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遠有話就說:要求職業經理人終身忠誠不現實

近年來,隨著所謂造車新勢力的崛起,車界間的高管“爭奪戰”越發激烈。“挖角”、“跳槽”的新聞頻頻傳出。媒體對這種人事變動格外敏感,也格外關注,有些媒體甚至小題大做、借題發揮,似乎人員變動,特別是高級管理人員變動就是企業出了大問題。比如北汽集團最近有一批職業經理人相繼辭職,就被一些媒體大炒特炒,還發問“徐和誼怎麼了”?

我們知道,“職業經理人”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而出現的新生事物。最早全國都是國有企業的一統天下,包括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也是如此。一個人一旦被分配到某一單位,基本就是老死終身,除單位認為工作需要、組織調動外,你就老老實實在那兒待一輩子。那時社會上流行一句順口溜:“革命同志是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什麼“打起揹包就出發”,自己完全沒有選擇自由。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有幾名工程技術人員因私下在外面兼職或者擅自離職,不僅受到了行政和黨內處分、罰款,甚至被起訴判刑坐牢。

程遠有話就說:要求職業經理人終身忠誠不現實

“職業經理人”的出現,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使企業和個人雙向選擇的範圍更廣闊了,企業不必拘泥於只在本單位那“七八條槍””挑選,可以在全國甚至全球範圍選拔合適的人才;個人也可以選擇願意為之奮鬥的單位和崗位。和則留,不合則去,“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按照合同,在位一天,幹好一天工作,企業按照合同考核業績,無權要求職業經理人對企業終身忠誠。

這些年車界變換人最多的職位是銷售公司總經理,個人身份變換最多的也是銷售公司總經理。因為這個崗位考核指標是硬槓槓,業績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誰也玩不了貓膩,一眼就能看透。

一般說來,職業經理人確實有一定才學和本事,否則也不能在江湖上混。此外,除了掙錢,職業經理人也確實想幹一番事業,“雁過留名”麼。另一方面,他們對企業、對品牌不可能有,也不能要求他們有終身忠誠度。職業經理人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就是買賣關係,“拿多少錢幹多少事”,在職的時候,把企業、把品牌當作親爸爸、親兒子,一旦離職,就人走茶涼。他們和企業只能共享福,不能共患難,在企業困難的時候,職業經理人沒有責任和義務與企業同歸於盡。

對車企的人才流動,幾年前我曾以“海歸”為例,撰文《留不住的“海歸”》,評述了海歸頻頻跳槽的利弊。試想在一個企業待的時間太短,也就剛剛夠了解企業基本情況,如何談得上創新與貢獻?對一個國企老總任期四五年,我們尚覺得時間太短,難有長遠打算,對技術人員來講,太短的職業生涯就更難有所作為了。

縱觀自主品牌車企人員穩定程度,最好的非廣汽莫屬。廣汽設計院的造型設計總師張帆,在廣汽一干就是二十年,所以廣汽的車型開發很成功,這無論對廣汽還是對張帆個人,都是一筆寶貴財富。相反,一些車企招聘的設計人才,幹三兩年就跳槽,有些海歸回國不長時間已經跳過好幾家,不僅他們去過的企業沒有收益,也沒聽到這些海歸做出了什麼成就。

所以說,過度依賴職業經理人,企業發展是有風險的,企業要長久發展,最可靠的還是自己培養的“子弟兵”,這些人既能跟和企業同甘,也能和企業共苦,是企業真正的“自己人”,他們才是企業最可靠的中間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