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沉迷遊戲的學渣,如今卻考上港中大,是什麼促使學渣轉變?

似乎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有同學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多年後在想起來,記憶中的形象依然鮮活靈動。而這樣特殊的同學,如果不是學霸的話,必然就是學渣了。學霸和學渣是學校中最特殊的學生,他們似乎總是對立存在,私底下還會互相看不順眼。

但實際上,學霸、學渣身份並非絕對,只要肯沉下心來努力學習,學渣逆襲成學霸也不是不可能!

湖南省某高中的張傑同學,今年高中畢業被香港中文大學,及多所美國百強名校錄取,最終選擇就讀於港中大。他還表示未來想成立頂尖互聯網企業,從他現在的成績來看,妥妥的學霸無疑了。

然而,在初中的時候,張傑卻是一個沉迷遊戲無法自拔的學渣。初中每天放學後,他總是玩手機到深夜,也不完成作業直接照抄同學。甚至在中考之前,他還輟學了半年,一度不想參加中考。最終他中考成績全B,成績太差險些上不了高中。

昔日沉迷遊戲的學渣,如今卻考上港中大,是什麼促使學渣轉變?

但到了高中之後,張傑卻沒再碰過電子遊戲,反而沉下心來認真學習。高中學習負擔本來就重,每天晚上10點鐘才放學,他還去自習室學習兩小時。每次班級週考後都積極總結與同學差距,到了高考前夕,他的成績成功上升到班級前幾名。

那麼,到底是什麼促使他轉變,成功從學渣逆襲成學霸呢?

原來在高中的時候,張傑的家裡遭逢鉅變,經濟條件也變得不理想。但在這樣的家庭變故下,父母仍然全心全意支持他的學習,而父母無私的愛成了他刻苦學習的動力。

昔日沉迷遊戲的學渣,如今卻考上港中大,是什麼促使學渣轉變?

張傑母親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兒子曾很多次問過她,明明學習成績那麼糟糕,為什麼媽媽還依然愛他。而媽媽給出的回答卻是,不管兒子成績好或不好,都是她心目中最好的孩子。在兒子可能因學習成績而自卑的時候,母親肯定的回答無疑成為最珍貴的精神力量!

不少家長整天為孩子成績而苦惱,或許看到學渣逆襲成學霸的報道,還會用來指責自家孩子不上進!但是,在指責孩子成績差之前,或許應該反思自身的言行,是否曾給予孩子變好的信心。

愛玩是未成年人的天性,由於心理發育尚不成熟,可能因為新鮮事物而迷失。如果這個關鍵時刻,家長給孩子的是打擊和指責,除了讓孩子變得自卑外於事無補。但如果用愛和包容對待孩子,則能夠為孩子建立變好的信心,主動轉變的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昔日沉迷遊戲的學渣,如今卻考上港中大,是什麼促使學渣轉變?

​在人生旅途中,沒有人可以一帆風順,難免遇到變故和挫折。當身處低潮期困頓沮喪時,家人的愛才是促使我們堅強,直面艱難險阻的力量源泉。家永遠是我們人生的避風港,因為家裡有愛有家人,讓我們在精疲力竭之時,能夠重鑄奮發向上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