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最近的中国诗词大会引入了中国古代酒令之一的“飞花令”,应该说,这对于“飞花令”这样的传统雅趣是起到传播的作用的,只是其间太注重参赛者的记忆力,所以也造成乍看高大上,实则让人感觉呆板无趣。


“飞花令”这样的酒令,在中国古代是很普通的饮酒助兴游戏,就连红楼梦里的贾环、贾蔷这样的败家子都懂的,且看《红楼梦》续书第一百一十七回原文描写:

贾蔷便说:“你们闹的太俗。我要行个令儿。”众人道:“使得。”贾蔷道:“咱们‘月’字流觞罢。我先说起‘月’字,数到那个便是那个喝酒,还要酒面酒底。须得依着令官,不依者罚三大杯。”众人都依了。贾蔷喝了一杯令酒,便说:“飞羽觞而醉月。”顺饮数到贾环。贾蔷说:“酒面要个‘桂’字。”贾环便说道“‘冷露无声湿桂花’。酒底呢?”贾蔷道:“说个‘香’字。”贾环道:“天香云外飘。”

《红楼梦》里酒令形式很多,除了飞花令,还有“牙牌令”、“击鼓传花行令”、“猜枚”、“射覆”、“女儿令”等,喝酒本来就是图个乐子,酒令原是助兴用的,如果喝酒的时候还要想破脑袋,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除了上文提到贾蔷等的酒令,我们再看看其它酒宴是如何行酒令的,《红楼梦》第四十回原文如此描写:

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再说第二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 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合韵。错了的罚一杯。”

从以上描写可以看出大家行酒令是会照顾到各自的文化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林黛玉史湘云等自然是“诗词歌赋”,而贾母薛姨妈等只能是“成语俗话”了,这样才能其乐融融。而林黛玉等人完令的句子也很有意思,且看她们各自的令如下(括号中注为六甲番人备注):

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1、史湘云:

双悬日月照前坤。(注:典出唐代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其十: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

闲花落地听无声。(注:典出唐代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边红杏倚云裁。(注:典出唐代高蟾《落第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裁。)

御园却被鸟衔出。(注:典出唐代王维《敕赐百官樱桃》:总是寝园春荐后,非关御苑鸟衔残。)

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2、薛宝钗:

双双燕子语梁间。(注:典出北宋刘季孙《题屏》: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

水荇牵风翠带长。(注:典出唐代杜甫《曲江对雨》: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三山半落青天外。(注:典出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处处风波处处愁。(注:典出明代唐寅《题画廿四首》:莫嫌此地风波恶,处处风波处处愁。)

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3、林黛玉:

良辰美景奈何天。(注:典出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注:典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侯门不许老僧敲,纱窗外定有红娘报。也有认为是金圣叹评本改为:纱窗外也没有红娘报。)

双瞻御座引朝仪。(注:典出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仙杖香挑芍药花。(注:疑用南宋张镃《芍药花二首》:自古风流芍药花,扬州芍药花名闻天下,黛玉来自扬州,不知是否自喻。)

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以上三位红楼女主角的酒令,曾被很多红学家解读,并预测这三位后来的命运,但六甲番人认为,其实曹雪芹可能并未考虑那么多,比如林黛玉的两句,其实也就是引出《牡丹亭》和《西厢记》而已。

我是六甲番人,更多精彩,请您关注:六甲番人。

飞花令乍看高大上,实则《红楼梦》用剩的,且看红楼的那些酒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