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如果把拍戏比喻成做菜,那么导演就相当于厨师,编剧就是写菜谱的人,演员就是下锅的主要食材,至于服化道等细节上的东西则是做菜时提升菜品的调味料。

《潜伏》《风筝》这些片子就像是花几十年用“文火”慢炖,地下工作者潜伏在敌方阵营数十年,这在战争年代并不鲜见,但对于观众来说,也不新鲜了;《和平饭店》还挺特别,把所有食材倒进锅里,盖上盖子,任凭演员在里头翻腾焖煮,爆发出不一样的味道。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面具》这道“菜”和这些谍战剧的做法又不太一样,它先打开锅盖,倒入食材,接下来就是开着大火,爆炒30天出锅,麻利迅速。

这部剧一共38集,时间跨度只有30天。从男主角李春秋接到保密局下发的任务开始,到实现李春秋特务身份向共产党的投诚,最终阻止“黑虎计划”的实施,在30天的时间限制里,剧情节奏发展迅速,同时细节呈现也极为丰富。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食材是决定菜品的最重要一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很庆幸《面具》持着优质的剧本,潜着心,找来了最好的演员。一群老戏骨来演绎面具人生,够味。

男一号的扮演者祖峰当年在《潜伏》中狡猾狠辣的国民党特务李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借次角色祖峰也成功拿下华鼎奖最佳男配角。14年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饰演“崔中石”获国剧盛典年度最佳男配角。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本剧里李春秋是出身于反派,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挣扎犹豫是最难把握的地方。而祖峰恰好是这个角色最合适的人选,多年反派形象让祖峰看起来亦正亦邪,对于人物复杂的内心他也能很好的把握,演绎李春秋对他来说如鱼得水。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侯勇去年在《人民的名义》里奉献了教科书一般的演技,此次出演深藏不露的国民党特务丁战国。单看剧中追捕国民党特务的积极样子,真让人以为他是一名爱岗敬业的好警察呢。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李春秋的妻子姚兰,贤惠善良,但与丈夫又有些隔阂,两人之间仿佛有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餐厅里抬眼一瞬间不屑的表情就是大师级表演,这也就梅婷这样的实力派能完成了吧。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除了这三位,还有丁勇岱、杜志国、句号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注定是一场演技派的饕餮盛宴呈现在观众眼前。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演员这份“食材”选好了,还得看编剧王小枪这本“菜谱”上写着怎样处理食材。这些年谍战剧让人腻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剧里的正反面人物,都千篇一律的成为了脸谱化的角色。

因为正义而正义,因为邪恶而邪恶,观众再难以理解角色复杂的内心。于是导致了这几年国产谍战剧一直在走下坡路,肤浅的人物、混乱的叙事、无法自圆其说的事件……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终于《面具》没有重蹈覆辙,它对于“食材”的处理相当精妙。整部剧里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符号,也不再是为了共产党或国民党无脑牺牲的炮灰,他们都有思想,有挣扎,最终在自己的行为与历史的洪流里走向不同结局。

国民党卧底——李春秋(祖峰),一次任务失败后静默十年。这十年,他成为了公安局的法医,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子,生活平凡而幸福。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面对突然的“唤醒”,他惊慌了;见识到特务杀人不眨眼的残暴,他迟疑了;对比共产党的为民办事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他迷茫了。最终在正义与亲情的引导下,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该做什么,于是他走向了共产党的一边。

保密局特务——孟令喜(史奕),十年前与李春秋一起执行任务的人。十年静默,他娶了比自己年轻许多的漂亮妻子,打猎谋生,日子清苦但幸福。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面对突然的“唤醒”,老孟是抗拒的。想到重新染血的双手和无辜的家人,在国民党的信仰与亲情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所有他不惜杀害“唤醒”他的上级,也要挣脱命运的牢笼。

李春秋和孟令喜,一个是绝对的男主角,一个是3集就领便当的配角,但他们对于角色的完成度都是完美的。相同的特务背景,不同的结局,编剧给出了合理的解释:任务失败的两个人分别成为法医与猎户,就反映出两人在知识层面的差距。李春秋的智慧能帮助他在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周旋,而孟令喜的莽撞,注定要用武力来“拯救”他的未来。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一旦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会丰满起来。此时的电视剧像观众传递的不仅仅是故事,还有思考。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即使对组织充满崇高的信仰,也难以割舍骨肉亲情。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好食材有了,菜谱也有了,厨师的选择就至关重要。《面具》导演楼健是国内谍战题材的翘楚,他最擅长用跌宕起伏的节奏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精彩的主旋律故事。“厨师”楼健搭配“菜谱”王小枪,一个常年专攻战争、谍战、年代类题材,一个精于刻画和描写人物心理,两人的碰撞让《面具》更出彩。

《面具》集齐了做菜最重要的三个元素,拍出好剧不成问题,但里精品还差一些佐料。同样没让人失望,服化道的精致用心帮助这部剧成为近年来优质谍战剧中最高级的存在。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面具》的故事发生在除夕前一个月,四个月的拍摄周期,剧组从初春拍到了盛夏。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冬天,过完年剧组就一路向北,辗转哈尔滨、沈阳、旅顺等地抢拍雪景,可还是挡不住“三伏天”的到来。

但无论再热,演员都得穿着厚实的大棉袄,十分煎熬。侯勇穿着公安局的军大衣,试着把棉袄内胆摘除,但摘除后棉袄的厚重质感就消失,没办法只能裹着大衣继续汗流浃背的拍摄。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为了真实还原解放前夕的生活,场景的选择与道具的准备,每处细节力求精益求精。第一集李春秋被唤醒的餐厅里,餐桌上的彩色灯饰品无声无息地还原了民国风味,服装、道具、色调,往往都是小处见真章。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材料齐全,厨师就位,剩下的就是观众享受美食的时间了。美食向来需要细细品尝,好剧也一样。

仔细留意,你会发现《面具》每一个镜头都不是无意义的。每一个事件的发生,经过抽丝剥茧仔细推敲,其实都是环环相扣有据可循的,编剧早已埋下伏笔。一环扣一环,有因有果,层层递进,没有一点多余,处处精彩。一幕转一幕,起承转合,跌宕起伏,没有一丝巧合,都是必然。有演技、有内容、有思考,《面具》这种经得起推敲的谍战剧恰是如今稀缺的好剧。

拿到好“食材”的《面具》,烹出了谍战剧里“最美味的大餐”

从地方台试播,到上星卫视的黄金档,是对国产好剧的一次肯定。从剧本到演员,他们都值得豆瓣网友给出的高分。从09年的《潜伏》以后,荧幕上已经很久没有看见过这么纯粹又精致的谍战剧,如今《面具》的出现,或许能成为又一部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