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有些不期而遇的小美好才會串起難忘的記憶吧。

對於阿里巴巴的7萬名小二而言,就像馬雲所描述的,“公益不僅僅是給予,更重要的是參與”,每一次的參與都是未知,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不期而遇。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7月10日,阿里巴巴CEO張勇,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蔡崇信攜一眾大咖出席湖畔大學脫貧課堂,來聊各自這半年的一些“私生活”。

旁聽者來自八荒四海,有一線脫貧工作者、觀察者和研究者,貧困縣縣領導、公益界人士、媒體觀察團成員,他們是公益的考官也是參與夥伴。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課上,那些脫貧走過的足跡,被人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螞蟻森林與生態脫貧的結合,淘寶的“淘鄉甜”項目,還有健康領域的頂樑柱項目。

阿里利用自己的經濟體的平臺,結合技術力量,與千千萬萬的用戶產生共鳴,讓脫貧成為一種行動力量,柔軟地融進我們的血液裡。

去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佈成立脫貧基金,五年投入100億,30多位合夥人集體到場,發佈了這個阿里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戰略。

會上,馬雲領取了自己的KPI,並許下願景:“脫貧將成為阿里新的戰略業務,每半年向社會公佈脫貧工作進展。”


許下農村戰略,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擔當。五年前,阿里宣佈啟動“千縣萬村計劃”,用科技賦能,為這塊農牧和商業尚未完美結合的土地插上互聯網的因子。

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的創始人,馬雲改變農村樣態的打法,主要依託自身在電商、金融、技術、平臺、產品等各方面的優勢,解決農村貧困的掣肘,實現鄉村振興及百姓脫貧。

於是,就有了阿里巴巴脫貧基金。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2017年12月1日,馬雲在啟動儀式上說,未來5年內將持續投入100億,從電商脫貧、女性脫貧、教育脫貧、健康脫貧、生態脫貧等五個維度進行戰略佈局。

這一基金的人員配置可謂高規格:馬雲任主席,蔡崇信、彭蕾、張勇、井賢棟4員大將擔任基金副主席,阿里巴巴集團黨委書記邵曉鋒則任基金秘書長。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在啟動儀式上,馬雲還放出“狠話”:除了4個副主席,阿里體系內的每個獨立公司都會負責一個脫貧項目,每個業務總裁都要背脫貧KPI。

而今半年過去,張勇、蔡崇信、邵曉鋒、孫利軍、陳亮重新聚首,身處國外的馬雲、彭蕾、井賢棟也通過視頻分享了自己這半年的私生活。

邵曉鋒特地為此次活動將自己的手術提早了一星期,極少在媒體上露面的蔡崇信也特地趕了過來,因為阿里人在脫貧攻堅這件事上是嚴苛,認真的。

的確,這個由阿里高層牽頭髮起的組織,一誕生就承載了重要的使命:在投入100億脫貧基金的基礎上,阿里巴巴希望通過技術的支持,最終帶來價值1000億乃至10000億的脫貧效應。

基於此,脫貧基金完全融入到了阿里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通過互聯網的理念、技術、助力彌合城鄉間的數字鴻溝,惠及農村地區貧困人群。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如同張勇昨天的分享,“脫貧不應獨立存在,它應融在整個阿里巴巴業務戰略當中,驅動阿里7萬人向前運轉。”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巴巴平臺網絡銷售額超過260 億元。淘寶“興農扶貧”頻道則實現覆蓋8個省141個縣,包含51個貧困縣,接入商品701 款。而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則向貧困縣100 餘萬用戶提供貸款超過380 億元。


脫貧基金成立之初,就確立了5個領域的認領人。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蔡崇信負責貧困大學生和遠程教育基礎設施;彭蕾重點推動女性創業脫貧;井賢棟則將環境治理和脫貧結合;張勇要讓貧困地區好的農產品賣出去;馬雲將一如既往地關注鄉村教育領域。

馬雲曾不止一次表示了阿里的使命要“授人以漁”,不僅幫助貧困人群致富脫貧,更要幫助他們具備內生髮展的能力,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

“扶貧、脫貧、致富是三個不同的階段,扶貧是授人以魚,脫貧是授人以漁,致富則是造魚塘,為脫貧創造條件。”

這背後有3個關鍵詞——造魚塘,育支點,聚生態。

脫貧所走的路,就圍繞這三個關鍵詞展開。

作為電商扶貧負責人,在脫貧基金成立一個月後,張勇在重慶發佈電商脫貧戰略,並計劃2018年樹立十個電商脫貧樣板縣。

而今,阿里巴巴在全國範圍內打造的10個電商脫貧樣板縣,包括了重慶奉節、雲南元陽、甘肅禮縣等,來自首批樣板縣的巴楚香瓜、元陽紅米、金寨獼猴桃等“優品”脫穎而出。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當天的脫貧分享會上,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委副書記李永波也來到了現場:“一個瓜改變了一個縣城,三畝瓜田全家脫貧。巴楚已經成了阿里電商脫貧的一個鼓舞人心的樣本。”

張勇相信,市場的機會就是脫貧的機會。基於這樣的理念,通過大數據手段,貧困地區的農產品有望實現天貓超市、盒馬鮮生、大潤發、銀泰等線上線下渠道同步聯動,形成優質農產品銷售矩陣。

蔡崇信也義無反顧地相信,他在三年多以前馬老師公益基金會的理事會上,就關注到小孩的教育問題,加上此前長期在海外生活,對中西方教育模式的差異有深刻的理解。於是,就主動認領了大學生教育脫貧的工作。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其實不是‘領KPI’,而是拿著我喜愛喜好的一個項目,我自己把這個事情包下來,自己去做這件事情。”

半年時間裡,蔡崇信成立了個人的基金會,專注專職教育,與河北承德市灤平縣共同開展地方職業教育合作,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尤其是農村的學生,他們要跑到老遠的路排隊遞簡歷,極有可能在篩選簡歷的過程中,就因為不是品牌大學被淘汰了。

直到釘釘“新校招”遠程在線視頻產品的推出,讓貧困地區的學生有機會直接與面試官有面對面的視頻交流,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蔡崇信看到了互聯網巨大的希望。

在功能內測階段,蔡崇信還自告奮勇錄了一段50秒鐘的求職視頻。

在視頻中,這位阿里集團執行副主席像個應屆大學畢業生一下,認真地介紹了自己的背景、專長和求職意向,他作為一位教育脫貧的守護者,想以互聯網思維和方式授予年輕人新電子商務的知識與技能,讓在鄉村的年輕人可以留下來,在本地就能找到就業機會。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彭蕾更喜歡脫貧工作帶給她的欣喜感,她在今年多次前往陝西寧陝縣,幫助當地籌建“養育未來”項目。

“今年,我在陝西見了好多農村的年輕媽媽,她們思維活躍,但沒有資源和機會做事情,一旦給到她們一些方法,給她們打開一扇窗,她們就自帶發光體,那樣讓我特別驚喜。”

去年,阿里巴巴女性合夥人發起的湖畔魔豆公益基金會聯合“農村教育行動計劃”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發起了“養育未來”項目。用集中建立養育中心的方式,把村裡0-3歲的孩子們聚集起來,引導農村的母親和女性撫育者發揮天性和特長,從“零歲開始”培養孩子的情感和心智。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用商業手法和公益心態做事”,這是彭蕾堅持的脫貧做法。

井賢棟這半年也很忙,還有了對生態脫貧的體悟。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今年6月,井賢棟和小夥伴來到平武關壩公益保護地。在那裡,387個村民一邊保護環境,一邊希望能把自己的蜂蜜、核桃等土生土長的好山貨賣出去,井賢棟心裡卻不由自主地想:如何讓這些可愛的人日子更好過?

在他看來,“生態脫貧”的“生態”首先代表著“綠水青山”,同時也意味著商業力量的全方位融入,阿里生態體系內的電商、培訓、新零售、科技資源都將全力為生態脫貧模式的探索提供支撐。


阿里員工內部通訊錄,除了姓名、花名、電話、郵箱、職務等基本信息,還有其他公司大都沒有的一條:公益時。

“每人每年3小時”的公益時,列入員工績效考,這也是阿里KPI唯一一項硬性指標,完不成,一票否決。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公益早已進入阿里巴巴的血液。

23年前,馬雲還在辦英語培訓班,一天騎著自行車在杭州的大街上,看到有幾個人挖井蓋,繞了四圈,站出來阻止。

更早之前,馬雲是杭師大的英語老師,教師與創業者的雙重身份,讓他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也使得他具備其他企業家所未有的人文關懷。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在數博會上他提到,“大公司的’大’不是利潤大、收入大、市場份額大,而是責任大、擔當大,人們希望你能擔當更多的責任,希望你能做更多的事情。”

之前兩個劫匪花幾千塊錢坐飛機到杭州搶劫,連搶幾家便利店,只搶到一千多元錢,被抓後,憤恨地問:你們杭州人不用現金嗎?

魔幻現實的背後:科技,成就這個時代最大的公益。

阿里“團圓打拐”,學名叫“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佈平臺”,比北美地區的兒童失蹤信息即時發佈平臺還先進。

截至2016年,“打拐”平臺共發佈信息648條,找回兒童611名,找回率高達94.2%。技術讓“天下無拐”走向現實。

同年12月,支付寶上線“器官捐贈志願登記”功能,不到20天,近10萬人登記,超過往年全國志願登記的總和。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馬雲曾說,一個隔壁家老奶奶和一個銀行行長,必須能享受到一樣的金融服務,這才是最大的平等、普惠,如今,支付寶一攬子解決了這個問題。

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啟動大會上,馬雲幾次說,現在讓他睡不著的是,技術如何讓人更強大,如何讓世間更溫暖。

因為真正的社會正能量立於心,發於行,喻於義。

阿里巴巴人的“私生活”

今天,阿里巴巴與千萬用戶產生互聯,脫貧絕不是一個人的事。半年來有超過1000名阿里人,在全國調研近100個貧困縣域,近1.5萬人次奔赴在路上。

或許,對很多人來說,“用100億的投入撬動1000億的脫貧效應”,背後一定有著巨大商業效益的動能。

但對阿里巴巴來說,這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戰略,張勇說,這個理想不限時間去實現,只要每一年都有實實在在的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