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城街道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拖三”模式聚众智凝人心

用劳模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为产业工人搭建管理创新、技术攻关的平台,吸引具有一定特长的先进职工加入创新团队,是龙城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的初衷。

深圳龙城街道劳模创新工作室“一拖三”模式聚众智凝人心

张岳英利用工余时间制作了简易紧固扳手 李嘎 杨诗勇/摄

●创新档案

名称:龙城街道劳模创新工作室

带头人:康志勇、张光明、杨诗勇

成员:崔军、石杰、赖璇等39人

地点:深圳龙城街道嶂背社区赐昱科技园区

级别:街道创新工作室

创新成果

工作室启动职业健康安全防护“工具包”项目推广计划;开展了“模拟调解”——我当调解员活动;组织职工趣味运动会、徒步慢跑和护卫龙岗河活动;开展了消防“安全技能”大比武活动;开展了劳模爱心座谈会和园区职工花艺沙龙活动。通过活动,将该街道2018龙城之星、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及赐昱科技园区优秀职工等纳入劳模工作室工作团队,进一步壮大了队伍。龙城劳模创新工作室现已成为园区职工学习阵地、提升场所、交流平台和施展个性的舞台。

创新留言

深圳龙城街道工会主席余秋婵:龙城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突出“政治性、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还突出了创新性、服务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以团队形式运作,集中成员优势、凝聚团队力量,在企业精益生产、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职工文化建设等方面寻求创新突破;立足企业、服务园区、辐射街道突显出工作室服务性特点,即服务职工、企业和社会;除本职工作属性外,工作室还积极承担和肩负着龙城工会工作改革职责,通过举办“人人学劳模、个个当劳模——劳模精神大家谈活动”和新时代、新作为——劳模故事“迷你报告会”等活动,弘扬真善美、唱响主旋律、突出时代性。

“由于没有学过系统的新闻写作知识,我平时做企业宣传时遇到很多难题,今天的写作培训课让我的脑子一下子‘亮’了起来。”7月5日,深圳龙城街道“提素工程”暨第三届职工文化节——基层工会干部专题学习会在龙城劳模创新工作室举行,参加活动的华阳通机电有限公司职工李嘎听完讲座,开心地称赞:“工会组织的活动很实用”。

深圳龙城街道有11个社区,辖区小微、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90%为外来人口,职工对工会的认知度普遍不高。为增强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今年1月,街道总工会让辖区劳模康志勇、张光明、杨诗勇带头,组建龙城劳模创新工作室,下设精益生产工作室、劳资协调工作室、职工活动工作室,采取自主管理、分工合作、协调互动的模式开展创新交流活动,助力一线工人技能成才。

精益生产工作室 小创新让员工展示自我

龙城劳模创新工作室面积近200平米,分为劳模介绍区、劳模风采展示区、多功能活动区、交流分享区和荣誉展示区。其中,精益生产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成果尤其引人注目。

孙昌源是华阳通机电有限公司装配工,他展示的是自己的创新——“使用导槽工装,轻松作业”。孙昌源告诉记者,生产线上备用的螺丝都盛放在物料盒里。工人给成品装配螺丝时,需要将螺丝倒入附件袋子,而扁平的物料盒容易把螺丝洒出来。他用了一周的时间,设计了带导槽的物料盒,倒螺丝的时候既不会洒出来,还为大家节约了时间。

“为了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我们制定了奖励制度,根据职工创新成效给予奖励。”精益生产工作室带头人康志勇说。

在工作室的带动下,龙城街道职工创新意识日渐浓厚。华阳通机电有限公司样板线员工张岳英发现,给零件底座安装接头时,需用手紧固,容易挤伤手。于是,她利用工余时间制作了简易紧固扳手。工人使用该工具后,上好每套零件接头只需40秒,比原来的90秒减少了50秒,效率比原来提升了56.2%,而且还不用担心伤到手。“这个小改善产生了大效益,公司奖励我500元。”张岳英说。

劳资协调工作室 将普法宣传融入职工生活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拍案说法”讲堂沙龙在劳模创新工作室多功能活动区上演,来自街道30多家企业的40多名调解员共聚一堂“模拟调解”。参与者分别扮演调解员、申请人、被申请人和代理人等角色,就员工发生工伤但伤者借用他人身份证因此发生的争议,以及企业因转型或订单萎缩提出减员等案例展开实景演练。针对以上案例的争议焦点,“劳资”双方及其各自“代理人”之间的争论异常激烈,学员们灵活运用之前学习过的法律知识,各抒己见。“调解员”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综合把控。形式新颖的现场调解让观众看得聚精会神,趣味盎然。在每个模拟调解案例结束后,授课老师还对案件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瑕疵与不足,让现场的调解员深感受益匪浅。

“模拟调解的案例都源于真实事件,我们也尽量再现了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的全貌。学员们经过分组抽签、角色划分、案情分析、预演、开庭调解、实战对抗等环节模拟调解全过程,更加清晰地掌握劳资纠纷调处技巧,回到企业后他们就能更有效地做好调处劳资矛盾的‘第一防线’。”劳模创新工作室劳资协调工作室带头人张光明说。

张光明是赐昱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工会主席,2002年开始从事工会工作。他根据经验认为,社区基层工会基础还很薄弱,在劳资纠纷治理中发挥作用不大,工会要想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将常态化的普法宣传融入职工生活,提升企业工会的质量。”

职工活动工作室 接地气的文体活动丰富工余生活

龙城街道辖区的职工多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接受新事物快,爱好广泛,非常渴望有丰富的工余生活。

“工作室以职工需求为导向,开展了青工歌唱大赛优秀选手培训、工会大学校、职工大讲堂、职工未来星评选等特色活动,让更多的职工能够参与工会活动,更好地享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服务。”职工活动工作室带头人杨诗勇说。

每个周末的下午2点,华阳通机电有限公司质检员虢作为会准时来到劳模创新工作室,参加青工歌唱大赛优秀选手培训班。今年25岁的虢作为在龙城街道第二届职工文化节“龙城之星”选拨赛中获选“龙城之星”。他特别喜爱唱歌,但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也不懂唱歌的技巧。获得“龙城之星”后,他更渴望提升自己的演唱技巧。

“在培训班,专业的声乐老师根据我的嗓音特点,制定了针对性的训练课程,让我进步很快,唱歌更好听了。现在,企业有文体活动都来找我,我真的成明星了。”虢作为说。(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王艳)


分享到:


相關文章: