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1.孩子通常反感大人原封不動地重複自己的話。

例如:

孩子:我現在不喜歡大衛了。

父母:你現在不喜歡大衛了。

孩子(反感地)這是我剛剛說過的話。

這個孩子可能會更願意聽到一些不那麼鸚鵡學舌的回答,如:

“大衛有什麼地方讓你不高興了。”

或:

“聽起來好像你對大衛很反感。”

2.有些孩子在不高興時不喜歡和別人說話,對這樣子的孩子來說,有父母在身邊就足夠安慰了。

一位母親跟我們說起了一件事,有一次她走進客廳,看到她十歲的女兒正滿臉淚痕地躺在沙發上。這位母親在她身邊坐了下來,雙手抱住她,輕輕地說了一句:“發生什麼事了吧?”,然後和她一起靜靜地坐了5分鐘。終於她女兒嘆了口氣說:“謝謝媽媽,我好多了。”這位母親始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她知道她帶給女兒無言的安慰一定有幫助,因為一個小時後她聽到女兒在自己的房間裡哼小曲兒呢。

3.在孩子向父母表達他們的強烈情感時,如果這時父母的反應是不動聲色,有些孩子會感到很反感。

我們家長研討班上的一位少女告訴我們,有一天下午她回到家時非常氣憤,因為她最好的一個朋友背信棄義,洩露了她的一個非常隱私的秘密。她告訴了她媽媽這件事,但她媽媽只是一板一眼地批評道:“你生氣了。”這位少女說她禁不住諷刺地回了一句:“你還知道啊”。

我們問他:那她希望媽媽對他說點什麼呢?她想了一會兒回答說:“並不在於說什麼,而在於怎麼說。我媽媽好像是在說一個她根本不在乎的人的感受,我想我希望她向我表示她完全理解我。如果她說句‘哎呀,辛迪,你一定恨死她了’之類的話也好,那我也會感到她理解我。”

4.如果父母的反對過於強烈,超出了孩子的感受程度,那也不好。

例子:

少年:(嘟嘟囔囔地)史蒂夫讓我在街口等了半個小時,然後還胡編了一通瞎話。

母親:這太不像話了,他怎麼能對你做出這種事來?他這完全是不考慮別人,不負責任。你一定再 也不想見到他了。

也許這位少年從未想過如此兇狠地對待他的朋友,或採取如此強烈的報復手段。至於他對他朋友的行為的反感,他媽媽的強烈反應反而加重了他的負擔,他現在還要對付他媽媽的問題!

5.孩子有時會說自己“笨”或“不漂亮”,但家長不應該重複這些字眼。

如果孩子對你說自己“很笨”或“不漂亮”或“太胖”,家長不應該回答說,“噢,你認為你很笨”,或“噢,你真的覺得你不漂亮”。當孩子貶低自己時,我們不能跟著他一起重複他的那些觀點。我們可以在不重複這些貶低性字眼的情況下接受孩子的傷痛

例子:

孩子:老師說我們每天晚上只需花15分鐘來做數學作業,我卻整整花了一個小時。我一定很笨。

家長:有時完成一項工作所需的時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這會令人感到失望。

例子:

孩子:我笑的時候一定難看死了,牙箍全部露出來了。我一點也不漂亮。

家長:我知道你不喜歡自己帶的牙箍樣子。我知道我說什麼可能都沒有用,但我仍然想讓你知道,不論有沒有牙箍,你在我看來都是一樣可愛。

什麼方法對他有沒有幫助。通過練習,你很快就會了解到什麼會使孩子反感,什麼會給孩子帶來安慰;什麼會造成隔閡,什麼會增進理解;什麼會留下傷痕,什麼會撫平創傷。請記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一顆敏感之心。

家長們的故事

(一)

八歲的尼克從學校回到家時說:“我真想揍傑費裡一頓。”

家長:你真的好生傑費裡的氣啊!

尼克:是啊!每次我們踢足球我得到球時他都說,“把球傳給我,尼克,我比你踢得好。”聽到這話誰不生氣啊?

家長:是的。

尼克:其實傑弗裡並不是這樣的人,一年級的時候他總是非常友好。我想是因為二年級克里斯來了以後,傑弗裡從他那兒學的喜歡吹牛了。

家長:原來是這樣。

尼克:我給傑弗裡打個電話約他去公園吧。

(二)

我兒子道格拉斯上一年級。他很溫和,從不和人打架。我老是擔心它會受欺負,因此我對他通常太過保護。星期一他從學校回來對我說,他班上一個比他大得多的男孩子派“代表”來告訴他第二天要“揍”他。我的第一反應是神經高度緊張:一定要把他留在家裡,千萬別讓他到學校去;要連夜教他防身術,無論如何要使他免遭痛苦與恐懼。

但與其在孩子面前表露驚慌,不如採取另一種策略:我很注意地聽他講,只是回答了一聲“嗯”。然後道格拉斯就開始了一連串的獨白,他說:“是的,我已經想好了三種防禦對策。首先,我要盡力說服他不要動武,我會解釋說不應該動武,因為動武不文明。如果這招不行,我會把我的眼鏡戴上,但是(他停了一會,想了想),如果他是一個惡棍的話,這也不管事兒。他一定是個惡棍,我從來都沒跟他講過話,他卻要揍我。如果這些都不行的話,我會去找肯尼來教訓他,肯尼那麼強壯,一定會把這個惡棍嚇跑的。”

我聽了非常吃驚,只說了一聲“噢”。然後他說:“OK,沒問題。我已經想好計劃了。”說完他放鬆地走出房間,我覺得兒子做得太棒了。

但我並沒有坐視事態的發展。我沒有告訴道格卡斯,但那天下午我給他的老師打電話了,請她對這一情況保持警惕。她說我給她打電話是對的,在今天這樣的社會里,對任何恐嚇都不能掉以輕心。

第二天,我拼命剋制著自己才沒有去追問道格拉斯到底有沒有出事,但他主動來對我說:“媽咪,你絕對猜不到,那個小霸王今天離我遠遠的。”

還有些家長和我們談了他們的“接受性”話語對孩子的奇妙鎮定效果。以往的“你安靜一點好不好”或“別鬧了”只會更加激化孩子的情緒。然而,承認孩子的感受,隻言片語便可以平復最猛烈的情緒風暴,並迎來人生道路上又一個明媚的豔陽天。

(三)

一個父親將給我們的說的:

我女兒赫莉從廚房走過來。

“今天在排球場我被C老師訓了一通。”

“噢。”

“她對我大吼大叫。”

“她發怒了。”

“她說:‘打排球不能那樣擊球,要這麼打!’她從來沒告訴我們,我怎麼會知道。”

“你很生氣她對你大喊大叫。”

“我都快氣瘋了。”

“無緣無故地被訓一通,是很令人氣惱。”

“她無權這麼做!”

“你覺得她不該對你吼叫。”

“是的,我恨死她了。我恨不得踩她一腳……”

“讓她下油鍋。”

“讓她大頭朝地。”

說到這時赫莉笑了起來,我也笑了。之後她又評論說C老師吼叫的樣子很可笑。最後她說:“現在我知道怎樣打球C老師會滿意了!”

要是在以前,我會對她說“很可能是你做錯了什麼事,所以C老師才會訓你。下次老師教你東西時你要好好聽,才知道怎麼做”。赫莉則可能會怒氣衝衝地把門一摔,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氣惱怎麼偏偏碰上這麼個惡老師,又加上這麼個不通情理的呆爸爸。

來源 | 阿黛爾·法伯與伊萊恩·瑪茲麗施的書: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

歡迎您把您的收穫、思考,或是對 「知識磚」的鼓勵和建議,在留言區裡和我們分享。

如果此篇推送對您有幫助,請轉發給更多朋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