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手機扣費須明碼標價 剷除行業內部潛規則

針對社會反映的手機不明釦費等問題,工信部要求基礎電信企業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工信部表示,對媒體報道所涉灰色利益鏈條上的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工信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置。

工信部:手機扣費須明碼標價 剷除行業內部潛規則

規範手機扣費須明碼標價

一般來說,消費者使用手機的主要支出是通話費、普通上網費和短信費。用戶對計費規則和收費總額也基本明知,不會產生亂扣費的懷疑。很多消費者詬病的不明釦費,主要在於不慎點擊相關軟件,使用相關服務所產生的費用。如:點擊了一些APP,訂製了彩鈴等服務項目被扣除費用或者家中小孩使用手機玩遊戲被扣除相關費用。

用戶之所以對這些不明釦費極為不滿,主要是因為這些扣費項目既未徵得消費者同意,也未明示收費標準,讓人不明不白地花了冤枉錢,這種扣費方式侵犯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真情知悉權。

這些不明釦費亂象,並不是推送賬單所能解決的。要知道,推送賬單無非是讓消費者事後看個清楚明白,但無法遏制不良商家的亂扣費行為。而且,很多中老年用戶未必會關注賬單,或者看明白賬單。只要不是話費突然增加很多,那些“小偷小摸”式的不明釦費就很容易矇混過關。

因而,除要求運營商推送詳細明確的消費賬單外,還要找準不明釦費的根源。目前,很多手機扣費屬於直接扣取,運營商根本未告知消費者或徵得其同意,甚至不排除有人故意給消費者開通某項業務。這與很多電商平臺的扣費大有不同,後者的主要交易流程是,當消費者選購好相應商品或服務並提交訂單後,支付款項時需要輸入支付密碼,甚至還需要輸入所綁定手機收到的二次驗證碼。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決定是否購買該商品。

反觀依託於運營商的不明釦費,消費者點擊相關軟件後,甚至還沒來得及查看有關商品信息,就會被扣除話費。這與摸了或看了商品就得購買的強迫交易,“碰瓷經營”沒有本質區別。事實上,查看遊戲、點擊軟件並不代表消費者有真實購買意願,運營商憑什麼直接替消費者做主並一氣呵成地扣除話費。或者說,運營商憑什麼放任無良商家隨意扣除用戶話費。需要明確的是,運營商除依照電信條例或合同約定扣除話費外,無權隨意支配話費。

對於手機用戶遭遇不明釦費,顯然不能只是讓運營商推送賬單了事。監管部門理當積極作為,制訂更加科學、公平、合理的交易規則。除按規定扣除話費、短信費、流量費外,對於其他有償服務,應要求商家以顯著方式公示價格或者通過短信形式明確告知收費標準。同時,設置二次驗證程序,當用戶回覆驗證碼時方可訂購服務,完成扣費,避免用戶因操作不慎點擊收費項目被扣費,從而杜絕消費者糊里糊塗地被消費。

工信部:手機扣費須明碼標價 剷除行業內部潛規則

應不斷完善維權機制

這次工信部要求基礎電信企業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細化了電信企業對消費者應承擔的責任,對糾治困擾消費者的不明釦費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按照要求,基礎電信企業一方面要以短信方式按月推送賬單信息,這可以幫助消費者充分了解個人消費情況,並發現可能的不明釦費信息,為及時反饋不明釦費問題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還應主動向消費者推送賬單信息,“主動”倆字在一定程度上能紓解消費者的劣勢地位。這一要求若得到真正落實,消費者電信消費將更加公開透明,也將有助於不明釦費問題的解決。

然而,從目前情況看,解決不明釦費問題不能只寄希望於電信企業主動向消費者推送賬單信息,畢竟不明釦費問題與基礎電信企業有著斬不斷、理還亂的利益關係。尤其是,當前電信企業傳統業務盈利水平不斷降低,企業盈利更多來自於增值業務和服務,而絕大多數不明釦費都來自於電信增值業務。因此,如果這個利益鏈條仍然存在,那麼不明釦費問題就不會徹底消失。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雖然消費者在電信企業推送的賬單信息中發現了不明釦費問題,但如果沒有相應的保障措施和救助機制,最後消費者仍然會面臨維權的困境。更何況,電信企業多數增值服務都是外包,這也讓消費者維權之路更加困難。

當然,按月推送賬單信息邁出了破解不明釦費問題的第一步,下一步電信主管部門還應針對不明釦費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進一步明確電信企業在不明釦費問題上應承擔的責任,拓寬消費者對不明釦費的維權渠道,打造電信消費的清朗環境。

工信部:手機扣費須明碼標價 剷除行業內部潛規則

剷除行業內部潛規則

根據相關報道,很多消費者被亂扣費,大多是來自運營商加盟營業廳的電話營銷——通過電話呼叫的形式,向消費者推薦某項服務,即便用戶不同意,一些服務依然被開通。加之,用戶被一些不法APP利用,消費權益被肆意侵害。

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戶主動推送通信賬單信息從技術層面說並不是難事,關鍵是電信運營企業要增強主動性;從消費者角度看,每月的通信賬單信息是實現透明消費的必要保障。不過,消費者最期待的一是能享受免費服務;二是賬單能夠通俗易懂。

當然,真正實現透明消費不能止於推送賬單信息。誠如上述所言,電話營銷不徹底絕跡,消費者被亂扣費的現象就不會消停。因此,電信企業要剷除行業內的潛規則。諸如,未經用戶同意開通或更改收費業務,以免費體驗的形式為用戶開通某項服務,期滿後未經用戶同意就開始收取使用費等“影子服務”。

同樣,對於一些惡意扣手機費的不法APP,一方面,相關部門應立足於依法打擊,增強消費者的警惕性;另一方面,電信企業也應履行好責任,對一些不法APP的扣費行為,要善意提醒給消費者。

儘管每月定期推送賬單信息,會給電信企業增添一定的業務量,但這未嘗不是保障消費者明白消費的必要手段,並且此項工作做好了也可以成為一個招攬顧客的方法,所以電信企業非但不能將其當作負擔,反而應積極主動履行。同樣,於消費者而言,有了賬單信息也不應放鬆警惕性,畢竟一些黑科技難免會升級變種侵害自身權益,對此不能大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