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是孝

清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注释】

1 用:利用,善用。

2 天之道:天的运行规律,如寒暑、风雨等。

3 分:区分,辨别。

4 地之利:土地的适宜条件,主要指能够适宜土地条件的农作物。

对于普通平民来说,赡养父母是不容易的。不努力劳作是不行的。前面我们说过,当时的中国主要是个农业区,农业是国计民生的根本。因此绝大多数平民都是农民。农业要想有好的收成,决定的因素很多,如光照、气候、水肥、土壤、种子、病虫害等。其中的气候、光照属于古人所说天的因素;土壤条件属于古人所说的地的因素。而这两方面是古人还没有能力改变的。所以只能顺应。孝经在此处特别强调顺应天的规律,辨别土壤条件,是顺应自然思想的体现,也是一种朴素的科学精神。换句话说,孝经不仅要求平民们努力劳作以供养父母,实现孝道。同时也告诉他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盲目蛮干。

现代社会的普通人,大多已不是农民。但对我们来说,同样要勤奋劳作。正所谓“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只有这样,才能让父母在年老时不受生活的窘困,不为衣食等基本生活担忧。

不仅如此,我们应该比古人更讲求科学。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其所属行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变动周期,还有宏观经济环境及国家政策等,这些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天道。而地域差异、交通状况、资源土地等,也同样是另一种形式的地利。在选择和从事某种职业时,同样要顺应这些天道,辨别这些地利。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学习了。

5 谨身:谨慎自身。

6 节用:节约用度。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收入都来之不易,可以说都是辛苦钱,有的甚至还是血汗钱。站在孝经的角度而言,我们辛苦获得的这些,是要养父母的,当然也还要养家。所以绝对不可随便花费和挥霍。否则不仅不能全孝道,养家小,而且还有可能陷入个人经济危机。因为我们不能保证我们始终不失业,或者不发生意外。到那时如果没有预先的储备,可怎么得了。古人说:“常于有时想无时,莫到无时念有时”意思是说要常常在拥有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时怎么办,不要等到什么都没有了,才去怀念自己当初拥有时的幸福。所以著名的《朱子家训》中才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是一碗粥、一顿饭,都要想着它来得不容易;半根丝、半根线,始终要记着物品和劳力的艰难。

7 患不及:担心做不到。

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是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