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隔壁老楊是個不安分的人,不安分的證據之一:1990年代初,廣州人極少到深圳搵食,老楊卻來了,不是來做生意,是來打工。好在老楊有大學外語系學歷,很快就在老外的鑽井平臺上謀到一份翻譯,年輕的翻譯官工薪很高,在那個年代高的讓人垂涎三尺。可老楊還是不安分,認識蛇口一幫照相佬以後,立馬辭掉鬼佬公司的高薪職位,用那幾年嚼舌頭攢下來的錢,盤下了上海人大顧的圖片部,拍起了商業照片,白天拍美女,晚上做飛機——他確實不安分,想要飛。沒有翅膀,就飛遙控飛機。

1990年代,深圳已經有了一大幫想飛的人,也叫航模發燒友。平日裡埋頭掙錢,一有空就做飛機玩飛機。早先,高樓不多,做的飛機也不大,要找個放飛的場地還比較容易,後來,高樓越來越多,要找塊平整的空地,就得去關外了,很麻煩。

1996年左右,小夥伴們驚喜的發現,曲折的深圳灣岸線被填海工程拉直了,濱海大道雛形凸現,筆直的、長長的、平整的、夯實的地基,周邊沒有高樓,沒有樹,沒有閒人,沒有車流——哇塞,天上掉下了一個飛機場!

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1996,已經成型的深圳濱海大道路基。

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一有空,遙控飛機發燒友們就聚集在這個超級理想的機場上,各顯神通,爭奇鬥豔還笑逐顏開。這是1997年拍的照片,前排左5白體恤帥哥就是老楊,楊偉民。

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想要飛的不光是成年人,還有少年。

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1999年,濱海大道建成通車。

小夥伴們的機場沒有了。但是想要飛的夢想並沒有熄滅。

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我極少在攝影棚裡拍照片,這是僅有的一張,1999年在老楊的棚子裡,悼念機場的逝去,勸他安心拍照,掙錢。

2000年以後,我和隔壁老楊(其實他比我小一輪)不再做鄰居,他搬到關外去了。聽說他把自己新屋的客廳用來做了飛機制造車間,正在製作一架正經八百的飛機。

想要飛,一不小心就飛了起來

2006年,大名鼎鼎的無人機公司大疆在深圳橫空出世,創立者就是臺港澳幾位懷揣夢想的年輕人。

後來還有一個小新聞:2010年7月30日18時07分,老楊駕駛自己手工製作的、耗資11萬元的m ini-M ax木質飛機在深圳坑梓一條廢棄的公路上成功首飛。(各大媒體均有報道,這張照片選自網絡)

“ 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珠三角有很多機場。最大的機場在飛行者心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