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警十佳|23年宣传路上奋笔疾行的警界“新闻人”李东亚

把短笔做长枪、把键盘做阵地,7天发布微博60多篇,春节长假一天也没休息……

今年43岁的李东亚,是郑州市公安局嵩山路分局一名宣传民警,虽然人长的普普通通,但其“名号”在郑州警界、新闻圈颇大。从警23年,辗转交警支队、公安分局供职,他撰写的近万篇新闻稿件,在省市中央级媒体刊发,人送外号“微笑使者”、“战地记者”、“拼命三郎”,2017年荣获郑州市公安局“十佳业务标兵”称号。

郑警十佳|23年宣传路上奋笔疾行的警界“新闻人”李东亚

在交警队他被誉为绿城交通的“微笑使者”

繁华区是他的试验田,“曝光台”让他声名远播 。非机动车和行人治理是全国交警最头痛的事,经过数月的用心酝酿和查看相关法律法规,他做了一个尝试。2007年4月12日开始,在郑州市大学路与中原路交叉口,大学生小王骑自行车闯红灯被拦下。现场交警并没有罚他20元,而是把他的名字写在路口的一块“交通违法曝光台”上。小王红着脸说:“这种教育方式让我终生难忘,以后决不会再闯红灯了。”曝光台一上岗便受到中央、省市媒体的关注,《法制日报》4月17日在头版刊登了该条新闻,4月19日又发表了2000余字的评论称赞郑州交警的做法。经过众多媒体关注,周边省市交警纷纷来到郑州交警三大队学习、调研郑州交警的曝光台模式,全国很多省份的曝光台随之走上城市街头。 紧接着他的“小创意”不断,印制防止外地司机迷路的“郑州市交通服务指南图”和对轻微交通违法“处罚”告知的《首次轻微交通违法行为温馨提示单》;围绕“别人闯红灯,你跟不跟?”这个问题设计调查问卷,走上街头寻找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的病根;大型广场宣传他总推陈出新创意无穷,答题送“平安伞”曾吸引了很多群众的眼球;结合小朋友的特点,组织学校绘画班的小朋友在交警的配合下把写生课搬上街头警示违法者;将交通课堂搬进交通事故车停车场,让肇事司机当“特聘老师”为驾驶员上课;组织民警对辖区酒店保安员培训规范的驻车手势,避免泊车时经常发生的小事故和纠纷;将交通法律法规设计在台历上,在春节送给老人学习交通安全……这些人性化执法的点点滴滴汇成了一种温情的“郑州模式”,他被誉为绿城交通的“微笑使者”。

郑警十佳|23年宣传路上奋笔疾行的警界“新闻人”李东亚

在公安基层分局他是公认的“战地记者”

参加工作至今,他先后在巡警支队、交巡警支队、交警支队从事一线执法、法制宣传工作,2009年3月调入嵩山路分局警务综合大队,亦是同样干宣传老本行。从业务上来说,采写稿件他是轻车熟路,但在当下新媒体为主导的形式下,他重新选准宣传工作定位,创新宣传形式的变革。于是,他把短笔做长枪、键盘做阵地,把宣传重心对准了基层一线的普通民警。每天,他都对单位和民警的工作动态进行收集整理,以敏锐的新闻视角洞察基层工作的亮点,民警身上的闪光点,以小见大,大力宣传警营这些真实感人的警察故事。

郑警十佳|23年宣传路上奋笔疾行的警界“新闻人”李东亚

在工作中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

郑警十佳|23年宣传路上奋笔疾行的警界“新闻人”李东亚

心声:做一名“”讲好警察故事 传播正能”的宣传人

从警23年,李东亚对工作认真、严谨,先后在省市及中央媒体,累计发表近万篇稿件,30余次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表彰,并在1997年度荣立宣传报道个人三等功一次。2003年,在河南省春季专项打击整治宣传战役中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2013年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多次被省公安厅、郑州市公安局评为宣传思想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10月再次荣立十九大安保战时三等功一次。10次在公务员年度考核时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作为郑州警界的一名老宣传,为何几十年如一日还有如此高的劲头,讲述警察故事呢?

“入职警察队伍23年,我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和群众打交道的时候,发现个别人戴着有色眼镜看警察,根本原因就是彼此信息沟通不畅,对警察的工作缺乏了解。”公安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也是和平时期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一支队伍,公安民警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用“白加黑”、“五加二”守卫着社会的安宁,基于这样的情形,他下定决心,只要工作一天,就要挖掘和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让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更加了解、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架起警民沟通的桥梁。

郑警十佳|23年宣传路上奋笔疾行的警界“新闻人”李东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