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蝦好?養水是關鍵!

養蝦主調水,水質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產動物的生長髮育和生死存亡,進而關係到養殖戶的產量和生產效益。據有關統計資料,高達8%的病害與水質問題有關。由此可見水質管理對水產養殖的重要性。為了提高南美白對蝦養殖戶對水質管理能力,期望此文能給廣大養殖戶有多幫助:

一、護藻養水

“養蝦主調水,助藻生長是關鍵!” 一個池塘要培養出優良的水質,必須要培養出良好的藻相。良好的藻相,不僅能為對蝦提供天然餌料,而且還能起到產氧、解毒、淨水、穩定水質的作用。

但是,在這裡要強調的是培養良好藻相得目的是為產氧,良好的藻相可以給整個水體環境培養出充足的溶解氧,可以這麼講池塘中75%溶氧都來自藻類的光和作用,培養出良好的藻相就是為池塘水環境培植氧源,所以護藻養水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培植氧源。

一個池塘水環境,有充足的溶氧,不僅可以提高水體的淨化能力,而且對池塘生態平衡也起到一定的維護作用。池塘中溶解氧充足,可以穩定水質和提高對蝦的生長率。

由其是到了養殖後期,水質環境日益惡化,“倒藻”和“藻類老化”頻繁出現對水質汙染影響嚴重(如圖E2)。

一、充足的溶氧,可以防止“倒藻”和“藻類老化”的出現,使藻相更穩定。穩定的藻相,才能使水體的淨化能力大於水體汙染能力,從而起到爽水穩水的作用。

二、池塘中溶氧飽和,可以提高對蝦的生長率。池塘中溶氧飽和,水體淨化能力強,水質穩定。蝦在穩定的水質環境中生活,食慾好,攝食量大,消化好,利用率高,生長就比較快。這也是為什麼有些池塘水質調的好,蝦就容易大的原因。

想要養蝦好?養水是關鍵!

由此說明,池塘溶解氧對水質調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護藻培植藻相是提高池塘溶解氧的基礎。那麼我們要怎麼提高水體的溶氧量了?

(一)、減少耗氧量

這個就要從有機質耗氧上面下手了。

1、定期少量多次換水

(1)、定期少量多次換水刺激一部分老化藻類分次分批的死亡,這樣就可以減少老化藻類在短時間內的同時出現而大量耗氧,為新生藻類的生長贏得了充足的池塘溶氧。

當池塘中的老化藻類過多的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死亡,這樣藻類的造氧功能基本上就不存在了,水體就失去了氧源。水質在無氧或溶氧不飽和的水體環境中汙染更快速,新生藻類處於這種生長環境之下難以生存,藻類的更新換代就無法正常進行。

(2)、定期少量多次的換水補充了水體中藻類生長的營養鹽,這樣就可以緩減老化藻類的提前老化,為新生藻類來撐控池塘水質環境贏得時間。老化藻類在短時間內過多的出現,在天氣變化大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老化藻類“倒藻”,從而汙染水質。

2、換藻

換藻要分次分批的換,通過少量多次的補活菌,來刺激一部分老化藻類死亡,老化藻類死亡後為新生藻種遺留下了一部分營養鹽,促進了新生藻類的生長,從而起到藻類更新換代的作用。同時新生藻類對池塘水質的汙染也起到一定的淨化效果。

(二)、提高水體的產氧能力和溶氧能力。

1、提高水體的產氧能力也就是護藻培植氧源,這個就不詳細分析了。

在這裡有些養殖戶就會有疑問,“增加產氧能力不就是多打打增氧機就行了,氧機不就是增氧的嗎?”其實增氧機的作用,很多養殖戶理解都有誤,甚至有些養殖戶會認為只要開增氧機蝦就不會缺氧。“

增氧機的真正作用是通過機械旋轉運動來推動水體循環,加大表層水與底層水的物質交換,上層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產的溶氧通過水流循環載入塘底,積存於塘底來提升塘底的溶氧量(如圖E3)。

然後在塘底溶氧充足的情況下,將底層的有機質進行微生物的有氧分解合成轉化為藻類的營養鹽類,在由水流循環至表層供藻類吸收,促進了有益藻類的生長。

另外還可以將底層的有害物質或有害氣體通過水流循環交換至水體表層進行釋放或揮發。”其實,增氧機就是通過減少耗氧物質的存在或促進水體溶氧飽和,而間接的起到增氧的作用。

想要養蝦好?養水是關鍵!

簡單的講,增氧機把表面水體過剩的溶解氧積存於水體底層和充分溶解於整個水體中,同時進行水體的物質交換來促進了藻類的生長和塘底耗氧物質的轉化。

在陰雨連綿的天氣,增氧機增氧的作用效果就不明顯了。池塘水體75%的溶解氧都來自藻類光合作用,培植藻類才能真正起到增氧的作用。所以不要過多的去依賴增氧機來增氧,培植藻類才是關鍵。

2、提高水體的溶氧能力,這個要從兩方面講述

(1)降解表面張力,通過向池塘潑灑一些藥物來清除水體表面的一層張力,來增加池塘溶氧量

(2)打破水體的溫躍層,池塘中存在溫躍層會限制池塘溶氧的飽和量,通過打氧機來攪動池塘可以打破溫躍層,增加池塘水體溶氧量。

二、育菌爽水

“爽水先護藻,培藻是基礎,補菌是關鍵!”養殖水體中,要想培育出優良的水質,菌相、藻相需要相互制約、相互調衡來維持生態平衡。

(一)、細菌的生態作用及菌相與藻相關係

1、細菌作為有機質的分解者 分解有機質為生產者-藻類提供氮、磷等無機養分。而,異養菌細即是有機質的分解者又是其消費者,它為生產者提供氮、磷等養分.同時細菌本身又吸收利用這些養分,在營養鹽貧乏的水體中,細菌和藻類產生養分間的競爭關係。細菌是浮游動物的重要食物,但在溶解和利用POM(顆粒性有機質)有機質時,細菌和浮游動物又產生了食性的競爭。(如圖E4,根據水產教材〖淡水生態學〗分析得出)

想要養蝦好?養水是關鍵!

2、細菌作為有機質的消費者 異養細菌附著在POM有機團上,直接吸收其中一部分有機質(糖類、氨基酸等),對另一些不能直接吸收的有機質(蛋白質等),則通過分泌胞外酶加以水解成DOM(溶解性有機質)並吸收利用。水解的產物僅部分被細菌吸收,另一部分釋放到水中。

3、細菌在礦質養分中的動態作用 細菌在生命活動中分解和釋放礦養分供生產者利用,它本身又是水生生態系統中這些養分的顆料庫。細菌在生活時(胞外酶水解)和死後都釋放氮、磷等無機養分,供浮游生物和本身利用。在有光線的上層水中這些養分剛被釋放出來就能快速被藻類利用。(這也是為什麼在肥水液中添加細菌,藻類生長快的原因。)

在貧乏營養水體中,當無機養分濃度很低時,細菌由於吸收能力較藻類較強,會抑制浮游植物的生長。

4、細菌作為水生動物的食物 細菌在淡水動物營養上起著種要的作用。不僅原生動物、輪蟲、甲殼動物等可以攝食,連我們養殖的對象,蝦也可以攝食。

所以細菌在在維持生態平衡上佔有至關重要的位置,在有藻相,缺乏菌相的水體,水質易不穩定,藻相變換快,水質汙染嚴重;在藻相過旺,菌相缺乏的水體,死藻沉積多,水質易混濁。

一個池塘的水質清不清爽,要根據水體的混濁度來進行判斷!混濁的水體都缺乏一定量的菌群,在這裡我們強調的是缺乏“一定量”的菌,菌雖然可以調節出清爽的水質,但是菌的含量需要一定範圍的控制,才能真正起到調節優良水質的效果。所以合理、合量的使用菌才能對水質調節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如何合理使用活菌;很多養殖戶,對細菌用處知曉都不多,在他們認為細菌就是用來肥水的,甚至一些比較離譜的養殖戶做好新塘,只下點活菌就叫肥塘。

活菌是靠分解大分子的有機質,讓藻種能攝食到小分子有機團,供其藻類繁殖形成藻群。在新塘這種環境中沒有有機質,想通過下活菌來培育藻類,效果是不大的。使用活菌不能只侷限於狹義面,其實活菌用途面很廣泛,關鍵是要看你如何調節使用量。

(二)、放苗初期適量下細菌

1、細菌多,藻類生長過於旺盛,水環境不穩定。清塘放苗後,塘底存在大量有機質,在菌群分解塘底有機質的作用下,水體裡的藻類因能攝食到大量小分子有機質瘋長,造成藻類在短時間內生長過於旺盛,然後一部藻類死亡沉積池塘中 ,使水體變的混濁,從而破壞了水環境的穩定。

2、細菌缺乏,水清難肥藻,池塘水環境難以達到穩定狀態。很多養殖戶,在肥塘的時候都不補菌,這樣在放苗前期不僅肥不起藻而且還汙染了塘底。有些養殖戶認為塘底有活菌,沒必要再補菌,但是在清塘消毒的時候因為殺菌藥下的比較重,所以很多活菌無法存活。肥塘的時候在沒有活菌的作用下,肥塘使用的大分子有機肥,都沉積到塘底沒有被藻類吸收,從而肥不起藻類還汙染了塘底。在放苗前期這種缺乏菌群的水體,藻類生長慢,水環境很難穩定。

3、細菌適量,水質清爽,水環境穩定。控制一定量的活菌,可以有效的調節水質。適量的活菌不僅可以肥塘,而且還可以調節水質的清爽度!所以在養殖中使用活菌不要只侷限於“活菌就是肥水的”。可以這麼講,活菌就是調節水質的一個緩衝因子。水濃下適量的活菌,水清爽;水清瘦下適量的活菌,補肥助藻相。

在這裡還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很多養殖戶認為下活菌,會使蝦缺氧,其實這也是根據下活菌的量來決定的。活菌下的好,不僅不會使蝦缺氧,而且還減少塘底的耗氧量,從而起到間接增氧的作用。這個在這裡就不做細分析了,下面會講述到。

(三)、中後期合理下菌

1、細菌多,①水清而濁→②濃而濁→③水清而濁。中後期的蝦,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好氧菌或厭氧菌,會造成水體的溶氧量急劇下降,藻類在溶氧不飽和的生長環境下,持續死亡,水變的比較清。藻類死亡,池塘水體失去了氧源(實驗表明,池塘水體中75%以上的溶氧來自優良藻類的光合作用,所以水體中要保持充足的溶氧,就必需要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在好氧菌和藻類造氧能力下降的雙重壓力下,池塘溶氧繼續下降,死亡的藻類不能快速的被好氧菌分解,呈大分子有機質形式存在於水體中,水變的“清而濁①”(如圖C1)。

想要養蝦好?養水是關鍵!

池塘中溶氧量處於不飽和狀態下,好氧菌無法起到分解死藻淨化水質的作用,這個時候厭氧菌就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大量分解有機質。靠攝食有機質存活的好氧菌,被厭氧菌壓制住,水環境出現在短暫的緩和期。在厭氧菌的作用下,塘底的死藻被分解掉一部份,減少了塘底的耗氧量。從而為藻類的生長提供了一定的溶氧量。藻類開始生長,水變濃。但是過多的死藻在厭氧菌的作用下也無法分解完,這樣一部分死藻儲存於塘底變成有機質,使水變的比較粉濁。所以在這個緩和時期的水質—“濃而濁②”。

但是在被厭氧菌淨化後的水環境,藻相得以恢復,好氧菌又佔據了一定的優勢,繼而又形成水“清而濁③”的水環境。厭氧菌、好氧菌依次主導水體中的菌相,水質也由“水清而濁--濃而濁--水清而濁”循環變換。 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塘的水體,為什麼總是變來變去的,這是典型的沒有控制菌相而引起的水環境不穩定。

2、細菌少,①水濃而濁→②水清而濁。中後期藻類生長旺盛,在沒有菌類競爭營養的情況下大量瘋長,一些處於優勢種群的新生藻類就會大量掠奪老化藻類的營養,然後老化藻類死亡,水變的“濃而濁①”(如圖E6)。

想要養蝦好?養水是關鍵!

水體菌相缺乏,藻類死亡不能被活菌分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從而導致大分子有機物轉化成供藻類生長的無機營養鹽的途徑被切斷,繼而呈大分子有機顆粒沉積到塘底,汙染塘底環境,造成水體65%的溶氧都被塘底的死藻消耗掉。水體溶氧不充足,優勢種群藻類呈衰弱狀生長,水體變的清而不濃,但是過多的死藻和有機質呈大分子顆粒存在水體中,從而在這種缺乏菌相的水環境中,水質變的“清而濁②”。

這也是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養殖戶,為什麼在40天左右的時候水質就變的比較濃濁或清濁。40天水質就變的濃濁或清濁,那麼在這種水質情況下,怎麼能繼續養到一個月或兩個月以上?所以要想使中後期的水質調的比較清爽,必需適量的控菌。

3、細菌適量,③水清而爽(如圖C2)。適量的活菌,不僅可以維持菌相和藻相的均衡,而且對塘底的大分子有機物中的殘餘營養分子和水體中的懸浮顆粒進行充分的分解利用,進而轉化為藻類生長所需的無機營養鹽N、P,來維持菌相和藻相的平衡,從而起到調節水質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