。不论古代还是近现代,鸳鸯经常来比喻成双成对的恋人,鸳鸯成双成对不会分开,一旦把它们强行分开,都不会活太久,其中一只死亡,另一只也会很快死去。再看一句“梯横画阁黄昏后”,他们经常在黄昏时刻在画阁幽会,现在看到画阁的梯子已经横倒,很久没有一起爬上画阁了,这是对往日幽会的一种怀念。另外,还能联想到,两人一起在画阁作诗写画,吟唱歌舞,很是一对郎才女貌的绝配,更加为他们不能走到一起而遗憾。


宋词解读之张先《一丛花令》(原创)​下面再看一下,女人特有的细丝闺怨。女人的思维是比较细腻的,她们眼中的事物更是多情的,在这点上张先刻画的非常逼真,真的是读懂了女人的心。“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看到了千丝万缕的柳枝,想到了离愁,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更何况看到了这么的柳枝,真是千万离愁涌上心头啊!还有路边飘飘落下的柳絮,更是渲染了离愁之剪不断理还乱。再看这一句“又还是、斜月帘栊”,看着斜月照在画阁上的窗户上,显得寂寞、孤单,没有欢笑的幽会,只有静谧的月光照来,月还是那个月,人却已远走,明月婵娟与美女相思本来就是一种天然的关联。“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这句话就是闺怨达到了顶峰,一个“嫁”字表明了自己身份,显然是个未出阁的少女,自己并没有想嫁谁就嫁谁的权利,是无声的控诉,也有道不尽的哀怨,以此作结更显回味悠长。

接下来,在整体上解读一下本词。每次登高望远总会无比伤怀,但怀念情郎还忍不住远望,这种复杂的感情总是挥之不去,没有任何感情能比男女爱情更深厚。望着远处千丝万缕的柳枝,引起了无限的离愁思绪,还看见了分手的路边飞满了柳絮,更加使得思绪缠绵,挥之不去。仿佛又看到了情郎骑马远去的情景,马蹄远去,溅起的尘土飞扬,渐渐的没了踪迹,这情景挥之不去,何时能盼得情郎归啊!词的下片,视线从登高望远的远处到了近处,再转移到室内,最后再抒发情怀。看着楼前清池里的水漫漫流淌,有成双成对的鸳鸯在戏水,小船也南北的往来,想起了你经常划船来找我,我们也经常在船上玩耍。渐渐的天黑了下来,回到屋内,看到画阁已经横下的梯子,自从情郎走后,很久没有心情独上画阁了,只看见弯弯的月亮照在窗户上,孤单而又静谧。仔细想想,自己还不如桃花杏花,他们在最美丽的时候嫁给了春风,而我虽然还是青春年华,但无法盼得情郎归。


宋词解读之张先《一丛花令》(原创)​关于本词还有一段传说,传说张先和一个小尼姑相好,经常偷偷的幽会,结果被老尼姑发现了,强行断绝了他们的往来,本词就是张先以小尼姑的口吻写的。当然,这只是野史传闻,不是事实,但从侧面反应了张先的风流不羁绝非浪得虚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