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還能贏嗎?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我們的JDP躍居世界第二位,我們的教育科學列入了世界前沿,我們的軍事實力到了世界第二,我們的企業還不斷的在全球買買買,這都證明了我們的強大實力。


在我們取得這一系列偉大進步的同時,我們一直有一個老對手,那就是美國。這麼多年以來美國一直對我們進行全方位扼制,銀河號事件,轟炸大使館,釣魚島,南海問題一件一件無不劍指中國。我們咬牙硬抗,才有了今日輝煌。這樣的成績也讓國人信心滿滿,以為會一馬平川無人可擋,但現實真是這樣嗎?2018年我們還會一帆風順嗎?現在是打一個問號是時候,因為我們遇到了一個和以前不一樣的美國,因為美國有了一個特朗普總統。

回顧我們成功的歷程,除了我們的勤奮和努力以外,同時相伴的還有一次次的幸運,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科索沃戰爭,伊拉克兩次戰爭,利比亞戰爭在這一長串戰爭發生的時候,我們沒有參與一直在埋頭建設,這些戰爭牽扯了美國的精力,無法全力來遏制中國。而現在一切發生了變化,美國今年把中國列為頭號對手,這意味這美國將全力阻擊中國。特朗普不是美國建制派,他阻擊中國的策略已經改變,他不僅在地緣政治上遏制中國,而且在經濟上全面對抗中國。

2018中國將在下面幾個方面面對挑戰,一是印度和美國的聯手,前幾年印度還是金磚國家成員,和中國關係總體和諧,但去年的洞朗事件,印度在無理的情況下敢於挑戰中國,背後沒有美國人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今年開年莫迪就訪問中印爭議地區,印度在印度洋的海軍演習,充分顯示了強硬態度,要知道印度洋對我國的能源運輸線是致命的威脅。2018印度將如何挑戰我們,這是一大隱患。

其次是臺灣問題,現在美國參眾兩院已經通過臺灣旅行法,只等特朗普簽署就能生效,以特朗普的性格簽署這個法律有很大的可能性,一旦通過美國和臺灣將實行高層互訪,就越過了中美關係的底線。一中一臺就此成型,中國怎麼辦?對臺灣是打還是不打?不打,世界其他國家仿效美國,臺灣就是實質獨立。

更為致命的是經濟上的美國減稅,特朗普將企業所得稅由30%減為21%,直接降低了企業成本,美國現在除了人工成本高於中國以外,在能源,物流,稅收,土地都全面低於中國,現在克萊斯勒,豐田,馬自達都紛紛在美國建廠,蘋果公司要在美國新增2萬僱員,連中國的富士康,福耀玻璃都要在美國建廠。中國在製造業已經失去優勢,怎麼辦?有人說美國減稅我們也減稅,這不是很簡單嗎?問題是我們能減稅嗎?我們的政府成本如此高,哪裡有減稅的空間,2018我們怎麼辦?怎麼辦?

2018中國還能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