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梁山人物如果没有被诏安,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观光157555571


对宋江这种人,有一句话最适合他——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你是不是以为我说的是他不应该带领众人受招安?

不,我说的不是这件事。我说的是,从一开始,他就不应该带着众好汉啸聚山林,占据梁山泊!也不应该带着大家攻打州县,挑战朝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从梁山成立的第一刻起,就注定了这场故事的结局一定是场悲剧,会是一场非常惨烈的悲剧。

在中国古代,造反者只有两个选择——1.推翻朝廷,自己当皇帝。(如黄巢,李自成,洪秀全,朱元璋等)2.接受招安,摇身一变变成官军(如朱温、高杰等)。

没有第三条路。

农民起义,想在某个地方割据自保,和朝廷相安无事长期共存,那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皇帝老爷能看着你们在眼皮子底下搞一个割据政权?

那就打吧,朝廷VS梁山,谁能赢呢?

从《水浒传》中的描述中,我们觉得梁山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打的高俅童贯满地找牙。虽然这并非史实,但是即使在小说的世界里,我们也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梁山在和朝廷的战争里,结局一定是失败。

因为这是一场实力根本不对等的战争。我们要知道,梁山真正有战斗力的不是一百单八将,而是他们手下的几万喽啰,他们才是战争的主力。而当时的宋朝,并没有到一个民不聊生,揭竿而起的程度,几万人已经是梁山的发展上限了。而朝廷坐拥广袤的疆域,拥有百万官军,在这场战争中,纵使梁山能打败朝廷一次两次,可是他们终究无法推翻朝廷,只有被消灭。

到那个时候,一百单八将的命运不会比招安后更美妙。

既然割据不成,干脆像李逵说的:“杀进东京,夺了鸟位”,怎么样呢?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原因还是刚才那句话,宋朝没有到山穷水尽的程度,武大郎一个卖烧饼的,家里都住的起二层小楼,养的起一个漂亮老婆,随便一个乡野小店,都有牛肉供应。这么好的日子,有谁愿意造反呢?所以直接造反也是个死。历史上成功推翻朝廷的如李自成、朱元璋等,都是在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的背景下成功的。

只有招安,招安是唯一的活路。

所以只有招安,招安才是出路,所谓的“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虽然招安后的结局不一定美妙,但毕竟比被朝廷消灭强。还算是个体面的下场,这就是宋江的打算。

所以我说,从一开始,梁山众人就不应该啸聚山林,在占据梁山之前,大家的日子过的也挺快活的,如果没有这一场,也许大家逍遥江湖,才是真正的一个好下场。


小约翰


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鲁智深



菊花大会上当宋江借乐和之口唱出“望天王降诏早诏安,心方足”,公开表达出招安的意愿时,鲁大师回怼了这么一句。

也就是说招安没用,明天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算了!

鲁大师说的当然是句气话。

可是,梁山如果不接受招安,该何去何从呢?

此时的梁山有十万之众,即使不训练,不作战,光是人吃马喂每天也是一笔不小的挑费。

梁山不事生产经营。

他们维持机构运转的经济来源就是“借粮”。

祝家庄,曾头市,大名府,高唐州,青州,这些地方都借过了。

北宋的两个大财主柴进和李应也都贡献了自己的万贯家私。

还去哪个地方借啊?

借的这些钱粮名义上都是官府的,其实就是老百姓的民脂民膏。

老百姓经不起这么频繁的折腾——他们不造钱。

更何况,梁山打的是“忠义”大旗,如果他们的行为和土匪强盗一点区别也没有了,那么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个“钱”字就难住了这帮大佬。

一、要么就别藏着掖着了,直接扯旗造反,冲州撞府,攻城破寨,轰轰烈烈的干一场。

然后建立自己的财政、司法、税收等系统,这样军队就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难就难在“师出无名”,你本来是说“替天行道”,也就是说还承认天下是老赵家的,只是他办事不力,你替他做,现在直接要推翻他,有点自相矛盾啊!

还可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京勤王,可是这一路上的挑费,还有路过的州城府县要拦截你怎么办?

开打,然后进城抢钱抢粮?

那不是又回到老路上来了吗?

退一步,即使大军到了东京汴梁城下,你要把“高俅,童贯,杨戬,蔡京”这四大奸党怎么办?

杀掉 ,然后呢,是不是也要接受招安,或者就地遣散众人。

另外,如果皇帝不交人呢?

更何况,你有那么强的实力和朝廷硬刚吗?

梁山泊以前打的那些胜仗,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八百里水泊完成的。

招安后在朝廷保障后勤辎重的情况下,打方腊还损失那么大呢。

所以和朝廷直接开战的结果可以存疑?

第二种就是保持现状。

先刨除钱的因素,一百零八人中山头,派系林立,这些人都不是吃素的,都是一言不合就开打的主。

谁也不能保证他们每天的心情都像结义的那一天那么愉快。

保不起哪天会有个小剐小蹭,打起来是分分钟的事,宋江不可能每一回都能及时到场调解。

火并,内讧不是没可能。

这种日子过得也是提心吊胆的。

三、如鲁大师所言,散伙吧!

化整为零后的他们还有那么强的战斗力和官府对抗吗?

上梁山前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原因落草,那都是小打小闹,官府也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现在经过这么折腾他们每个人都成了朝廷重犯,化整为零后正好利于官府集中优势力量各个击破。

解散就等于是自取灭亡。

综合分析的话,目前看来,招安还是上上策啊!


田获三狐


如果梁山人物坚持决绝招安的话,那么下场只能是被剿灭,这一点毋庸置疑。

梁山被剿灭是肯定的,只不过是个时间而已。方腊的势力范围和手下人马相对梁山来说,是梁山的数十倍,但最终不过一年的时间,就被童贯大军一举剿灭。当然我说的是正史记载,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描写方腊是被宋江一伙剿灭的,正史上剿灭方腊者是童贯。如果按照真实的历史来说,梁山确实有,宋江也确实有,但一百单八将却是实实在在没有的,史料记载梁山匪寇以宋江为首,下辖三十五个头目,也就是梁山三十六友,手下人马不过万余。这么点人在大宋朝廷眼中,不过是群草寇流民罢了,打个县衙州府还勉强凑合,你跟大宋正规军碰碰试试,灭你宋江贼众分分秒秒的事儿。

不说正史,单说文学作品中的梁山泊来说,宋江主张的招安路线无疑是最正确的一步棋。他在官衙担任过职务,知道大宋朝的实力,更知道自己一伙的所作所为朝廷是绝对不会允许的,如今边关吃紧,大军要抵御外夷,还没有闲暇力量来讨伐自己。再者自己一伙虽然有点名气,但大宋朝廷并不放在眼中,如果继续造次,朝廷必定派大军前来讨伐,到时候自己这片水洼之地,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不要说什么大败高俅,那只是险胜,高俅本就不是个带兵打仗的人物,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但大宋朝能征惯战的将领不在少数,真若惹得赵官家龙颜大怒,派遣有能之士率天兵一到,梁山水洼顷刻之间便可灰飞烟灭。

再说梁山上的众位头领,其实也是面和心不和,其中哪些有能力,武功高,威望高的大都是朝廷降将。这些人的初衷就是尽快受招安回归朝廷怀抱之中,继续担任曾经的公务员职务,谁稀罕你梁山水洼之地,什么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都是底层愤青的愿望,而这些人朝思暮想的就是宋江快些与朝廷穿针引线,让自己快些回去。“哥哥”这一称呼,只不过是一种惯称罢了,你以为他们真想在山上做贼呢?

如果宋江的招安路线最终被打破的话,这些原朝廷降将绝对不会坐以待毙,到时候招安派和反招安派一场火并,不用朝廷讨伐,自己先灭了元气。其实反招安派也就那么有限的几个,例如阮氏三雄、武松、鲁智深等,其余的都是乌合之众,要能耐没多大能耐,要本事没多大本事,不过都是些墙头草罢了,大哥往哪边走,自己就跟着往哪边走,大哥让干啥就干啥。当时这伙人上山的初衷就是为了抱大腿,如今大哥要招安,自己正好弄个小官儿当当。

宋江是个审时度势之人,早已看清了梁山的未来,晁盖一味的抵抗思想完全是错误的,招安才是最佳方案。梁山这些人马,吃喝用度全部靠抢,粮食总有吃完的那一天,到时候还往哪儿去抢?曾经打下几个庄子和高唐州等几个地方,已经犯了朝廷忌讳,如果再去抢,那么自己真就成了强盗成了反贼。梁山众兄弟的私心他也能明白,早晚一场火并避免不了。若是带众兄弟归降朝廷,建功立业、封妻荫子,洗脱贼寇的名声,落个保家卫国、忠君仁孝的忠臣之名,让兄弟的子孙后代提起祖宗名号也脸上有光。纵观这些,你还会觉得宋江的招安之路是错误的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正是描述的那些保家卫国、战士沙场的将士吗?在山上永远是贼,死了也是个死贼,下了山你就是忠臣良将,死了享受朝廷封号,子孙后代也感觉荣光,这一点也就明白人懂得,低素质的喷子们是不会理解的。


大狮


水泊梁山,事实上就是草寇窝,都是一些当时不得志的人,或触犯了律法者,上山当强人的,过起了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论秤分金银,貌似逍遥自在的日子。

当然,朝廷军官围剿兵败,回去了也没有好果子吃,宋代毕竟轻武重文,武将地位普遍不如文官,于是,干脆就投降宋江了事,乐得在山寨快活度日。

梁山泊,是个独立王国,初具规模的小朝廷,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餐,新头领上山入伙吃,下山打仗前吃,得胜归来吃,还专门有人负责筵宴工作,当然这美差肥缺事,就给了宋江的亲弟宋清,别人就插不上手了。

如此胡吃海喝,将佐校尉士卒,成千上万人的规模,纵使金山银山,也会坐吃山空。

于是,打下祝家庄,获金珠玉帛、牛羊骡马等无数,得粮食五十万石,山寨有段时间可以大快朵颐了。

但梁山泊,每天这般吃喝,数万人马的粮草,就成了一笔巨大的开销,时间久了,成了令大头领头痛的问题。

曾头市、高唐州、北京城、青州府、东平府、东昌府等,都打下来了,山寨附近的土豪亦被撸光了,维持集团数万人马每天的吃喝,就成了山寨必须解决的头等问题。

面对日渐萎缩的钱粮,如何维持集团的正常运作,或且投靠大宋官府,接受朝廷招安,吃上皇粮,由黑道漂成白道,或许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最终,水泊梁山第三任大寨主宋江,原山东郓城押司确实走上了招安的道路。

招安是条出路,兄弟们既可吃饱,也能谋个一官半职,还能封妻荫子,给祖宗长脸,总比藏在山上,躲避官府的围剿要强多了。

倘若梁山泊,不走招安的路线,到后来其庞大军事集团也将难以为继,钱粮耗尽,坐吃山空,不可能长待山上,只有下山的命,这又免不了被更庞大官军所再次围剿,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无意侵犯作者版权,特此声明。


国平军史


笔者认为,无论宋江是否被招安,其最后的结局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如下:

一、实力弱小

1、宋江领导农民起义军自,从起义开始就遭到北宋军队的强势镇压,一直处于围剿之中,屡次突破都遭到失败,在被招安时其军队数量也只有区区几万人马,根本无法和朝廷的力量进行对抗。如果宋江不接受招安的命运,其与朝廷对抗的结局最后也会以失败而告终。

二、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宋江虽然以其威望取得了对起义军的最高领导地位,但是梁山好汉都是个性十足的人,每个人都具有相当的本领,要领导这样一群人,宋江根本不能摆出领导的架子,否则这些好汉们也不会追随他了。但是,如果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层,显然水泊梁山的领导层是不够强大的,从而也不能组织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去对抗朝廷。

三、领导层内讧严重

由于水泊梁山不能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所以其内部斗争一直不断,不能形成一股团结力量,这决定了水泊梁山的势力一直不能发展壮大,时刻处于危险飘摇之中,因此宋江最后选择被朝廷招安,也是觉得水泊梁山最终是不能发展壮大的,与其被朝廷剿灭,还不如被招安的好。

四、结局悲惨

即使愿意接受朝廷招安,朝廷仍然视108将为祸患,想尽办法将其消灭,先后派梁山义军攻打辽朝、河北、淮西王庆和江南方腊。108个梁山好汉的最终结局是,被奸臣所害5人,出家修道6人,阵亡59人,意外身亡1人,出国4人,善终21人,病故12人。


梦归秦淮


不接受招安肯定会被剿灭。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即便撑到北宋灭,那么金人南下,也是被灭。梁山泊易守难攻但不能自给自足,不同于书中祝家庄,李家庄,扈家庄,曾头市那样的地方武装,这些都是有地生产可以自给自足能养得起地方武装。而梁山军每一次出动看着收回来不少头领,实际上也是因为梁山钱粮不济需要补充。每次打完州府就把那个地方的钱粮全部拿光对当地生产经济的破坏是十分严重的。书中每次打梁山的官军都不属于重剿的程度。针对梁山不能生产自足的特点,对梁山周围的州府县坚壁清野,移走百姓,一段时间梁山就崩了。宋江虽说无意绿林心在仕途,招安有其私心,但从梁山不能久持这点上来看至少招安可以存活大部分人。


西木青良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好点评。

应该说,宋江招安的政策是对的。如果一直待在梁山,结果无非就几条。或者是被朝廷剿灭,或者就是在梁山等死。也就是说,除了招安之外,梁山根本没有其他出路。

梁山如果意图造反根本没有那个实力。先看宋江的那一票人马和首领是谁,梁山的首领不太上档次了,不是杀人犯,就是小官吏,要么就是开黑店的。再就水匪,恶霸。让这些人来替天行道无疑是莫大的讥讽。这些人不生产,不种地,维持生活的唯一的方式想着打家劫舍,抢劫过路的客商。周围抢劫完了,客商不走这条路。梁山也就萎缩了,最后也就散了。看外表梁山红红火火,实际上根本就是混吃等死。名为忠义堂,实为土匪窝。

梁山上的好多人,以关胜,柴进,呼延灼,卢俊义朝廷武将和地主出身的人,大都把上梁山当做权宜之计,时间长了和白胜,石秀,周通这些土匪在一起肯定会有二心。梁山也和方腊没有可比性。人家占据地方州城府县。公然立国称帝。起码算是个国家。有自己的架构。比梁山强百倍。

梁山的唯一出路就是招安,但宋江不应该无原则的,不讲条件地招安,再就是夹杂私心地接受招安。宋江绝非刘备一样假仁假义的枭雄,不过是府中小吏。眼界必然不宽阔。他也只能以所有梁山人的前途和性命来换取自己的前程。但只要宋江上了梁山。他的的最终的结局就注定了,那就死亡,只不过一个体面些。一个凄惨些。换言之,梁山的最终结局是必然的。


清水空流


梁山好漢不招安,只會被抄山滅寨。歷史上的方臘起義規模比宋江要大很多,到最後遭童貫的鎮壓。韓世忠擒方臘。南宋鐘相,楊幺在洞庭湖起義規模浩大,最後被岳飛鎮壓。所以說,梁山招安是最好的結局。雖水滸裏描述,征方臘損兵折將,但足以讓梁山英雄名垂千古。自古山東出英雄,梁山好漢最著名,替天行道人稱頌,名垂青史第一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