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IPO應階段性擱置

原本應於昨日(7月10日)上會的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瑞豐銀行”)在上會前夕被取消審核,原因是“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這實際上已是近期第2家被叫停審核的農商行了,此前於7月2日,青島農商行也在上會前夕以同樣的理由取消審核。

在8天時間內有兩家農商行接連被取消審核,這對於正在積極排隊上市的農商行乃至整個銀行股來說,這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過,從A股市場、從監管的角度來說,這都是一件好事。雖然證監會並未具體披露“需要進一步核查”的“相關事項”到底是什麼,但從當前的市場來看,銀行股的IPO確實有必要放緩腳步——這不只是取消兩隻農商行的上會審核問題,而是所有銀行股的IPO都應暫緩,就像最近幾年房地產企業的IPO一樣,進入擱置狀態。

之所以應該放緩銀行股IPO甚至階段性擱置銀行股IPO,這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銀行股的IPO並不符合優化資源配置的原則。股市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優化資源配置,實際上在A股市場開設之初,上市企業基本上以行業的龍頭企業為主,而一些非龍頭企業,不在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通常都是難以上市的。但隨著股市的發展,股市更強調的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而把優化資源配置功能拋到了一邊,以至一些行業中的非龍頭企業,甚至是平庸的公司也都擠到IPO的行列中來了,甚至躋身為了一家家的上市公司。

比如,就銀行股來說,不僅五大行上市了,不僅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這些銀行業中的代表性銀行也上市了,甚至一些在行業中表現平平的一些城商行、農商行等也都擠到IPO的行業中來了,甚至有的已經成為了股市裡的上市公司。可以說,在整個銀行股中,目前已經是良莠不齊了。只要是銀行企業,就都想到股市來分一杯羹,根本就談不上優化資源配置。

銀行股IPO應階段性擱置

從這次兩家農商行在上會前夕被取消審核來看,這一方面是與發審委的加強審核有關,但另一方面不排除兩家銀行在經營中確實存在問題。從有關媒體的報道來看,兩家銀行都有大批量的不良資產、不良貸款處置情況。如果不進行處置的話,就會面臨著不良貸款比率過高的問題。但這種處置同樣也還是暴露了兩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偏高的問題。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兩家銀行確實算不上是銀行業中的佼佼者,而只是乏乏之輩。從優化資源配置的角度來說,將這些公司擋在IPO的大門之外,實在是發審委應盡的職責。

不僅如此,放緩銀行股IPO甚至階段性擱置銀行股IPO,這也是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需要。對於當下的股市來說,IPO最重要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這不只是突出股市融資功能的一種表現,而且也是目前A股市場的一項重要使命。特別是進入今年以來,股市尤其需要支持新經濟類公司的上市,支持獨角獸企業的新股發行與迴歸A股市場。而就銀行業來說,顯然不屬於實體經濟範疇,更不屬於新經濟範疇。因此,在目前中國經濟處於一個低谷運行的背景下,IPO的重點需要放在支持實體經濟上面。而不是讓銀行股上市來浪費股市有限的資源。

尤其需要予以重視的是,銀行業本來也應該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特別是城商行、農商行更應該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但從銀行貸款的實際發放來看,銀行貸款基本上通過各種途徑流向了房地產,變成了一種炒房,或在系統內運轉,並沒有真正流向實體經濟,更沒有流向中小微企業。因此,有限的股市資源更不應流向這樣的銀行業。

除此之外,放緩銀行股IPO甚至階段性擱置銀行股IPO,也是基於當前股市行情低迷的緣故。進入2018年,A股市場節節走低,上證指數從3587點一路下跌到2691點,大跌了近900點。在這種情況下,股市需要維穩,需要休養生息。就IPO來說,節奏也需要放緩。實際上,最近兩週,證監會每週核准的IPO批文數量已經降至1家。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股的發行必須停頓下來,一方面是為是實體經濟讓路,另一方面也是為股市維穩作貢獻,畢竟就銀行股的融資來說,其募資額度通常都會高於一般的中小企業。因此叫停銀行股IPO,有利於減輕IPO對市場的衝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