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孤軍」傳音:另闢蹊徑還是殊途同歸?

一個來自中國的“幽靈”,在非洲大地遊蕩。它,就是傳音手機。

近幾年來,國內公眾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知曉了這個中國手機及其在非洲的種種傳奇故事。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品牌,究竟如何在遙遠的黑色大地稱雄,卻又為何不為本國人所熟知?

如假包換的中國品牌

雖然登上非洲手機市場的霸主寶座,但這個品牌的中國身份無可置疑。

傳音控股成立於2006年,是一家以移動通信為主的高科技集團企業,旗下擁有手機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售後服務品牌Carlcare,手機配件品牌Oraimo,照明品牌iFLUX以及家電品牌Syinix。此外,傳音還擁有移動互聯公司、新聞門戶網站、應用下載市場以及註冊用戶超過1億的即時聊天工具等移動互聯產品和服務。

經過10年的發展,傳音手機出貨量現全球排名第七,並以超過40%的市場份額排名非洲第一。自成立以來,傳音共在全球銷售了超過2億臺雙卡手機。

根據IDC數據顯示,傳音在2018年第一季度,首次躋身全球前10大智能手機組裝廠。

“海外孤軍”傳音:另闢蹊徑還是殊途同歸?

另根據Counterpoint 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傳音手機旗下品牌iTel 在孟加拉銷量超越三星、華為,排名孟加拉第三。

“海外孤軍”傳音:另闢蹊徑還是殊途同歸?

另闢蹊徑:拓荒非洲

從創立開始,傳音便選擇了一條偏離主流卻又廣袤無垠的道路。

說到傳音,不得不提及它與曾經國產手機中的“戰鬥機”品牌波導的淵源。傳音的創始人、董事長竺兆江原是波導的銷售經理,他為開拓波導國際業務,曾走遍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樣的實地經歷為他日後給傳音的定位奠定了基礎。

傳音創始之初,依靠給一些印度和東南亞的手機品牌做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即貼牌,維持生存。2007年,傳音帶著旗下的TECNO和itel試水非洲。2008年,傳音開始明確非洲戰略,此後專心在非洲拓荒。彼時非洲手機市場競爭者寥寥無幾,且對當時的非洲消費者而言,逐漸被中國等市場淘汰的功能機,也是非常新潮實用且受歡迎的。所以,在國內手機廠商用智能機逐鹿中原時,傳音選擇用功能機撬開非洲市場,以相對較少的投入獲取更多的銷量和利潤。

十年時間,國內手機市場急速更迭,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功能機到智能機,從千元機到萬元機,國內消費者的火眼精金使很多品牌旋生旋滅。而此間傳音在非洲耕耘,2017年出貨量超過12億臺,無出其右。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

傳音在非洲的成功,誠如《孫子兵法》所言,“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因地制宜的選擇發展戰略,是傳音成功的關鍵。

為了接近非洲消費者,傳音選擇大範圍的廣告推廣。無論是在電線杆上貼的小廣告、用油漆在牆上刷的廣告以及電視廣告,都時刻顯現著傳音旗下TECNO、itel、Infinix等品牌的身影。迄今,傳音仍沿用著這一在當地宣傳最直接有效的廣告模式,讓旗下品牌深入每一個非洲消費者心中。

“海外孤軍”傳音:另闢蹊徑還是殊途同歸?

2014年巴西世界盃期間,在超級體育(SuperSport,南非及非洲較權威的體育轉播平臺)非洲頻道的轉播畫面中,白底藍字的Tecno標識出現在屏幕左下角。

針對深膚色的拍照難題,傳音著手開發出深膚色用戶的美肌模式。最終通過眼睛和牙齒定位,並在此基礎上加強曝光,解決了深膚色的自拍難題,深受非洲消費者的歡迎;為迎合非洲人對音樂的熱愛,傳音手機對鈴聲的設計也有針對性的加強。

“海外孤軍”傳音:另闢蹊徑還是殊途同歸?

非洲的手機運營商較多,且不同運營商間通話較貴,再加上不同運營商的信號覆蓋不同,很多非洲人都有多張手機卡。基於多卡考慮,傳音主推雙卡手機,甚至一度推出“四卡”手機,滿足非洲消費者需求。

傳音在消費者洞察、產品研發方面花了很多力氣,無孔不入地關注細節,所以在與三星等在非洲只做“國際標準”產品的競爭中,以巧取勝。

萬千路徑,殊途同歸

傳音力求通過海外市場打造品牌,並選擇了從非洲市場開疆拓土。從現階段的市場佔有率來看,是成果卓著的。但從品牌的角度來看,非洲市場的成功只是市場層面的成功。能否稱之為品牌,傳音還需要來到真正的競技場,一試高下。

品牌不僅僅只是一個經濟範疇。它承載著來源地(國)的形象信息,傳遞著母國的精神文化。產品功能之外,這是他國消費者將其作為品牌而非廉價品接受的重要理由。任何中國品牌想成為世界級品牌,無一例外,都要經歷兩次考驗:一是本國消費者的認可,二是海外高端市場的接納。前者是品牌特性的根基,後者則為品牌提供最高級別的背書。華米VO都發跡於國內,後發掘國外市場。在大浪淘沙的中國市場可以屹立不倒的品牌,走向國外相似市場自然駕輕就熟。

另一方面,倘使一個品牌選擇海外作為突破口,那麼海外目標市場的成熟度也決定了該品牌的高度。如果一個品牌能在歐美等成熟的市場立住腳跟,那麼人們自然可以對其迴歸中國市場持樂觀態度。

在這一點上,另一箇中國新興品牌大疆,提供了極佳的例證。

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DJI-Innovations,簡稱DJI)成立於2006年,是目前全球領先的無人飛行器控制系統及無人機解決方案的研發和生產商,客戶遍佈全球100多個國家。

大疆創新公佈2016年的銷售額突破百億人民幣,其中80%來自消費級市場;一年後,銷售額更是衝向200億。根據市場研究機構Frost & Sullivan的數據,大疆的無人機產品在全球商用無人機市場中,佔有近70%的市場份額。在2018年NPDGroup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大疆在美國市場佔據第一,以線下市場份額77.2%的絕對優勢超出其他所有品牌份額3倍以上。

“海外孤軍”傳音:另闢蹊徑還是殊途同歸?

雖然大疆沒有單純將重心放在海外市場,但由於國內對無人機的管控較為嚴格等客觀現實,導致國內的無人機市場較小。大疆能夠經得起美國等成熟市場的考驗、能夠通過持續的技術研發,推動產品創新,不斷拿出物美價廉質優的各色產品,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商用無人機領域打出一片天,也成就了一個獲得世界認可的中國品牌。能夠拿下美歐等發達國家市場的品牌,沒有理由得不到本國民眾的認可。

以傳音為代表的積極走出去的企業,雖然可以在非洲、拉美以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市場叱吒風雲,但他們的品牌道路依舊面臨那個雙重問題:本國民眾的認可與更高級市場的挑戰。只有解決了上述問題,才能稱得上優秀的中國品牌。海外市場不是品牌的飛地,中國企業無論如何另闢蹊徑,終將共軌同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