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如果抹香鯨的族群裡也有吟遊詩人,它傳唱的史詩,必然以激昂鋪陳,卻又陡然轉向悲鳴。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來自遠古的血脈

作為一個龐大家族中碩果僅存的成員,抹香鯨的故事可以追溯到非常久遠之前。自2000萬年前與喙鯨分道揚鑣之後,抹香鯨總科在中新世達到全盛,大量體型和習性多樣的抹香鯨類遊弋在遠古大洋中,這其中既有與巨型鯊魚共同稱霸大洋的掠食型抹香鯨類,也有長滿細長牙齒的魚食型抹香鯨類。而儘管無法與這些兇悍的親戚相媲美,但深潛型抹香鯨類的代表——亦即今天的主角Physeter macrocephalus,依然無愧於“海洋中的強者”這一稱號。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自上新世晚期,抹香鯨類逐漸沒落,虎鯨逐漸崛起並取代掠食性抹香鯨成為最大的掠食性海洋生物。碩果僅存的3種抹香鯨類,侏儒抹香鯨和小抹香鯨體型較小,可以藏身於廣袤的大洋,抹香鯨上頜牙退化,身軀笨重,不似古老的親戚們那樣靈活迅捷,但正是憑藉著這副大塊頭,讓抹香鯨在大洋中幾無天敵。

長期的觀測記錄統計顯示,成年雄性抹香鯨的體長可達到16米以上,一些長壽的老鯨甚至可以長得更為龐大壯碩。在中國劉公島,曾發現過一頭體長19.6米的擱淺雄性,而在蘇聯的捕鯨記錄中,也有多筆體長大於20米的雄性個體記錄,最為驚人的數據則來自美國楠塔基特島,這裡不僅有一副長達5.5米的雄鯨頜骨標本(可推算出此鯨生前全長可能在21-23米之間),在傳說中甚至有一頭26米長的“鯨王”。

抹香鯨 v.s. 虎鯨

實際上,在多達十幾次的虎鯨與獨居雄性抹香鯨的對峙觀測中,雄性抹香鯨往往僅通過顯示力量就可以全身而退。儘管屢屢都是抹香鯨主動退出的對峙,不能滿足許多“鬥獸愛好者”的渴望,但“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這也的確從側面反應了抹香鯨強大的生存能力。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相比於成年雄鯨,雌性抹香鯨的體型稍小,在繁殖季節,它們往往會遭到虎鯨的侵擾,也有過成年雌鯨被虎鯨捕食的記錄。不過,在群居生活中,它們會組成一種“花冠陣型”,這是庇護幼崽和受傷同伴的有效手段。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但就是這樣一種充滿力量、本應高枕無虞的巨獸,卻在在歷經歲月滄桑後,驟然站到了生死存亡的懸崖邊。

一場“誤捕”引發的噩夢

捕鯨,可能是人類最早進行的狩獵活動之一。在韓國蔚山發現的巖雕上,就描繪了公元前6000年前人類捕鯨的場景,而隨著人類航海技術的發展,16世紀的大西洋上,也到處殘留著巴斯克人捕鯨的痕跡。在最初期,人們捕鯨多是為了食用等目的,所捕的鯨類,多以鬚鯨和小型齒鯨為主。儘管用來照明和製作肥皂的鯨脂油愈發重要,但在18世紀之前,除了印度尼西亞的拉馬勒拉獵手,幾乎沒有人會去捕獵抹香鯨。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當首批北美殖民者來到新英格蘭(美國大陸東北角地區的統稱)的時候,他們驚訝地發現當地的鯨類資源豐富到了會影響航行安全的程度,而當地居住的瓦帕濃印第安人早就開始捕鯨,且擁有豐富的經驗。通過向印第安人購買土地和學習技巧,包括楠塔基特、新貝德福德在內的一批捕鯨港口迅速崛起。

在當時的捕鯨者看來,遊動緩慢且脂肪層厚實的露脊鯨是最值得捕殺的對象。1712年,一支捕鯨隊在追尋露脊鯨的過程中,偶遇了一群抹香鯨,順手開展了捕鯨作業。這次計劃外的捕殺拉開了抹香鯨捕鯨業的序幕:獵手們發現,除了可以和露脊鯨一樣提煉鯨脂油,抹香鯨的腦部還有另一種液體——鯨腦油(spermaceti)。

光明之源,亦是不幸之源

和很多流線型的鯨不同,抹香鯨擁有一個大得出奇的腦袋,在這個腦袋裡,抹香鯨以兩種形態儲存著一千多升鯨腦油。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在抹香鯨的頭部,存在著許多被結締組織切割成塊狀的小腦油艙(junk),在已經滅絕的掠食型和魚食型抹香鯨身上,也有同樣的構造存在,結合抹香鯨喜歡衝撞的特點,學者們推測這是一種精緻的緩衝結構,這些小腦油倉就像層層疊加的海綿,起到撞擊中保護頭部的緩衝作用。最奇特的是,現存的抹香鯨除了擁有這些小腦油艙之外,還有一個龐大的腦油器(spermaceti organ)。而已經滅絕的掠食型抹香鯨類由於顱骨盆太小,幾乎不可能存在這樣的構造。

關於這部分腦油的作用有多種假說,一種觀點認為,現存的抹香鯨有深潛捕食的習性,而鯨腦油的熔點幾乎與抹香鯨體溫相同,如果抹香鯨可以通過吸入冷空氣的方式來控制鯨腦油的融化或凝固,那麼這個過程中改變的比重就可以輔助抹香鯨完成下潛和上浮。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當然,捕鯨者似乎沒有精力去體驗這些演化的精妙之美,在他們看來,抹香鯨腦油是一種燃燒起來異味更小的油脂(在之前,鯨脂油因刺鼻的異味,僅適合用於開放空間的街道照明),僅憑這點就配得上更好的價錢——1743年問世的鯨腦油蠟燭進一步催化了這一需求。而在極個別抹香鯨體內,還能發現珍貴的龍涎香,這無疑是一筆意外財富(當然,龍涎香的產量非常低,一份數據統計,從1836年到1880年,全美國收穫的龍涎香總量還不足1噸)。

隨著美國的快速崛起,這個新興經濟體對鯨腦油的需求還在持續暴漲,在短短几十年之內鯨腦油的產量提升了4倍,價格上漲了25%,新英格蘭也逐漸成為了全球抹香鯨捕鯨業的中心。到了19世紀上半葉的捕鯨“黃金時代”,全球900條捕鯨船中有735條來自美國。越來越多的船隊在大洋之上尋找抹香鯨特殊的朝前斜上方噴霧,而在新貝德福德的一棟棟民居里,鯨腦油蠟燭徹夜不熄……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不止是物理上的光明

值得一提的是,產業聚集在美國的抹香鯨捕鯨業,還意外地推動了黑人解放運動。

海上捕鯨艱辛危險,尤其是在1820年,埃塞克斯號捕鯨船被一頭抹香鯨撞沉,無助的水手只得抽籤決定生死,殺死同伴並以其屍體維生。這次的事故極大地震撼了水手群體,讓許多對捕鯨抱有浪漫主義幻想的水手們頓時失去了信心。由於僱不到足夠人手,船東不得不僱傭薪酬更低、更願從事苦力工作的黑奴,而許多從南方逃跑的黑奴也期待得到一段長達數年的海上生活,以逃避奴隸主的抓捕。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19世紀初,登船的黑人依然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他們往往被分配去做做勞累的提煉工作,卻只能拿到遠少於白人水手的薪酬,但封閉的海上生活給了黑人足夠的機會去證明自己也可以像白人一樣勤勞和智慧。而在同生共死的捕獵過程中,許多白人對黑人根深蒂固的歧視也逐漸改變。

到了1830~40年代,已經有黑人水手通過一步步晉升成為船長,更有許多黑人水手拿到了和白人水手一樣的、遠超岸上工作的薪酬。美國廢奴運動領袖弗雷德裡克·道格拉斯在實地考察一些捕鯨港口後震驚地發現——“他們有些人逃離枷鎖不過幾年,卻已經買上了精緻的房子,過上了比馬里蘭奴隸主還要富足的生活”。

正當美國廢奴運動如火如荼之際,抹香鯨的境遇似乎也迎來了一絲轉機。

石油,無法拯救抹香鯨

1859年,賓夕法尼亞州的泰塔斯維爾發現了石油。這種新的化石能源帶來了一次影響深遠至今的能源革命:經過提煉石油得到的煤油,無論是清潔程度、照明亮度都優於鯨腦油和鯨脂油,最關鍵的是,石油的產量遠高於鯨油。一條遠洋捕鯨船,2年可以帶回400桶鯨油,而一口油井,一天就可以採出3000桶原油!此後,捕鯨業迅速衰落,而抹香鯨的種群生存危機,似乎也隨之消逝了。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誰也沒有想到,石油,這種曾經“挽救”了抹香鯨的新能源,卻意外地將抹香鯨引向了另一場噩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全球經濟迅速復甦,建立在石油革命之上的工業機械和個人消費機械產品——譬如汽車——保有量日益龐大。對於這些機械來說,潤滑是防止和延緩零件磨損的重要手段。很不湊巧,鯨腦油就是這樣一種性能極佳的潤滑油,而經過氧化、磺化、硫化、氯化等處理後,它又可以成為具有良好潤溼性的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是汽車變速箱換擋油、液壓油和金屬加工油必不可少的。

而此時的捕鯨,早已不像一百年前那樣依賴木帆船作業了。大型的遠洋捕鯨輪裝備了捕鯨聲吶、遠距離捕鯨叉,其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加工廠和倉庫。埃塞克斯號那樣的抹香鯨撞沉捕鯨船的危險再也不會發生,一切都變得冷血而高效。回看當年的全球捕鯨量表,它就像一條兇猛的眼鏡蛇,高高地抬起了它的腦袋。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根據估算,在1946年到1980年,各國捕殺了近77萬頭抹香鯨,而在18世紀早期(也就是捕鯨業“黃金時代”開始的前夜),全球抹香鯨種群總量也只有110萬頭左右。由於鯨群逐漸枯竭,同時出現了霍霍巴油這樣的潤滑替代品,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呼籲下,對抹香鯨的大規模商業捕殺才最終於1988年停止。

坦誠地說,相比於露脊鯨,抹香鯨還是幸運的。它們的種群規模依然足夠大,距離恢復,需要的只有漫長的等待——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輕鬆地將這段歷史放下。

海里的吟遊詩人——抹香鯨

人類自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地向自然索取,以滿足自身的各項需求,這其實和這顆星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一樣。然而不同之處在於,人類似乎更加貪婪一些。我們的一些需求,放在歷史的高度上看來,其實微不足道,甚至荒謬可笑,然而對它們的索取卻宣判了一種種動植物的死刑。這是否是一種理想的與自然共存的方式?這樣的故事會不會重演?下一個倒黴鬼主角又會是誰呢?

抹香鯨的吟唱給不出答案,這一首新曲,只能我們自己來譜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