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點擊上方添加關注

一、在歙山歙水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必要性

(一)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方略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將“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黨代會報告,且在表述中與“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一併,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和基本方略。同時,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強化和凸顯了“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的表述。這既有利於全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同心同德建設美麗中國、開創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更表明黨和國家在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時刻,對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根本性、全局性和歷史性的戰略部署。生態文明建設要為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自己的獨特貢獻。

今年兩會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國家公園體制改革試點”。在此背景下,推進大黃山國家公園創建勢在必行。大黃山國家公園的建立才能夠保護黃山自然生態和自然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給子孫後代留下自然遺產。而歙縣作為全國四大古城之一,對大黃山國家公園建設起重要作用。因此,一切都要以生態保護為出發點,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有效轉化的路徑,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著力為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大黃山國家公園、安徽樣板的示範先行區貢獻力量。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明瞭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路徑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環境生產力論斷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在生產力構成中的基礎地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經過“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三個階段的發展,使我們認識到綠色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必然選擇。

歙縣的經濟一直以農業為主。由於山多地少,林茶收入成為農民生活的主要來源。歙縣木草本植物及水生植物種類豐富,許多是省級保護類目甚至是國家級保護類目。在我們的早前認識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總是處於一種悖論當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打破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思維束縛,創造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環境卡夫丁峽谷”,鋪築了我們將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的橋樑。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三)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優美生態環境是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達到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生動完整的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系統圖。加強生態保護合作,構建綠色空間格局,強化經濟發展、政策法規、機制體制、治理保護和科技合作等方面的一體化,打破區域內“各自為政”狀況。在不投入大量資金的情況下,即可產生建設成效,這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紅利。我國目前處於一種“人口多、資源緊、經濟強”的特殊國情,以及由此形成的人與自然的緊張關係。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

徽州村落的選址大多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規則進行,山水環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和山水意境,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徽州建築的美妙在於它是地域的精氣神所在,它們與山川、河流、田地、道路等融合在一起,構成了徽州整體上的優美、和諧景象。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二、在歙山歙水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生態實踐基礎

(一)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

“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下錢塘”,無論是黃山人,還是杭州人,對於新安江都懷有特殊的情感。新安江是徽商的母親河,她以中國獨特的徽文化與自然風光、古村落的美妙結合著稱於世。兩岸生態環境極佳,呈現“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魚”立體生態格局,與掩映其間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輝映,構成一幅秀麗的世外桃源圖。

2012年,國家財政部、環保部牽頭正式實施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該項工作由皖浙兩省共同推進實施,這是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試點。試點6年來,新安江流域總體水質為優,是目前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歙縣深渡鎮所轄區域是新安江的重要部分,在生態補償機制實施之前,這段江面上水產養殖眾多,經過政府以及當地鄉賢的動員,拆網退水面,生態補償換回山水畫廊。如今的新安江山水畫廊是黃山--徽州古城歙縣--千島湖黃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景區全長約50公里,兩岸徽派古民居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有“東方多瑙河”之稱的新安江穿行而過,一年四季,景色各異,泛舟其中,好似一幅流動的山水畫卷,故稱之為新安江百里畫廊。隨著旅遊的開發,當地群眾收入也隨著增加,居住環境得到更大改善。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二)生態旅遊——皖浙一號旅遊風景道

皖浙兩省將用三年時間,沿新安江一線合力打造“皖浙一號旅遊風景道”。該風景道全長153公里,其中安徽段約94公里、浙江段約59公里,貫穿我省花山謎窟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以及浙江千島湖景區。沿途集山水觀光、民俗體驗、農事採摘、戶外運動、攝影寫生、休閒養生等於一體,全部建成後有望成為自駕遊的熱門線路。“生態為媒,文化為魂”,90多公里的皖浙1號旅遊風景線歙縣段,空氣好、負氧離子高,是絕佳的洗肺之之地!打造“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的“中國東部森林旅遊自駕遊天堂”。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三)生態司法實踐應運而生——法官工作室

歙縣新安江沿線有群眾近10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沿江和交通不便的庫區山區。歙縣法院積極延伸訴訟陣地,主動服務重點項目,在“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沿線設有王村、深渡兩個人民法庭,在此基礎上,又先後開設“雄村•鄉賢法官工作室”、“綿潭輪渡法官調解室”、“小川法官調解點”、“街口法官調解點”。2018年6月1日,新溪口 “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法官工作室”的設立,實現了“皖浙1號旅遊風景道”每15公里就有“法官工作室”的目標。

法官工作室的全面鋪開將及時高效化解風景道沿線群眾糾紛和發生的遊客人身、財產損害、旅遊交通、住宿等各種涉旅遊糾紛,為沿線群眾和來往遊客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更加優異的法律服務。法官工作室的成立將在法院、社區、群眾搭建起溝通互動的橋樑,充分依靠社區、依靠群眾,凝聚力量,發揮司法職能作用,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糾紛的發生,助力建立良好法治生態環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三、進一步讓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浸透歙山歙水的建議

(一)生態建設,政府將有更大作為

1、轉變生態建設趨勢,編織生態建設網

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不只是政府一方的責任與任務,而是需要全社會各主體的共同參。當前,我們應積極轉變生態文明建設趨勢,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政府——社會——個人生態文明建設網。政府層面健全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機制與渠道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優化,因此需要充分激發企業中介組織社會團體和社會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需要健全公眾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制機制與渠道通過體制創新廣泛帶動社會成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實施建設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個人層面,責任到社區、居委會,責任到小區以及村莊,人人都是生態建設參與者,享受生態權利,履行生態義務,落實河長制,海綿城市

通過全面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調動城鄉居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把村莊整治建設和發展農村生態經濟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農村生態文化結合起來,努力使廣大人民群眾在綠色生態的優良環境中安居樂業,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公眾是環境汙染和破壞的直接受害者對環境保護最有發言權。完善政策法規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促進政府決策民主化透明化,通過公眾參與集中公眾智慧實現,消除環境隱患。

2、生態實踐經驗的推廣與創新

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本身就是一項開創性探索,初衷就是為了建立一種可複製、可推廣的流域性生態補償長效機制。跨省流域的生態補償,是大國生態治理的特有難題。跨廣西和廣東的九洲江、跨福建和廣東的汀江、跨江西和廣東的東江、跨河北和天津的灤河、跨陝西和甘肅的渭河,跨省流域的生態補償雖已在多省份推開,但成熟模式的探索仍是任重道遠。率先起步的新安江流域試點,意義也就格外深遠。一是公眾的參與與監督也很重要,將流域生態補償資金監督委員會建成社會公眾參與監督的民主化平臺,吸收、邀請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到生態補償資金運作的監督程序之中。二是建立與完善流域生態補償監督機制,包括生態補償費徵收監督辦法、生態補償資金使用監督措施、實施生態補償信息公開制度、生態補償受益區年度生態補償資金實施與運作報告制度等。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二)生態建設,司法部門可提供更有力保障

1、公益訴訟

依法審慎審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建立立案溝通協調機制,及時將環境公益訴訟起訴情況通報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機關。建立受理公告制度,及時公告環境公益訴訟受理情況。對於勝利案件需要的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證據原告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的,可以依職權調取。對於原告承擔舉證責任的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事實需要鑑定的,可以依職權委託鑑定。遵循職權法定原則,依法及時受理檢察機關提起的環境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堅持以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作為基本依據,在法律框架範圍內完善具體的審判工作方式方法。構建合理的訴訟成本負擔機制。加大對環境公益訴訟原告的司法救助力度,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向人民法院依法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案件受理費、保全申請費的,依法准許。

2、環境旅遊法庭建設

立足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和案件數量、類型特點等實際情況,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庭或環境資源合議庭,探索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歸口管理,優化審判資源,實現環境資源案件的專業化審判。構建巡迴審判機制,加強對水源地、重點林區、新鄉村建設等周邊環境的司法保護,推動在月潭水庫、大黃山國家公園等生態保護重點區域設立巡回法庭,逐步建立全市環境資源巡迴審判網絡,注重發揮巡迴審判的法治宣傳教育功能,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促進重點區域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建立環境資源審判專家庫,在勝利重大疑難案件,研討疑難專業問題時,認真聽取專家的意見,充分發揮專家在環境資源審判工作中的作用。聘請環境資源領域的專家擔任特邀調解員,運用專業技術知識促使當事人自覺認識錯誤,修復環境,賠償損失。保障當事人要求專家出庭發表意見的權利,對於符合條件的申請及時通知專家出庭就鑑定意見和專業問題提出意見。

3、生態司法公開和宣傳

增強環境資源審判的公開性和公信力。充分運用傳統媒體和為行、微博等新媒體,通過到案發地公開審判、以案說法、發佈環境資源司法重要新聞和典型案例等形式,宣傳環境資源保護法律法規。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三)生態建設,全民參與大勢所趨

1、抓好生態道德教育,培養生態文明意識

生態文明理念尚未普及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大障礙,要在全社會樹立“破壞生態環境就是破壞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觀念”,形成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圍,使每個公民都自覺地同投身於生態建設,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建設的新局面。而這恰好說明“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一是生態意識培養要從娃娃抓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生態意識培養也要從娃娃抓起。家庭和學校對青少年教育起到關鍵作用,因而更應擔當起生態意識陪養的重任。家長應以身作則,正當生態文明建設的衛士與榜樣。學校不僅要傳授青少年課業知識,還應傳授青少年生態哲學、生態保護等知識。二是政府以及新聞媒體的生態意識宣傳引導。多渠道宣傳綠色環保理念,使人們養成低碳出行、節約使用能源、購買環保產品等良好習慣,使得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除此之外,政府可藉助徽文化,將生態保護事例,打造改變成戲曲與歌謠等,口口相傳。習近平認為不重視生態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不重視生態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備現代文明意識的公民,我們要像保護我們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不把遺憾留給歷史、留給子孫後代。因此,只有加強全民的生態道德教育,才能使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才能使生態文明理念。重視調動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求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節約資源、循環發展的良好氛圍。生態道德教育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思想的重要內容,表明人們的生態行為不僅要受到法律法規的有效約束,還要受到倫理道德的評價。全社會要雙管齊下,一方面推進生態文明制度、法律法規建設,一方面強化生態道德教育機制建設,營造人人保護生態環境、人人遵守生態文明制度的良好社會風尚。

2、塑造生態代言人,用好自媒體宣傳

隨著聚美優品“我為自己代言”的聲音深入人心,使人們對於品牌代言有了新的認識,徽州古城本身即是一個大公園、大景區,當代青年又是自媒體的玩轉者,將自身的生態優勢與青年一代的自媒體運用興趣結合在一起是提升群眾參與度的有效途徑。一方面塑造景區代言人。如漁梁壩景區代言人、新安江山水畫廊代言人等,而代言人並不是影視明星等,而是當地普通群眾。另一方面通過舉辦生態文明影視作品徵集,將生態文明通過普通群眾的視野以及電子產品展現出來。生態補償的認識與宣傳,生態成效的鞏固和拓展,生態保護的常態和聯動。生態經濟的發展與提升,生態投入的創新和統籌。

(注:以上圖片為網絡圖片,圖文無關)

文字 丨劉麗娜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浸透歙水歙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