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養貓又養狗 「瘋狂的韭菜」遍地走

區塊鏈行業最近大火,

各大互聯網巨頭在佈局具體應用落地時,

也不乏開發平臺專屬的區塊鏈小遊戲。

從最早的CryptoKitty到現在的養雞、

萊茨狗、

甚至是網易星球、

哈希莊園、

鳳凰蛋;感情各互聯網大佬是準備把整個地球生物全養一遍的節奏。

區塊鏈養貓又養狗 “瘋狂的韭菜”遍地走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些“電子寵物”的玩法吧,

以CryptoKitty為例,

玩家可以在社區中買賣並繁殖不同的“電子貓”,

而這些這些貓與普通電子寵物最大的區別是,

電子貓的毛色、

紋路等特徵具有唯一性;它們被記錄在ETH公鏈上,

即使其開發團隊倒閉了,

這些貓也依然會存在,因而具有了一定的蒐藏價值。

另外,

該遊戲最大的特徵是可以“生產ETH”,

當你的貓繁衍出貓幼崽後,就可以拿到市場上去交易,交易價格會根據市場供需不同而有所變化。

據媒體報道,

CryptoKitty推出不到一週時間,人們就已經在養貓上面花費了近200萬美元,

並且交易量巨大,

一度導致系統崩潰。

就在去年年底,

Cryptokitty宣佈將與香港手遊開發商簽署合作協議進軍中國市場;但顯然,

開發者低估了中國隊的模仿能力,

今年2月,

網易星球宣佈正式上線;隨後,

5月,

京東推出了“區塊鏈養雞”小遊戲。

總的來看,

這些遊戲的玩法非常類似,

可以被概括為模擬挖礦型區塊鏈遊戲;但與CryptoKitty不同的是,

由於政策限制,

挖礦所產生的代幣只可以換區公司內部產品,

並不能直接兌換成法幣。

區塊鏈養貓又養狗 “瘋狂的韭菜”遍地走

這種區塊鏈+遊戲模式在國內雖然火爆,

但是有以下兩個問題亟待解決

政策風險

我們都知道國內是禁止法幣與虛擬貨幣交易的,

雖然遊戲利用了“區塊鏈”這一吸睛主題獲取了巨大流量;但用戶們更多是希望通過遊戲本身獲得的代幣來轉化成現實財富;試想真的有那麼多人願意通過養雞來獲得一張“京東優惠券”嗎?答案是否定的,

這樣勢必會導致用戶粘性降低,

從而導致留存量大幅縮減。

泡沫風險

“區塊鏈動物園”是一種產品,

終歸要投放到市場上去,

而市場則是有效的試金石;隨著虛擬貨幣和區塊鏈遊戲的傳播,

各大平臺的註冊人數迎來了井噴式增長,

一時間,

電子寵物們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以CryptoKitty為例,

剛出現時價格大約為0.009美元每隻,

隨後經過公司運營和炒作,

有些貓的身價達到了近百萬;但明眼人都能看出,

它背後的價值遠遠達不到這個價格。

經濟學規定,

價格是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的,

但當價格偏離價值太多時候,

就會出現資本泡沫,

泡沫膨脹到一定程度,

則會破裂,

導致市場陷入混亂。

區塊鏈養貓又養狗 “瘋狂的韭菜”遍地走

此前有算法工程師稱,

通過破解CryptoKitties的遺傳規律,

兩週內一共賺了12萬美元,

後來隨著入場人數的減少,

市場逐漸開始萎縮,

原本自己價值百萬的貓瞬間變得“不再值錢”,

他也就沒有再繼續賣貓了。

區塊鏈養貓又養狗 “瘋狂的韭菜”遍地走

從遊戲角度看,

無論是可玩性、

趣味性、

操作性還是故事性,

這些遊戲都不能算是合格的產品。

區塊鏈遊戲吸引的大多是資本家和“瘋狂的韭菜”,

這些投機客僅僅關心其內部的“代幣獎勵”機制是否能獲取更多流量和利益;而對遊戲的長遠發展本身並不關心。

區塊鏈養貓又養狗 “瘋狂的韭菜”遍地走

我們本身並不能完全否定這種新型的嘗試,

它帶來的“唯一性”和“數據採集”等技術落地值得參考,

只是投機意味太濃了;目前各大遊戲開發商也意識到了這點,

並盡力往技術本身靠攏,

未來我相信會有更多專注於遊戲本身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