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百度與京東市值差了一個網易

不知不覺,百度與京東市值差了一個網易

不太健忘的人也許還記得,大概是去年的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在等待京東市值超越百度的那一瞬間。一時間,看熱鬧的,叫囂的,冷眼旁邊的,各種聲音甚囂塵上。

只不過,所有人都沒有等到那一刻。在接近一年後的今天,京東剛剛發佈了2018年一季度財報。受累財報不及預期拖累,京東市值跌落至525億美元左右,離目前百度的912億差了接近400億美元。去年的那一瞬間彷彿還歷歷在目,只不過那些當初最喧囂的聲音如今又默契般的選擇集體沉默。

拋卻這些牆頭草的行為不論,這一年實際發生了什麼,是最值得覆盤的。通過覆盤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不進步真的意味著退步。不是京東退步太多,而是百度這一年做的確實很不錯。

欲速則不達

陸奇到任後,百度明確了戰略方向:“夯實移動基礎,決勝AI時代”,其目的是修復核心搜索業務,同時集中力量加速了AI業務的推進。

在夯實移動基礎上,百度採用了“搜索+信息流”的雙引擎戰略。百度Q1財報表現幾乎超出所有人預期,本質上是源於核心搜索業務業務恢復增長。背後,是百度承受了主動調整降低網絡營銷客戶數量的陣痛,以短期的不利換取更長遠的發展。同時百度的信息流業務又有爆發式的增長,日活用戶超過1億,帶動百度App日活用戶超1.37億。

在核心業務強勁復甦的基礎之上,是AI領域的紮實推進。從其自動駕駛平臺Apollo決定開放開始,Apollo在一年的時間裡迅速從1.0升級到2.5,合作伙伴突破百家,首個商業化量產車7月份即將面世。被看做是AI時代安卓的DuerOS,是百度人工智能的另一重要抓手。DuerOS已與創維、海爾等160家企業達成合作夥伴關係,共發佈超過90款搭載DuerOS 的硬件產品,其中小度在家”還成為了單品爆款。

不論是從業務推進還是從架構調整上,百度的速度都快的不像是一家近千億市值體量的公司。但長遠來看,百度的節奏又更像是一家“慢公司的行為”,即當下事更多是為未來鋪墊。而另一邊的京東,則顯得有些著急。

2017年初,京東宣佈首次實現盈利,稱2016年全年淨利潤為10億元。也許是京東需要對外證明其具有盈利能力,才出此一招。看起來很光鮮,但資本市場始終不吃這一套。

因為,在提交給SEC的英文財報原文中顯示,京東2016年Q4淨虧損為16.7億元,全年淨虧損為34.7億元。這其中的差別並非財務造假,更多的是不同會計準則的體現。這也是為什麼公佈第二天股票便開始下跌。

隱藏在財報背後的是,京東兩大核心指標,即GMV和營收增速正在放緩。財報數據顯示,GMV增速已經從2014年的107%,下滑至2016年的47%。營收從2014年Q4的73%,降低到38%。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從2017年Q3起,京東對GMV統計口徑作出重大調整。虎嗅網等媒體上的文章稱,根據現有數據,新法GMV大約相當於舊法GMV的140%。

從業務來看,京東的自營業務向來的京東收入的大頭,但自營業務主要盈利模式是賺取利差,跟阿里和亞馬遜等業務比較多元的電商相比,前者利潤空間很薄。

上個月劉強東曾對外表示:“我們的財報裡,有些數字是有點虛高的,比如毛利率和成本這只是財務處理,並不是做假賬。“難道劉強東也開始意識到,通過財務處理並非上上之策?也許他該思考一下,為什麼亞馬遜從來不急於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技術創新始終是科技公司的基礎驅動力

昨日,谷歌召開Google I/O開發者大會,成功刷屏。這家世界上最優秀的科技公司每年的開發者大會都是最令人關注的一場大會。畢竟,無論何時,技術創新始終是科技公司的本職工作,是基礎驅動力。

在這一塊,百度展現了很好的堅守。以AI領域為例,百度目前已公開的人工智能專利超過2500項,授權專利超過500項,涵蓋智能語音、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大數據用戶畫像等基礎技術,以及智能駕駛(L3、L4)、人機對話式操作系統、智能雲計算等新興應用。

對於京東而言,好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並不算太晚。從去年開始,我們看到京東也開始發力人工智能了。劉強東甚至自己還說,京東將用十二年的時間,把所有的商業模式全部用技術來進行改造,變成一家純粹的技術公司。京東最新的財報也顯示,第一季度,京東技術研發投入提升到了24億元,同比增長了87%。

任何時候意識到這個問題都不算晚。只不過堅持做到的難度要比嘴邊說說大的多。這就像硬件收入佔比70%的小米在招股書裡堅稱自己是“以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然而研發投入卻少得可憐。這個定位有多少人信,就真的要打個問號。

風物長宜放眼量

市值是衡量一家科技公司的重要標準,但從來不是唯一標準。

上市公司的風吹草動都會波及股市,進而影響到市值,因此,同行業的“市值排位賽”從來都不缺少素材,這其中以互聯網公司為甚,即便是沒有上市的公司,每一輪融資的估值金額,也足以撩動資本市場的神經。

然而,衡量一家優秀公司的標準有很多維度,也從來不是隻關注一時的表現。比如微軟,在過去10多年,其股價也曾一度低迷,市值甚至一度腰斬2/3。新任CEO納德拉上任後,迴歸技術創新重新拉攏技術人才與開發者,明確“移動為先、云為先”的轉型方向,改變封閉策略為開放。在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下,當下的微軟依然位列美國科技公司第一陣營,業務重回巔峰,市值攀升自然水到渠成。

市值的起伏的確給市場帶來了更多可供茶餘飯後閒談的話題,但支撐市值背後的業務才是各家公司發展的命脈,這並不是一個可供消遣的話題。也正因為其過於專業而被大眾忽略,將關注點都放在了表面的跌宕之上。公司競技如同一場馬拉松,需要制定適合自己的節奏,需要技術儲備,需要上下齊心多方配合,才能走好自己的賽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