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汉字的历史很久远,记载中最早的文字是象形文字,仓颉造字的传说大家都很熟知。传说在黄帝时期,黄帝分派仓颉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在逐渐增加、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仓颉犯难了。

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但时间一长久,就不奏效了。这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简单,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增加了就添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这就是成语结绳记事的来历。

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可慢慢仓颉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结绳记事已经不能应付如此多的事务了,仓颉就很为难。有一天,仓颉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

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仓颉就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传说仓颉是一个长有八只眼睛的怪人,他用自己的八只眼睛观察八方,看见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后刻在龟壳、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就是象形文字。

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话说距离我们现在一百多年前,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有一个剃头的,姓李名成。大概是因为穷,又不讲卫生,害了一身疥疮。这疮很痒。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村头河边有一些龟甲,就捡了一片,

用手一碾,酥松的龟甲竟被碾得粉碎。这时他浑身奇痒无比,顺手将龟甲的粉末朝痒处涂沫。奇怪,涂上龟甲粉末的痒处不痒了,脓水也被龟甲粉末吸干了。李成高兴得跳起来,他像发现宝贝一样将河边的龟甲兽骨――拾起来带回去。不久,李成身上的疥疮治好了。李成想,骨粉既然能消炎止痒,肯定也能止血。他把自己的手划破;再敷上骨粉,果然,血止住了。李成研究后发现,这些龟甲兽骨,埋在地下已有几千年。

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甲骨的这些奇异现象很快就传遍全村。老年人说,这是神仙显灵;读书人说,这是龙骨。 从此以后,李成天天到河滩,到地头,把捡到的龙骨碾碎后卖给中药铺。村上的农民也把刨出的龙骨卖给中药铺。从此,龙骨就成了中药铺的一味中药。

1899年的秋天,北京。晚清国子监祭酒大臣王懿荣害了疟疾,医生诊治后开了一张药方;上面有一味中药就是龙骨。王懿荣派人到宣武门外菜市口一家老中药店达仁堂买药。药买回之后五懿荣亲自验看。他发现,龙骨上有人工的刻痕。王懿荣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敏锐地意识到,龙骨上的刻痕可能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他立即派人将达仁堂中药店里带有刻痕的龙骨全部收购回来。老板查了一下,共有十二片,王懿荣以二两银子一片的高价全部买走。

走近中国汉字的起源,关于甲骨文的趣事!

后来,他又通过古董商买了大量的这类龙骨,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得出结论:这是中国最古的文字-一-甲骨文字!此后,学者们找王懿荣切磋,又各自收集了很多甲骨文争相研究。王懿荣也就成了甲骨文之父,原来被当作中药服用治病的龙骨,从此也成为研究我国汉字的珍宝。“甲骨文”作为一门学问,就这样首先从中国开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