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說起清朝時期的封疆大吏,大家首先就會想到總督、巡撫,因為這兩者是地方上的最高長官。而在總督、巡撫之下的地方官,多數人能想到的恐怕就是知府、知縣了。不過,實際上除了總督、巡撫之外,還有兩個職位的官員能稱得上是封疆大吏,那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

清朝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皆系皇帝親自任命的省級要員,所以亦稱疆臣、疆吏。

布政使是一省的行政長官,俗稱藩臺,官階為從二品。布政使的主要職責是宣達朝廷的政令;徵收全省各地賦稅,負責財政收支;考核府、縣各級官員;管理全省各府戶籍、田數等民事內容。從職權上來看,布政使相當於今天的省長兼省委組織部部長、財政廳廳長。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認為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長,但從職權方面來看,巡撫更類似於今天的省委書記。比如巡撫有權節制省裡的軍隊,而布政使和軍隊系統則是八竿子打不著。

清朝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按察使是一省的司法長官,俗稱臬臺,官階為正三品。按察使的主要職責是考核全省吏治,主官省內的司法、刑獄事務。從職權上來看,按察使相當於今天的司法廳廳長兼公安廳廳長、省檢察院檢察長、省法院院長。

清朝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在布政使和按察使之下,還有一個擔任“萬精油”角色的官職,那就是道員,俗稱道臺。道員是介於省級領導(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和市級領導(知府)之間的地方長官,官階為正四品。之所以要說道員是“萬精油”官職是因為道員所從事的職務並不固定,有的道員會被任命成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有的則會被任命負責管理專項事務,比如專管糧務的督糧道、專管海關的海關道、管理鹽場的鹽法道。

清朝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員是幹什麼的?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清朝時期的府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市。府裡的最高長官是知府,官階為從四品。知府的職權相當於今天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知府的副手為同知,官階正五品,相當於今天地級市的的常務副市長。

清朝最基礎的地方長官是知縣,官階為正七品,民間也戲稱知縣為“七品芝麻官”。從職權上來看,知縣相當於今天的縣委書記兼縣長。知縣的副手為縣丞,官階正八品。不過清朝1300多個縣中,只有300多個縣設有縣丞一職。大多數縣裡的行政事務,都是由知縣一手包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