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去旅行,我卻在家裡思考旅行的意義

別人都去旅行,我卻在家裡思考旅行的意義

這個冬天的北京很特別,一場雪沒下,到了春節,也幾乎聽不到任何的鞭炮聲。現在的年味本來就已不足,沒有了鞭炮聲,年夜飯的餐桌與平日裡又沒什麼區別,加上親戚越來越遠,走動也比較困難。原來我們心中的那個年,已經漸行漸遠。

1

看到新聞裡說,今年春節有五千多萬人出國旅遊,如果加上國內旅遊的,破億是沒有問題的。這個數據我信,甚至覺得有些保守。就拿北京舉例。都說過年期間的北京是一座空城,真是典型的拍腦袋言論,春節期間恰是北京旅行的高峰,各個景點都是人滿為患,怎麼就空城了。

出國旅遊更是成為過年的新常態,以前年輕人如此, 現在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了過年出行的隊伍。一個朋友感嘆,以前過年時是自己走,現在最大的變化是終於說服父母一起走。以前是國內遊,現在帶著父母出國遊。

一個同學在政府機關工作,一直到年三十才放假。他沒有選擇回老家過年,也沒有老實在家休息,而是帶著老婆孩子登上了南下的火車,一家人的年三十就是在火車上度過的。

這也算另一種新常態。

我是一個反高峰出行者,長假一般都選擇短途或是乾脆不出門,這個時間可以好好讀讀書,讓身體休息一下,還可以做下淡季出行的規劃。可你要問看著別人都在全世界的秀照片,會感到不安嗎?

不會,只要別打開朋友圈就行了。

我在這個假期選擇了休息,不出門,也沒回老家。讀書、看電影是假期的主要內容。這樣的選擇有些不符合節日的氣氛,可是看到新聞裡說上海迪士尼初二的入場人數破了歷史紀錄,一些進不了場的人在門外拿著票喊退票。這樣的節日氣氛,還是不體驗為好。

其實很多人對於節日出行,多是為了出行而出行。很多時候的旅行,本身就是一件目標性不強的事。只要沒去過,又好玩,哪都行;只要在路上,管他前面路在何方。

大部分人的旅行目的地,是不會再去第二遍的。難道很多地方去過一次就不值得再去了嗎?當然不是,因為沒去過的地方更多,哪能把時間浪費在同樣的地方兩次呢?

這就是旅行的真相,我們就像飢渴的海盜,想著把海洋上所有的島嶼掃蕩一遍,就算沒有任何收穫,也可以傲嬌地說,那個地方我去過,沒什麼意思,千萬別去。聽者的眼睛裡盪漾出羨慕的光,自然不能只意會表面意思,他們羨慕你可以這樣輕描淡寫,是因為你去過了。我沒去過,連輕描淡寫的資格都沒有。

這哪行,我也得去,就算真如對方所說,也有了向別人輕描淡寫的資格。這,也是一種收穫嘛。

阿城在他的散文中講過一個故事。清咸豐年間日本一些崇拜中國文化的學者組了一個旅行團來北京觀光休閒,以修景仰,這天吃過早飯,出門閒逛,不料滿街到處的屎尿,蒼蠅嗡嗡盤旋於頭頂,似乎聞出他們不是本地人,於是格外青睞。髒水更是出了門就潑,垃圾沿著牆邊越堆越高。

這些日本學者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有的回去後不再研究漢字,有的甚至還自殺了,真正做到了眼不見為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出門旅行,最重要的是,千萬別期待太高。

別人都去旅行,我卻在家裡思考旅行的意義

2

有時候旅行的樂趣又在於不走尋常路,那種體驗,比計劃好的更多了一些刺激與新奇。這樣的方式年輕人很喜歡,因為更自由、瀟灑,去美國自駕,去澳洲衝浪,去南極逗企鵝。

一個讀書群的朋友向我們分享了她20天南極旅行的照片,羨慕得我等多讀了幾本書的人不要不要的。她說她是窮遊的,先飛到美國,再飛到南美的阿根廷,最後從阿根廷的最南端登船,七天後才到的南極圈。土豪都是直升機飛到南極。

有人小心翼翼地問起這一趟的價格,“20多萬吧,還算便宜”,她如此雲淡風輕地回答。

聽完她的經歷,有人總結:有錢,有閒,又不走尋常路,這樣的旅行才是財富的試金石。

別人都去旅行,我卻在家裡思考旅行的意義

3.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是越來越多的人的普遍心理,這不僅意味著眼界的開闊,更是生活品質提高的一項參照,經常旅行,說明生活水平高,表示我是有生活追求的人,這是每個人心中的默認選項。而一個只知朝九晚五,圍著家常裡短的人,就像現在還在說房價會跌的人一樣,被認為是沒有眼光的人。

此外,工作壓力與社會環境的壓迫下,旅行也成了釋放壓力的一個快速排洩口。一年要不出門旅行幾次,這一年工作生活上繃緊的弦似乎就會斷了一樣,給心絃減壓,使旅行變成了一劑心理良藥,先別說此藥對於不同體質的人來說藥效如何,只要服下去,起碼心理的緊張到是暫緩了。

再回到工作的氛圍裡,那種“老子真TM不想幹了”的心理也會少了許多。畢竟,沒錢,哪也去不了的。

旅行就像一塊試金石,財富的多寡,心態的好壞,閱歷的豐淺。一場又一場的旅行,正在慢慢揭曉答案。

別人都去旅行,我卻在家裡思考旅行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