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老伯突發中風擡著進醫院 第二天卻能下地行走

突發腦梗,無法行走,口齒不清,他被送至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後,通過急診“綠色通道”,成功溶栓。近日,71歲的季老經歷了一場“生死時速”,萬幸的是,由於在“時間窗”內接受了有效的溶栓治療,不僅保住了性命,而且沒有留下嚴重的後遺症。10來天后,他就可以走著出院回家了。

3月13日早上6點半,家住龍灣永興街道的季老先生起床下樓,結果滾下樓梯。家人發現他右側肢體無法動彈,說話口齒不清,趕緊撥打120,將老人送至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

71歲老伯突發中風抬著進醫院 第二天卻能下地行走

急診科醫生立即展開救治,根據頭顱CT檢查結果,結合季老先生的症狀和體徵,診斷其為急性腦梗死。

腦梗死的治療就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溶栓是“救命招”,可以打通阻塞的血管,但患者從發病到開始溶栓的“時間窗”一般不能超過4.5小時。“這位病人從發病到現在2個半小時,各項指標均符合溶栓指徵,立即行靜脈溶栓治療。”徵得家屬同意之後,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項公強當機立斷。

整個溶栓過程中,醫務人員時刻監測季老先生的血壓、脈搏、心率等各項指標,同時密切關注他是否有出血徵象。

靜脈溶栓過程很順利,兩個小時注射完成後,季老先生的右側肢體能動了,也能清晰地說話了。醫務人員和家屬都鬆了一口氣。當天下午1點半,季老從急診科轉入內二科病區繼續治療,第二天就能下床行走了。

一週治療後,季老先生右側肌力恢復正常,也能正常說話了,頭顱CT複查,腦部只剩很小的梗塞區,基本不影響正常生活。

龍灣一醫內二科主任張國權介紹,季老先生沒做到中風的二級預防措施,他患有高血壓,曾有過小中風,卻沒按醫囑規範服藥,導致再次發生腦梗死,所幸他趕上了靜脈溶栓的治療“時間窗”,治療後沒出現偏癱等嚴重的後遺症。“控制危險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中風,因此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患者一定要遵從醫囑按時吃藥。”張國權提醒。

據介紹,急性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俗稱中風)好發於50~6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腦梗死發病後,在恢復大腦組織血流之前,每分鐘將會死亡190萬個神經元等,因此發病4.5小時內為搶救大腦的黃金時間。目前腦卒中治療方法分為兩種,一種是靜脈溶栓,一種是動脈取栓。靜脈溶栓治療是醫學界公認的降低患者致殘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本月初,溫州市衛計委發佈了全市腦卒中最新急救地圖,標明我市有14家醫院具有溶栓能力、7家醫院既能溶栓也能取栓。溫州市龍灣區第一人民醫院也在急救地圖中,是龍灣區目前唯一一傢俱有溶栓能力的醫院。

龍灣一醫副院長張萬里稱,該院對於符合溶栓條件的腦卒中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可以先搶救後收費,在有效治療時間內,只要家屬同意溶栓治療,馬上開展,為救治病人爭取寶貴的時間。

簡易三招,識別腦卒中

71歲老伯突發中風抬著進醫院 第二天卻能下地行走

龍灣一醫急診科主任項公強、內二科主任張國權教市民用以下三招識別腦卒中:

笑一笑:讓病人微笑,看是否有口角歪斜、兩側面部不對稱。

動一動:讓病人閉目,雙臂平舉10秒鐘,看雙臂是否有單側無力下垂。

說一說:讓病人說幾句話,聽其說話時語句是否清晰流暢。

如果有以上三種表現中的任何一種,都要考慮腦卒中的可能,要馬上記錄發病時間,並立即撥打120,到有溶栓條件的醫院急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