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創業的都是“學渣”?經濟學角度下的成本與回報告訴你祕密

接近過年,有高中同學又開始張羅著春節前搞一場同學會。畢業幾年,當初一塊讀書的同學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發展,不過每個人的機遇不同,發展也不同,但總體來說考上好的大學,讀了研究生的同學大多或者做公務員,或者做了老師,或者去了一些大的企業工作。而一些沒有讀大學的同學大多做著一些小生意。還有一些去外地打工的同學那麼沒有太多聯繫,要麼推脫有事來不了。

為什麼創業的都是“學渣”?經濟學角度下的成本與回報告訴你秘密

時間過去很快,同學之間來往的也越來越少,如果不是同學會,很多都見不了幾面的。但從各自從事的職業中卻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讀書越多的同學似乎更中意穩定的工作,而早早出來做事的同學更多的卻是從事自己的事業。這情況其實也不是什麼稀罕的事情。社會上早就有一種說法,中學的學霸很多不過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而學渣卻很有可能成為僱傭學霸的老闆。

這種情況很有些匪夷所思。這裡面有什麼奧妙嗎?

從經濟學角度來分析這種狀況其實很好解釋。每個人的職業選擇都是一種經濟活動,它都暗合這經濟學的最基本的規律——成本和回報的比價關係。

為什麼創業的都是“學渣”?經濟學角度下的成本與回報告訴你秘密

考上好的大學,讀研究生,這些人在工作之前投入的成本相對是較高的,這些成本包括時間成本——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時間上就要多7年,這7年都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其次是學費成本,讀大學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都是一筆支出。第三,就是學習成本,要想考好的大學,需要投入大量的學習時間,甚至要犧牲別人玩的時間來投入到學習中。因為投入這些成本,所以它也會產生出相應的利潤支出,這種回報就是相對於低學歷者在職場中的工資水平。學歷越高獲得高收入的機會也越大,未來升職的機會也越多。

較早出來工作的人雖然節約了時間成本,和讀書的經濟成本,但相應的在工作中也會遇到工作機會少,工作強大大,收入少的回報。

這種成本和回報的關係相對來說比較好理解。但這只是其中一種比價關係。進入社會之後,很快又會產生出另外一種比價關係。那就是在對待自主創業時需要投入的生活的成本與回報的關係。

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大企業的員工有著穩定的收入和舒適的工作環境,這些是他們讀書所獲得的回報,但也成為他們無法捨棄的生活成本。自主創業的道路很艱苦,不管是高科技企業還是傳統企業,創業都需要投入全部身心在工作中,這不但意味著生活失去規律,而且還需要承受巨大的風險壓力,創業成功的回報很大,但失敗的概率也很大,這種不確定的因素恰恰是經濟活動中最難定義的隨機結果。所以這裡面的成本與回報相對來說是較低的。

而對於相對學歷低的人來說不存在這種顧慮。因為本身的工作機會不好,對於他們來說最大的優勢就是無所顧慮,捨棄的成本相對來說較輕,這部分人群很多從事的是小微行業,比如飯店,炒貨店,花店,五金行等等,不需要太多的資金和技術,需要的是長時間的工作和精力,投入時間和精力反而成為他們最有利的成本武器。我們常常會聽到這些小微企業的老闆們訴苦自己常年沒有休息,甚至24小時待命,就是這種工作狀態。不過如果成功所獲的回報相對單純打工則高的多。因為這種激勵,才會有人願意投入其中。

為什麼創業的都是“學渣”?經濟學角度下的成本與回報告訴你秘密

當然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與工作。一些大型的高科技企業的創立還是需要高學歷者才有可能成功的,而且這種高科技行業的發展在中國的未來的比重也會越來越多,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傳統業的發展也更多的從草根人群中發展起來的。雖然社會上可能更關注的是一些高科技企業,但更多存在在這個社會上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小微企業還是依靠沒有更多學歷的普通勞動者創立起來的。這一部分的行業發展如同隱藏在海面下的冰山,體量更為巨大,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力量。

小微企業的發展目前已經不只是低學歷的人群參與其中,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開始了自主創業,成為大學生新的就業模式之一。依靠知識,能力創造財富的自主創業者越來越多,這裡面的成本與回報關係其實也符合基本的經濟規律,那就是大學生的成本投入與大學生創業的項目之間形成了新的比價。我國經濟發展需要更多的創業者,學校,政府和社會應該聯合起來提供給大學生更多的創業機會和優惠的創業條件,這就是一種降低創業成本,幫助更多的知識型人才在創業洪流中獲得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