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游安徽:錢橋往事

白蕩湖在這裡停止向前的奔流,麻溪河的水,優雅清澈。波瀾不驚,卻碰撞出深厚的湖泊之靈氣,這裡的天很藍,能看時光深處的雲朵,在我的天空旖旎。最是鍾愛那一座古戲臺。今天,我又見到了它,依然讓我怦然心動。站在它的旁邊,近距離,彷彿與過去對話,那些翻湧的歷史,或者故事,一定有一部是關於錢橋的。此刻,彷彿聽到銅鑼聲漸起,我輕輕後退,聽一曲關於錢橋的往事。

跟著故事遊安徽:錢橋往事

錢橋照片 供圖: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

這曲戲裡一定有錢如畿的身影。在昔日的麻溪河,在王家渡口,是誰皺緊眉頭,為這一方百姓分憂?又是誰捋須微笑,看百姓喜笑顏開。是的,就是錢如畿。錢如畿,字公錫,本縣儀山人,弘治年間貢生,官至浙江布政司都事。他捐資造橋,發展了這裡的交通,後來逐漸形成集鎮,人們感恩錢如畿,將此橋命名“錢家橋”,後來,錢橋變成了集鎮的名字,多麼厚重。這裡的名字是虔誠的,這裡的人民是淳樸的。往事,仍在回味。

跟著故事遊安徽:錢橋往事

錢橋照片 供圖: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

這曲戲裡一定要有姚鼐的聲音:“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晴。千層石樹通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嗯,這樣的恬謐安靜、和諧美好,不正是美麗鄉村的完美表達嗎?學堂凹,一個充滿書香氣息的名字,我似乎已聽到私塾裡的書聲,我也聽到了著一身長衫的先生,來回踱步的聲音。1784年,50多歲的姚鼐淡薄名利,辭去官職,開始了他四十餘年的講學生涯,門生遍及全國,讓桐城派走上更高的舞臺。詩風仍在,深嵌在這塊含香的土壤裡,深嵌在學堂凹的名字裡,傳承、永恆。走在林蔭裡,你或許能聽見自己的心跳,間或幾聲鳥鳴,那是不是一種淡定,一種在往事裡徜徉的洗滌。紅塵萬丈,卻獨愛這一片樹林,一片刻著故鄉和自己乳名的風景。

跟著故事遊安徽:錢橋往事

錢橋照片 供圖:銅陵市文化和旅遊委員會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美麗的鄉村風光,亭廊、廣場,樹林、小徑,通向文明,通往和諧。但這曲戲子,一定還有祖輩們的背影。農耕的歲月,山河是一張宣紙,任父母潑墨,春夏秋冬是最好的素材,畫出日子,畫出人生。錢橋的鄉村,此時稻香四溢,在一處土坯房子裡,我們蹲下來與往事談心,土牆斑駁,依然能閃出光影,那是錢橋的農俗文化陳列館,存放這智慧和往事。我依稀能記得那些沉甸甸的,翻動著生活的農具,女兒在我們身邊,我跟她逐個介紹:犁、耙、枷、耖,跟她講關於祖輩撫摸它們的痕印,那是生活的痕跡。我還會跟她講煤油燈的故事,講一頂蓑衣見證著祖輩們無怨無悔的風雨人生。祖輩的背景,在民謠裡再一次高大,再一次從內心出發,與往事重逢。我想起錢橋唐氏家訓裡的一段勉勵:“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居家以持身以儉。”這不正是祖輩們以自己的行為和處事告訴我們,要發揚美德,傳承家風,這是錢橋的特色,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薰陶,總是在不經意間浸染其中,在行行走走中感受錢橋魅力。

我覺得這曲戲裡一定還得有一種久違的聲音,那就是錢橋的大鼓書。童年的記憶,最歡欣的莫過於過年,有美食、新衣,還有相聚的氛圍。坐在屋簷下曬太陽、吃零食,如果有一位藝人出現在面前,敲著鼓書唱著歌,你一定能想象那種熱鬧。現在很難聽到那帶著濃濃鄉音的鼓書說唱了,似乎已經很久很久了。不過,如果你來錢橋,說不定會遇上一場戲,遇上一位特別的藝人,這個人就是銅陵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鼓書傳承人吳福東。他從小就跟隨鼓書前輩學藝,聲腔地道,你聽了,一定會找回曾經的感覺,找回遺落在往事裡的鄉愁。最特別的是,他會把通俗易懂的唱詞和傳統風格結合在一起,創作新思想和方向。吳福東把老百姓想說的鄉村變化、居民幸福寫進歌詞,傾情演繹。這是一幅和諧的畫面,你一定沉陷其中,不肯離去。聽說,吳福東最近會有一場戲,名字叫做《十九大明方向,樅陽明天更輝煌》,忽然就有了期待。我想,他表達的不僅僅是往事,還有未來,關於美麗鄉村、關於人民幸福的未來。

戲臺在陽光裡閃著光芒,我在一縷光線裡尋找,有昨天的身影,也有明天的輪廓。我還期待一場大戲,那一場戲裡,陣容強大,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是主演,演一場全民參與的幸福大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