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资丢盔弃甲的时候,外资悄悄买了800亿

周三市场异动一圈,最终发现原来仅仅是海市蜃楼。

其实说A股有单边下跌的风险,我们是不信的,从估值的角度来说,对标2016年1月底上证2638点,虽然现在指数点位更高,但过去2年盈利累计增长20%左右,从PE/PB角度看,目前全部A股PE为17倍,而在2638点时为17.7倍,目前PB为1.74倍,而2638点时为1.83倍。估值的底部已经出现了。

而随着国务院会议释放的降准信号。实际上标志着下年半的货币政策可能要实质性的转向宽松。这对于市场来说,肯定是一个好消息。

而融资层面IPO在减缓、小米CDR被延期,美团又表示没有CDR意向,融资方面的抽血压力比此前市场预期要小很多。

资金方面,虽然我们自己的机构不太给力吧,但是境外资金却在大举买入,仅通过“陆股通”最近一个多月就净流入约800亿元。

多了不说,只讲一句特别无奈的话——外资从来不傻。

内资丢盔弃甲的时候,外资悄悄买了800亿

不过目前市场再次向下,肯定还是存在问题,我们认为主要问题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是我们昨天讲的汇率风险。今天盘中,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穿6.50整数关口,为1月以来首次,较昨日官方收盘价暴跌近300点。6.5的关口跌破,不是一个好现象。昨天有朋友问,中国是否在进行主动贬值,来刺激出口对抗贸易战?

我们认为至少到现阶段还没有到动用汇率武器的时候。这里面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民币贬值的最直接背景因素,目前是不受我国控制的,就是美国加息。美联储加息之后,市场一直在观望央行是否会再次动用利率手段来对抗。但是没有。为什么我们没敢跟,这个问题见仁见智。

我们的观点是担忧加息导致地产风险的溢出。同时,也担忧加息对下游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抬升。无论如何,加息没有跟进,眼下又有了降准的预期,于是人民币贬值的情绪开始加速兑现,而这种兑现的本质无他,就是热钱的持续外流。

内资丢盔弃甲的时候,外资悄悄买了800亿

另一方面,贸易战的深化,目前看是大概率事件,而这一事件最终必然导致两个结局——其一就是资本的加速外逃。其二几乎同理:贸易战与过去30年的全球化趋势背道而驰。中美公司往往都需要很多年才能建立起完整的全球供应链。随着大笔一挥,政治领导人可以瞬间让这些供应链变得更加昂贵。但是,国内供应商取代外国供应商的过程却不能在一夜之间发生。这样的过程必然需要时间,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不太可能完成。这一过程必然带动的是成本抬升,而与此同时,广泛加征关税同样将意味着价格大幅上涨,而价格上涨极有可能会迫使美联储更加积极地推动加息进程。

如此一来,留给我国的政策空间,其实非常的尴尬。因为,目前央行手里的外汇储备已经大幅减少。两年前我们曾经砸出巨额美元储备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即便是两个月前,香港汇市保卫战说完全没有中央银行的参与也是不太可能的。然而目前我们出售干预汇市的弹药开始捉襟见肘,无力像当初那样砸钱维稳了。

内资丢盔弃甲的时候,外资悄悄买了800亿

所以目前看,很可能央行将进入一个两男的抉择。保汇率还是保GDP。汇率意味着资本流向,保汇率,货币政策就仍然要继续收紧,但经济可能会扛不住。反之,保经济,先解决眼前的风险,释放宽松信号,那么汇率可能就要继续下行,6.5~6.7是一个大坎,继续连续贬值可能会造成全市场预期转向。这对于资本流向来说不是好事情。

所以我还是那句昨天讲的话——股市是脸面,汇市是命根子。这两个金融保卫战,都很艰巨。

汇市的问题之外,另一个困扰市场反弹的最重要因素,毫无疑问就是股权质押!

目前我们跟踪的数据显示,超过10家公司的股权质押存在平仓风险;而股权质押风险也是目前压制创业板反弹最大的因素,大家能够看到今天早盘一度反弹的主角明显回到了蓝筹领域上,传统的蓝筹周期得到关注,而昨天则是蓝筹消费。之所以如此,就是在于连续下跌之后,股权质押风险的暴露。

我们研究目前A股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存量规模7.14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12.21%,跌破平仓线市值近万亿,很多大股东离爆仓仅一步之遥。

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原本是作为2014年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被提出来的,然而现阶段对于市场来说,这个操作的存在显得异常尴尬!大家记不记得去年证监会曾经发布了备受瞩目的减持新规,多道圣旨几乎钉死了上市公司高管减持的途径。之所以如此,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就是告诉大股东——少做套现的把戏,只有把公司做好,才能赚钱。

然而股权质押的存在让减持新规有一点尴尬。毕竟,对于原始股东来说,虽然质押会极大地降低套现额度,但是原始股几乎没有成本。10块钱股价质押成5块,跌到1块钱还赚呢,赎回?干嘛赎回!

内资丢盔弃甲的时候,外资悄悄买了800亿

贾老板毫无疑问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持有乐视网10.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5.67%,其中10.1亿股被质押。到今年3月份,随着乐视网的复牌连续跌停,贾跃亭质押股份终于全部爆仓。然后,当然了,在美国还没有回来。

A股3526家上市公司中有97家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股票质押,占比仅为2.8%。而质押比例超过总股本50%的上市公司有129家。而这仅仅是总股本统计,如果像华谊一样看控股股东的高比例质押案例,则会有更多样本。5月份,上交所做过一次风险排查,在沪市,控股股东质押比例达80%以上的公司就有150家。而股权质押问题集中地中小创,则尚且没有统计。

说大股东难道完全不考虑公司运营?拜托了,实业难做难道不是一早就成为共识。这些人的心里很简单——就是赌国家不敢让我死,否则大家一起死。

于是A股仿佛成了一个怪圈,美股一年发150只IPO,创造了一批中产阶级,A股一年急吼吼的发300家IPO,创造了一批无产阶级。而这300家IPO上市之后,却又有相当部分首先想的是如何套现如何卷包烩。股灾之后国家花了几万亿,其实都在和这些毒瘤作斗争,限制了清仓减持有了恶性的高比例股权质押,明天股权质押被控制住之后,是否又会出现更多的“扇贝跑路”呢?(扇贝跑路这事儿,其实和套现没有本质区别,这里不展开了,大家可以自己思考思考)

救市救市,不救一起死,救了,反而便宜了这些充满了恶意的大股东。所以,能不能真正的解决了毒瘤,才是A股的明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