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撰文/夏楊

法國科學家最近在《地球生物》雜誌發表文章稱,在匈牙利發現了1000萬年前的大熊貓牙齒化石,由此認為:大熊貓起源於歐洲。

這一說法讓很多中國人大跌眼鏡!——什麼?中國“國寶”是歐洲來的?不可能!中國不是也發現了800萬年前的大熊貓牙齒化石嗎?只是沒他們早,或許我們有更早的證據還沒發現呢!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新科學家》網站報道截圖

“發現”大熊貓

“國寶”大熊貓在動物界大名鼎鼎。不僅在中國,在全世界都是,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標誌。它所到之處,男女老幼皆想一睹其風采。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

你知道嗎?身為“活化石”的它,以如今這個形象進入現代人視野,這個時間並不長;“大熊貓”一詞的出現,時間也不長。

故事從近代說起。鴉片戰爭後中國大門洞開,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內地。有一位叫阿爾芒·戴維的法國人在四川寶興傳教。這裡山巒重疊,生物資源豐富。

戴維本身是一位博物學家,這裡正有一個巨大的機遇在等著他。1869年春天,戴維外出路過一戶農家,發現牆上掛著一張黑白相間的動物皮。他從未見過這種奇怪的動物。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四川寶興縣一處熊貓塑像

他打聽到,當地人叫這種動物為“花熊”、“白熊”、“竹熊”等。戴維很激動,他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新發現的物種。他僱傭20個當地獵人展開搜捕,希望找到一個樣本。十天後獵人送來一個小花熊,可惜已經死了。

戴維沒有放棄,繼續僱人尋找,很快又抓到一隻。他如獲至寶,想把它帶回法國。然而熊貓經不起路途顛簸和氣候變化,沒運到成都就死了。戴維深感遺憾,將標本和骨骼送到法國國家博物館展出。

這是大熊貓第一次進入西方人的視野!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走向世界”時間不久

中文名被“誤讀”

法國專業人士研究認為,這種像貓又像熊的動物,既不是貓也不是熊,而是與中國西藏發現的小貓熊相似的另一種大的貓熊,便給它定名“大貓熊”。

但這個名字當時只出現在拉丁文中,中文的現代定名還要在很多年之後才出現。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小熊貓”和“大熊貓”關係並不近

說到這裡我們得先補充一下:研究發現,雖然外部世界和現代人認為這是第一次發現大熊貓,但其實在中國古書中早已記載有這種動物,不過當時有另外的名字,而且叫法不一。比如《尚書》稱之為“貔”,《山海經》稱之為“食鐵獸”,《毛詩》稱之為“百羆”,《峨嵋山志》稱之為“貔貅”,《獸經》稱之為“貉”,李時珍《本草綱目》稱之為“貘”……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山海經》描繪很多奇怪動物

位於西安的西漢南陵薄太后墓葬中,也曾出土2100年前的大熊貓下頜骨。而描述該時期皇家園林情景的司馬相如《上林賦》恰好與之印證,文中提及“貘”,即當時對熊貓的稱呼。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西漢南陵出土的大熊貓下頜骨

當戴維發現大熊貓時,只知道當地人的通俗叫法,並不知其中文學名。在戴維向西方世界介紹大熊貓70年後的1939年,重慶舉辦了一次動物標本展覽,標牌都採用國際書寫格式,註明有中文和拉丁文,從左往右書寫。但當時中國人的閱讀習慣還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都把標牌上的“貓熊”讀成了“熊貓”。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中國人已習慣叫它“大熊貓”

中國本土動物“花熊”第一次有了與國際接軌的中文命名,卻被誤讀了。並且在廣為流傳之後,人們已經習慣了叫它“大熊貓”。曾有臺灣媒體刊文為其正名,卻終沒拗過習慣的力量。

——不就是一個通俗的名字嘛,都叫出感情來了,何必還要改呢!於是“貓熊”在中國大陸就一直叫“大熊貓”!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作為北京亞運會形象標誌的大熊貓

西方偷獵狂潮

經戴維推介,大熊貓這種長相奇特、性格溫順,又充滿神秘感的東方動物令西方人迷狂了。很多動物園、博物館及研究者都夢寐以求想得到大熊貓。

好奇心和利益總是最強的驅動力。很長一段時間,西方探險家熱衷於潛往中國內地山區獵捕大熊貓。他們的目標是活體大熊貓,但標本也同樣收購,然後運回西方。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它一度成了西方探險者的獵物

這其中就包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兄弟倆在四川寶興縣一無所獲,在進入大涼山後終於開槍獵殺一隻大熊貓,製成標本運回了美國。

之後多年,很多西方國家博物館裡都有了熊貓標本。但卻始終未能成功運走一隻活體大熊貓。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西方人一直想得到活體大熊貓

這一局面直到1936年才打破。當年35歲的紐約女設計師露絲新婚燕爾,丈夫威廉是個狂熱的探險家。結婚兩週後威廉就踏上去中國尋找大熊貓之路,結果走到上海就病死了。露絲決定沿著丈夫的足跡走來,經成都到了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布設陷阱獵捕大熊貓。在一個美籍華人的幫助下,當年11月她們從樹洞裡抓到了一隻毛茸茸的幼年大熊貓,露絲欣喜若狂。

露絲將這隻大熊貓裝在柳條框裡,在上海海關登記表上留下了“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的信息後混出海關,登上了去美國的輪船。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她把第一隻活熊貓帶到美國

世界史上第一隻大熊貓即將登陸美國,這在西方引起極大轟動。當時正值聖誕節,美國人在舊金山碼頭上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此後,這隻大熊貓被四處展出,所到之處無不轟動。

此後五六年,美國和英國各從中國盜走大熊貓9只。戰火紛飛的近代中國,大熊貓被西方人如此惦念著,這是中國人民的另一種傷痛!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它到美國後僅存活了一年

寶寶好“糾結”

“活化石”大熊貓身上謎團很多,也有矛盾之處。比如,明明是“食肉目”動物卻天天吃竹子;若說它鍾情吃素,卻沒長草食動物複雜的胃和巨大的盲腸,腸胃中也沒有能將纖維素發酵成營養物質的共生細菌和纖毛蟲。

進化成這樣,造物主真“糾結”!能生存綿延到今天也真不容易!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是進化的奇蹟,也是奇葩

目前大熊貓唯一棲息地是中國長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地帶。這個範圍橫跨四川、山西、甘肅三省45個縣。野生種群數量約1600只,八成以上分佈在四川境內。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我國大熊貓種群分佈

野生大熊貓食譜上有50多種植物,竹子在種類上僅佔一半,數量上卻佔到了99%。

作為食肉動物,它的消化道和其它食肉動物一樣短。這意味著它吃進去的竹子必須儘快排出,以騰出地方吃更多食物,這樣才能在粗放吸收的情況下攝取足夠營養。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整天在吃吃吃

再加上竹子本身難消化,營養成分低,為“填飽肚子”,它只能整天吃吃吃,一天有一半時間都在吃。同時為降低消耗,整天又要睡睡睡,另一半時間幾乎都在睡!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它這樣坐著都能睡著

當然,畢竟在“食肉目”,它本性中還有想吃肉的一面。竹鼠就是它的美食之一。別看大熊貓行動遲緩,抓竹鼠卻有一套。它憑氣味找到鼠洞,大力向裡吹氣,同時用前爪拍打地面,竹鼠受驚奪路而逃時,它撲上去一口致命。如果竹鼠不為所動,它會刨土抄家直到將之抓住。

當然,抓竹鼠只是偶爾為之,在它看來費那麼大勁很不划算,想填飽肚子還得靠隨處取用的竹子。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武漢曾有一隻大熊貓襲擊了孔雀

真難想象,憑藉如此糾結的生理特徵,大熊貓竟成了“活化石”。古生物資料顯示,8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有熊貓生活在雲南祿豐和元謀地區。那是從劍齒象的時代一直生存至今!

當然,也或許正是大熊貓在進化過程中不斷地自我調整,才得以存活下來;也正因為在不斷調整,今天它的生理特徵才如此奇葩!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從劍齒象時代綿延至今

超萌超可愛

大熊貓的名氣,恐怕不能簡單用“物以稀為貴”來解釋。畢竟,世界上比它稀有的動物多的是,哪個有它的明星待遇?應該說,關鍵在於它自身魅力十足!

大熊貓的魅力,一在顏值。胖嘟嘟的身體,圓圓的臉,綿密鬆軟的皮毛,黑白分明的配色,這哪一點不是萌寵的資質!尤其是黑白分佈絕非隨機,黑眼圈、黑耳朵、黑腿腳,其他部位又界限分明一律白色,這精準的配色,真讓人叫絕!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它有黑白分明的靚麗配色

二在氣質。大熊貓走路內八字邁步,搖搖晃晃,憨態可掬。它的性情一貫低調溫順,除了發情期和哺育期富有攻擊性外,一般都垂目沉默,只顧著吃和睡,極少去招惹別人。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有一半時間都在睡

有時候它們在覓食的路上碰到同類或其他動物,還會主動讓路,甚至爬到樹上避讓。如此生性“溫良”,實在難得!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雖肥胖卻有輕鬆上樹的本領

它們睡姿更是呆萌,平躺、側臥、俯臥、伸展,或蜷成一團,隨便一個姿勢都可悍然睡去。有時吃著吃著就睡了。睡覺的時候,還經常用肥胖的“熊掌”遮住眼睛……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呆萌羞澀捂著一隻眼睛

其三,大熊貓還有調皮貪玩的一面。

野生大熊貓有時候會下到山谷,進入村寨人類居所,把桶盆等圓形器皿當玩具,玩耍後棄置山野。有時還會闖進羊圈豬圈,和它們同吃同住!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有調皮貪玩的一面

起源之謎待解

在瞭解這個神奇生命之後,我們再回到引發爭議的話題:大熊貓起源地之謎究竟何解?

回望大熊貓起源的古生物研究,學界認識可謂一波三折。1942年,匈牙利發現一顆熊貓牙齒化石,這種古代生物生活在距今700萬年前。當時學界認為,中國熊貓應為這種古代熊貓的後裔,於是有了“華籍歐裔種”的說法。很長一段時間,儘管中國學者不認同,但也沒有證據辯駁。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大熊貓牙齒化石發現地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國雲南祿豐盆地和元謀盆地在800萬年前的地層裡發現了古代熊貓化石,這一發現有力回擊了西方學者的說法,證明大熊貓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物種。

於是,關於大熊貓起源問題,好長一段時間內再無爭議。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雲南發現的古代熊貓骨骼化石

然後在2017年10月27日,國際著名雜誌《新科學家》網站發出報道,稱加拿大古人類學家在匈牙利又發現一組1000萬年前的古生物牙齒化石,經法國科學家鑑定為古代大熊貓牙齒。法國學者的論斷,就發表在《地球生物》雜誌上。

《新科學家》報道中還提到,2012年科學家在西班牙還發現了1160萬年前的古代大熊貓牙齒化石。這又給大熊貓祖先起源於歐洲,後來遷移到亞洲的說法提供了佐證。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西班牙發現的熊貓近親復原圖

西方學者還從氣候變化角度證明了大熊貓祖先從歐洲遷到亞洲的可能性。他們認為500萬年前歐洲氣候潮溼溫暖,匈牙利曾有茂密的亞熱帶森林。但此後氣候變化森林消失,留在歐洲的大熊貓祖先滅絕,遷到亞洲的得以生存綿延。

當然,學術認知會有變化,或許明天又出新證據,結論就會改變。我們也可以假設,遠古時代亞洲、歐洲或更多地方都有熊貓近親存在,但後來其他地方的都滅絕了,只有中國的綿延至今。不過,我們的假說也欠缺證據。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它究竟起源哪裡還說不清楚

起源地之爭尚無定論,但如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大熊貓是中國“特產”的現實。這是榮耀,更是責任。日益強大的中國要保護好這個國寶級的“活化石”,保護好這個令外國人豔羨的可愛精靈,讓它永遠和人類和諧共處於這個美麗的星球上!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保護動物,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大熊貓起源再起爭議,中國“國寶”到底來自哪?

如今的大熊貓是世界和平使者

夏楊人文工坊 出品

原創。精品。做時間的朋友,在歲月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