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是孝

清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註釋】

1 用:利用,善用。

2 天之道:天的運行規律,如寒暑、風雨等。

3 分:區分,辨別。

4 地之利:土地的適宜條件,主要指能夠適宜土地條件的農作物。

對於普通平民來說,贍養父母是不容易的。不努力勞作是不行的。前面我們說過,當時的中國主要是個農業區,農業是國計民生的根本。因此絕大多數平民都是農民。農業要想有好的收成,決定的因素很多,如光照、氣候、水肥、土壤、種子、病蟲害等。其中的氣候、光照屬於古人所說天的因素;土壤條件屬於古人所說的地的因素。而這兩方面是古人還沒有能力改變的。所以只能順應。孝經在此處特別強調順應天的規律,辨別土壤條件,是順應自然思想的體現,也是一種樸素的科學精神。換句話說,孝經不僅要求平民們努力勞作以供養父母,實現孝道。同時也告訴他們要順應自然規律,不能盲目蠻幹。

現代社會的普通人,大多已不是農民。但對我們來說,同樣要勤奮勞作。正所謂“幸福不會從天降,社會主義等不來”。只有這樣,才能讓父母在年老時不受生活的窘困,不為衣食等基本生活擔憂。

不僅如此,我們應該比古人更講求科學。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其所屬行業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變動週期,還有宏觀經濟環境及國家政策等,這些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天道。而地域差異、交通狀況、資源土地等,也同樣是另一種形式的地利。在選擇和從事某種職業時,同樣要順應這些天道,辨別這些地利。這就要求我們要多學習了。

5 謹身:謹慎自身。

6 節用:節約用度。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其收入都來之不易,可以說都是辛苦錢,有的甚至還是血汗錢。站在孝經的角度而言,我們辛苦獲得的這些,是要養父母的,當然也還要養家。所以絕對不可隨便花費和揮霍。否則不僅不能全孝道,養家小,而且還有可能陷入個人經濟危機。因為我們不能保證我們始終不失業,或者不發生意外。到那時如果沒有預先的儲備,可怎麼得了。古人說:“常於有時想無時,莫到無時念有時”意思是說要常常在擁有的時候想到自己沒有時怎麼辦,不要等到什麼都沒有了,才去懷念自己當初擁有時的幸福。所以著名的《朱子家訓》中才說:“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意思是一碗粥、一頓飯,都要想著它來得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始終要記著物品和勞力的艱難。

7 患不及:擔心做不到。

讓自己和家人衣食無憂是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