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传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淮安写的?

新能车悦


谢谢邀请!首先讲明文中的"淮安"指的是现在的淮安区,就是过去淮安县。由于区域调整把原来的地级市淮阴市改名为现在的淮安市,原来的淮安县改为楚州区,因为老淮安县人一直执着地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申诉,又把楚州区改成现在的淮安区,为老淮安正了名。淮安人真是有孙大圣的爱"折腾"的精神!

首先说说老乡吴承恩,其生于约(1504一1582)年,活了八十多岁。为什么约呢?因为文献资料无明确记载其出生时间。就是其墓发现的过程也颇有周折。

1974年冬天淮安县东南马涵洞中学买了一口棺材给学生打课桌,木匠吴顺来发现棺材的材质与众不同,并发现"荆,吴,射"字等,上报后考古人员并进行鉴定确认为"荆府纪善,射阳吴公",木材为金丝楠木,且棺材挖掘于淮安东南二堡村吴菊翁(吴承恩父亲)墓的右侧下首。因为吴承恩在北京荆王府做过纪善,所以确认是吴公无疑。由于墓已破坏,考古工作者在对墓地进行抢救性挖掘,并发现了吴承恩和两个老婆叶氏牛氏的头颅骨,后经中囯刑警学院首席教授赵成文进行头像复原,并放射测试研究出其年龄。于是有了今天的吴承恩肖像资料。

施耐庵(1296一1370)祖藉苏州,生于盐城兴化白驹镇,卒于淮安。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在浙江钱塘任职,因不适应官场文化两年后回苏州,60岁时张士占苏州,因与张士诚部下卞元相友善,卞引见施做过張士诚幕僚。张起义失败后施逃到江阴祝塘教过书,在71左右回到家乡兴化,为了逃避朱元璋的秋后算账,隐居淮安区土地祠口大香渠巷六号,将張士诚农民起义通章回体巜水浒》表现出来,借书言志寄托自己英雄主义情怀。由于施老家兴化和淮安湖荡水网纵多,"水"成为其创作灵感,故英雄好汉聚义地为水泊梁山,小说中与水相关的章节颇多。悲情的结局是宋江葬于楚州(淮安)城南的蓼儿洼,吴用,花荣都追随"黑宋江"吊死在"水塘"边上,令唏嘘!

在此期间曾经的同事,同为张士诚旧部的罗贯中(1330-1400),小施耐庵34岁,也因为同样遭遇乔装逃到淮安找到施耐庵,在拜读了施耐痷写的巜水浒》时惊赞不已!罗贯中照顾年事已高的施耐庵,并帮助其抄写整理《水浒》文稿。罗贯中也成为了巜水浒》第一读者,同时拜施为老师学写章回体小说,在施的指导下完成巜三国演义》的初稿,1370年施耐痷病逝,享年75岁。罗贯中及其施家后人将其葬在楚州城南蓼儿洼,罗贯中了结老师的情怀,终于和他作品中宋江,吴用,花荣作了伴!

这就是三大名著与古城淮安的历史渊源!

楚训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