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娴:民国往事之王天纵,这个土匪是侠客

曾雅娴:民国往事之王天纵,这个土匪是侠客

民国初年,大凡饿得活不下去且有点能力的人,要么是揭竿而起,要么是当土匪了。这里要讲到的土匪叫王天纵,也有人叫他王天同。此人后来做了北洋政府的中将,官拜京师军警督察副处长。

王天纵有个外号叫“中州大侠”。是张钫封的,话说辛亥年冬天,张钫带陕西军出关中,想占领中原,但他的老朋友赵周人不干。就在张钫在潼关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尴尬之时,王天纵带着他的杨山十兄弟以及“绿林”武装近万人赶到,危难之时挺身相助,怎不使张钫感动?所以这大侠的帽子就戴在王天纵头上了。这王天纵起杆也有意思。此人出身贫寒,读不起书,但偏喜舞枪弄棒,这也是河南人过去的民风。话说王天纵故乡嵩县有位孟老先生,回乡结交习武同好,王天纵就成了他的朋友。这孟家有刀枪武器,王天纵在他的指点下勤于练习,不久便习得一手好枪法。

孟先生估计也是个喜欢锄强扶弱的主,不小心就惹上了官府。官府若要找你的把柄,那还不是鸡蛋里都可以挑出骨头来。故不久这位孟先生因为一些琐事被官府捉拿,王天纵便带着一帮人去救出了他。王天纵枪法精妙,掩护着孟先生逃走了。但他因擒犯也无法容身,遂带了约摸百余人上了嵩县的杨山起杆,自立山头。王天纵虽然是土匪,但是匪也有匪的规矩。王是个纪律严明的人,他的手下在他的带领下不绑票、不抢劫平民百姓,专劫掠官府。因此得到附近老百姓拥戴,势力慢慢变大了。此时的王天纵已到了成家的年龄。

他的姻缘还得从一次差旅说起。话说一日,王天纵乘英国轮船外出办事,住进了日租界中一高档的旅馆。王天纵长得不错,在旅馆内又出手大方、广交朋友、花钱如流水,看上去像家境很好的人。于是,王天纵也因此引起了同住一旅馆的张某的注意,几杯酒下来大家一见如故。当时张某就把自己在学堂念书的女儿许配给了王天纵。张某的女儿模样秀美,还有新思想,见到王天纵便从学校趣闻谈到爱国理想,不久两人就在旅馆里拜堂成亲了。婚后第二天夜里,王天纵就喜气洋洋地带着新夫人回到河南老家。几天后,他俩走小路,翻山越岭,终于抵达一险要山寨。新夫人看见山寨遍地插着“王”字大旗,才明白王天纵实为土匪一个。

1911年,辛亥武昌起义,各省进步人士纷纷响应。中国同盟会河南支部的革命党人知道王天纵是个不错的人,便上杨山发动王天纵和各派“绿林”武装,加入到共同反清抗清的队伍中来。王在其夫人动员下主动响应。各路土匪也一致推举王天纵为大将军,北出龙门,进攻洛阳。但攻城失败,于是他们转而进攻南阳,并一举成功,王天纵的威名便威震八方了。

1912年,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时,为笼络王天纵,就召他进京,任命他为京师军警督察副处长。袁世凯倒行逆施,杀害革命志士,引起有血性的王天纵的不满。因此,他只想弃官回河南老家当个山大王,既自由自在,又能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但是被袁世凯阻拦。

后来张勋复辟,段祺瑞声讨,张勋在公馆里顽抗。王天纵一声令下,带着自己的卫队揪着辫子兵的辫子往死里揍,结果打得张勋仓皇逃入荷兰公馆。事后张钫问他为什么打张勋那么起劲,王天纵说:“我当十多年山大王就是为了打满清,参加辛亥革命也是为这个。可这张大辫子偏要给满清做奴才,扶保皇帝羔子重新宰割我们汉人,不打他个稀巴烂还打谁!”

不久,踌躇满志的王天纵又准备组织靖国豫军,想去秦岭、陕西等地起义,不料得了无人能治的疾患病逝。这位“中州大侠”的生命也就画上了一个句号。

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给土匪横行提供了最好的时机。长江前浪既然已经死在沙滩上。那么必定会有后浪涌上前,当然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