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一套編碼?讓神經可塑性告訴你

連續閱讀了與神經可塑性相關的兩本書後,可以說腦洞大開,原來很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東西,突然感覺茅塞頓開。特別讓我感覺新奇的是,我們是誰這個問題,竟然可以通過神經可塑性來給出一個另類的解釋。


我是誰?一套編碼?讓神經可塑性告訴你

我是誰?

神經專家研究發現,人類認為是本質的大部分東西,並不在單個的神經元裡,神經元彼此之間是頗為相似的。“我們是誰”的具體規格,大多與我們的編碼體驗相關。而這些體驗的編碼模式,往往能挺過大腦的結構性損壞,也就是說,我們的大腦某些部分甚至半個腦袋損壞,我依然是我,我的剩餘部分腦神經會繼續工作,甚至替代我們原有整個大腦的功能。當然這必須在神經可塑性醫生的正確指引及練習下才能產生。這點認知讓我進一步對人工智能替代人類的必然性產生信心,既然人作為其本質的部分都沒有辦法在一個具體的部件上找到,那麼,我們怎麼不能說人就是一套編碼呢?既然人可以是一套編碼,那人工智能替代人類就太正常不過了。編碼總是會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迭代,人類作為一個生物體,迭代的速度實在有點慢,需要累積幾代人才能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基因,如果人工智能,估計一天就可以迭代N多次,其發展速度可謂驚人。

當然,講這個,並不是想給大家帶來危機感,恰恰相反,我是希望藉此帶給大家新希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是編碼規則,那麼反而有些事情更好辦了,永生也就不無可能。過去,我們很多人將人體作為一個機械式的設備,我們的醫療也是這種態度,頭痛醫頭,腳疼一腳。因為對待部件就是這樣,哪裡壞了,那就醫哪裡,無可厚非。但中國的中醫一直都不是這種態度,中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整體論,他將人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來看待,某個地方病變了,可能問題並不出在這個地方,反而是因為其他地方的原因,所以才出現非常讓普通人覺得好笑的醫療方法。我就有個朋友遇到過類似問題,明明左手出了問題,醫生給他開了一劑藥貼在右手,後來就將左手醫好了。這樣看似可笑的案例在中醫中還不算少見。主要原因就是,真正的中醫是將人作為一個整體看待,某個部位出現問題,可能是整體的平衡出錯,所以要調整那個根源。

而神經可塑性恰恰也有類似的情況,在早期的科學研究中,我們對我們的腦部進行了掃描,對腦部的不同區域處理不同問題有了一些瞭解,但由於機械性思維作怪,我們往往又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也就是錯誤地認為只有這個區域能幹這個事情。比如,研發發現,我們的語言是左腦某個部分的神經元在處理的,但我們這部分的神經元出了問題,比如受傷,我們的語言能力將會受到影響。案例發現,一些車禍的人碰傷了這個部分,他們確實出現了語言問題,不再能說話,讀寫文字能力出現困難甚至完全消失。在以前對腦神經認識的基礎上,我們會認為,既然負責語言的腦神經損壞了,那我們這方面的能力就永遠消失了,導致這些人再也沒辦法運用語言,只能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溝通。而神經可塑性研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雖然我們的語言是由某個區域負責,但並不表示永遠無法改變的。研究發現,我們的神經其實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當某個區域的神經壞死,只要我們懂得適當的方法,我們完全可以通過練習,讓其他部位的神經重新接管這部分功能,也就是說,雖然控制語言區域的神經遭到了破壞,但只要我們通過合理的練習,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其他部位的神經重新建立起語言功能。這方面研究的科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永久的失去了這種能力,是因為習得性廢用。什麼意思呢?還是用剛才的語言能力受損舉例,比如我們因為撞車導致腦部的語言區受損,這使得我們失去了語言能力,由於失去了語言能力,我們就不再使用語言,而改用其他的溝通方式,比如打手勢,久而久之,我們這個語言能力就真的沒有了。而根據神經可塑性原理,其實只要我們重新練習,或者說通過專業的方法重新學習,我們完全可以培養其他健康的神經來接管這個語言功能,而不至於讓該功能完全消失。

聽起來,神經可塑性確實讓人興奮,或者說,如果我們真的理解了我們的大腦有點像一套程序,那麼只要我們對這個進行重新編碼,是否就能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呢?

我是誰?一套編碼?讓神經可塑性告訴你

中風的大腦

在神經可塑性研究中,確實發現了很多類似的案例。其中關於中風的案例特別多。大家可能都清楚,中風往往是因為我們腦袋的某個部位出血,導致一部分神經受影響而壞死,這時候,這些神經所管轄的部位就會出現問題,比如造成癱瘓、失語等。過去的醫療由於沒有認識到神經可塑性的存在,將人體作為一部機器來看待,自然認為沒有辦法解決。而神經可塑性研究卻實實在在通過各種的療法解決了不少這類病例。

比如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女患者由於前庭半規管平衡系統損壞,已經失去至少95%的功能,導致這個女人無法保持平衡,無法行走,甚至連站立都需要扶著牆壁。醫生為該病人設計了一頂專門的帽子,患者戴上帽子並把嵌有微電極的薄塑料帶放到舌頭上。這條塑料帶叫作“舌頭顯示器”,它是平的,跟一片口香糖差不多厚度。這個傳感器,可以偵察到二度空間的移動,當患者往前傾時,她的舌頭前面感覺到像香檳酒泡泡炸開那種微微的電擊,告訴她現在是往前傾,並且能在計算機屏幕上看到她自己頭的位置,當頭往後面仰時,舌頭後面感到香檳酒流過的感覺。同樣這種香檳酒流過的感覺在頭往左和往右傾時,都會感覺到。通過這樣的方式,患者很快學會了用舌頭來感覺自己在空間的位置,並很快就忘記這個感覺的信息是來自舌頭,而能在空間中移動自如。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患者慢慢可以通過這個學會平衡,可以慢慢行走,並且能在脫掉帽子後繼續保持這種感覺,經過了一年多的時間,該患者完全恢復,已經不需要再帶帽子,甚至還可以跳舞。其實醫生是利用神經可塑性,通過一些方法,利用患者健康的神經慢慢取代了她損壞的神經,最終解決了這個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

當然,神經可塑性除了具體解決這些疾病,其實對於我們愛學習的人,也是非常有幫助,記得在刻意練習的相關文章中,我經常提及刻意練習為什麼會產生效果,當時大概知道方法,但並沒有搞清楚其核心原理,而通過對神經可塑性的深入瞭解,才明白了刻意練習產生效果的原因。(對刻意練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我的相關文章)。

我是誰?一套編碼?讓神經可塑性告訴你

圖片來自互聯網

在學習提升的課程中,我也經常給大家舉過一個案例,就是想象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關於這方面,曾經有過相關研究,研究人員將籃球運動員隨機分成兩組進行對比訓練,一組只是練習,另一組一半時間練習,一半時間只是想象,最終對比兩組的結果,發現想象的那一組也達到了同樣的練習效果。從神經可塑性的研究發現,其實腦袋有時沒法區分事情是真實發生的還是想象的,當我們想象的過程中,測試發現,我們的肌肉也有變化,主要是我們的神經系統產生了變化,因為我們學習任何一樣東西,最終都是要在我們的神經系統中形成某種神經連接,我們真實訓練時候反覆練習,其實就是在強化這種連接,讓相關的神經鏈路固化。而研究發現,想象的過程中也可以產生同樣的效果。

綜上所述,神經可塑性對我們真是一樣饋贈,他讓我們更象一套編碼規則而非一部機器,讓我們有了更大的容錯性。理解了我們自己的神經可塑性,可以幫助我們在因神經導致的各種病痛中獲益,還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增強學習能力、提升學習效果。有這麼多好處,你還不去了解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