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爲何打不過關外的女真蠻族?只能說大清國號改得好

自古以來,北方遊牧民族始終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萬里長城就是為抵禦匈奴南下而修建的。歷史上少數民族曾兩次實現統一,第一次是元滅南宋,第二次是滿清入主中原,進行了長達300年的統治。

崇禎為何打不過關外的女真蠻族?只能說大清國號改得好

古語有云:胡虜無百年之運。歷史上盛極一時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都湮滅在歷史長河中,失去了民族傳承,但興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為何能入主中原、建立大一統王朝並維持長達三百年的統治呢?

崇禎為何打不過關外的女真蠻族?只能說大清國號改得好

這還得從皇太極改國號說起。滿清在入關前的國號是“金”,為了區分兩宋的時期的金朝,所以被稱為“後金”。1635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大清”,部落名“女真”改為“滿洲”。

崇禎為何打不過關外的女真蠻族?只能說大清國號改得好

皇太極改國號是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兩宋時期金朝鐵騎南下中原,“靖康之恥”是漢人千百年來永遠的恥辱。皇太極更改國號和族名則巧妙地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極大地緩解了漢人對女真族的仇視和排斥,為後來的入主中原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皇太極廢除女真族名也大有講究。一來可以緩解滿漢宿仇,二來滿洲在滿語中本是佛名,意為“清之帝王”。與此同時,皇太極為籠絡各族人心大造輿論,“唯有德者乃可稱天子”,有德為清,所以就用“清”作國號。

崇禎為何打不過關外的女真蠻族?只能說大清國號改得好

從玄學角度來看,明為火德,正好克金,於己不利,於是改名為大清和滿洲,以水克火,寓意大清會戰勝大明。

清朝之所以能入主中原並非偶然,從改國號中就能看出皇太極的野心。“胡虜無百年之運”的根本原因是少數民族拒絕漢化,摒棄農耕文明的先進性,才被歷史所拋棄。

崇禎為何打不過關外的女真蠻族?只能說大清國號改得好

清朝統治者意識到了這一點,歷代清帝非常重視歷史教訓,積極漢化,促進民族融合與和解,拉攏漢族士大夫,重用漢人降將。皇太極的輿論攻勢極有成效,洪承疇、吳三桂等明朝官員紛紛來投,毫無心理壓力地倒向國家的對立面,為滿清順利入主中原立下汗馬功勞。

如今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滿族也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也不能延續仇恨,正視歷史,以史為鑑,才能免蹈覆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